传统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拳谱 >太极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陈式太极拳六四至六六式白鹤亮翅和斜行拗步和闪通背

    陈式太极拳第六十四式  白鹤亮翅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二十五式“白鹤亮翅”相同。  (图100)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五式  白鹤亮翅

    动作一:身微左转,右脚向左并步,以脚尖点于左脚尖旁。同时,右掌转臂顺缠经腹前向左划弧,掌心朝上;左掌逆缠经面前向右屈肘合于右臂上侧。(图100,附图1 00的正面图)右足向右前(东南)斜方迈步。以下同第七式“白鹤亮翅”动作(接图31-32)

    要点:

    1.此式与第三式“懒扎衣”都衔接于“金刚捣碓,,,但衔接的动作不同,此式不以两手在腹前绕小圈来衔接,而是要求气贴脊背、双臂先行微开后再合拢交叉;这样来与上一拳式的劲接上,同时又表现出意欲合必先寓开,来达到特点六“相连不断”的要求;合到终点时,又要先行微合后再开,这就又表现出意欲开必先寓合。开合时皆须意注掌根,才不致产生凹凸的缺点。

    2.此式是经过两合两开后完成的。后一个合开的特点是双足开时双手合,等到双手开时双足又合,两手由双顺缠而合,由双逆缠而开。

    3.在做此式时可以检查一下,是否符合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屈膝圆裆等要求,并检查在该式中以左脚尖点地和右脚踏实时是否具有支撑八面的气势。此式要求以特点五和特点四为主地表现出来。
 

    陈式太极拳第六十五式  斜行拗步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二十六式“斜行拗步”相同。(接图3 3-38)

    陈式太极拳第八式斜行拗步

    动作一:身微左转;同时,两手右顺、左逆缠,在左右两侧各缠一小圈,左手转臂上举至额前,右手下按;当两手各缠半圈时,身体向右转正;重心仍在右脚,右腿为实,随转体时以左脚尖点地辗转。(图33-34)

    动作二:身体继续右转,左脚提起,向左前(东北)斜方以脚跟轻轻贴地铲出。同时,右手略向右后(西南)斜方逆缠而上展开,至高与肩平,掌心斜朝右前方;左手顺缠,向右肩前(东南)方弧形推出,肘部仍保持弯屈。(图35)

    动作三: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变实。同时,左手继续顺缠而下,经腹前向左搂过左膝,即变勾向左上提至高与肩平;右手由外而里继续逆缠,屈臂缠经右耳旁,掌心朝右耳。(图36)

    动作四:身微右转;右手经左手旁由左前向右继续逆缠,与左手分开。(图37)松右胯,身体微左转,两肩下沉,右手微下按,左手悬棚。(图38至该式所有动作,都是朝着正东方向而做的,左脚的落地点应与39图同,图33-38中所示,皆其正面)

    要点:

    1.动作二的右手、左手和左足要向着三个方向同时展开。(方向详见动作说明)

    2.动作一、二中,两手动作时,看来似乎是左手经身体向右.右手经身体向左缠转,其实是两手均在左右两方转动,并以腰为轴的身法来完成的。所以,不可光是摔转胳臂。

    3.右掌缠经右耳旁的动力,要有来自左手成勾和弓左腿的感觉。右掌经右耳旁转臂逆缠而出,要使脊背绷紧,产生气贴脊背的功用。

    4.图37、38两图,从外表上来看,似乎相同,其实前者内劲是双开,而后者由于肘的下沉,使全身气向下沉,内劲就变为双合。

    5.此式为左勾右掌,与“单鞭”式恰相对。该式在左右两方作此顺彼逆的缠丝,它们是在统一的条件下各自动作,能使身体感到轻松愉快。
 

    陈式太极拳第六十六式  闪通背

    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二十七式“闪通背”相同。(接图1 01-106)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七式 闪通背

    动作一与第九式"初收"动作一相同(接图101)。

    动作一:两脚尖随身体微右转;同时,左勾手变掌与右手双顺缠,向左胸前以掌根合拢,左手在前,右手合于左肘旁。(图39)

    动作二:重心移于右腿,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向左后(胸部转朝北)转,左脚随转体弧形后退,以脚尖点于右脚旁。同时,右手顺缠,翻为掌心朝外;左手逆缠,经腹前向右合劲,以掌贴于右小臂小侧,掌心朝里。(图102,附图102的正面图)

    动作三:身微下蹲;同时,两手微顺缠稍合,即转为逆缠向左右分别展开(意注小指),左手向里屈腕使掌心朝里,右手横掌、腕部上翘,使掌心朝外。(图103,附图103的正面图)

    动作四: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右转;以左脚尖点地辗转,左膝随转体转向。同时,右手向左里合于左腹侧,掌心朝上;左手顺缠,随转体屈臂向前推,掌心朝前。(图104,附图104的另一侧侧面图)左脚前迈一步,随即重心前移,左腿变实。同时,左掌经胸前向左而后置于左胯旁,掌心朝右下;右掌顺缠向前伸出,掌心朝上。(图105,附图105的另一侧侧面图)

    动作五:以左脚跟为轴,身体迅速向右后转,右脚以脚前掌贴地随转体向右后转半圈,即以脚跟蹬地震脚。随转体,右手顺缠里转至掌心朝外,随转体弧形下按至右胯旁,掌心朝下;左掌屈臂上翻,经左耳旁向前下方推出。(图106,附图106的正面图)

    要点:

    1.动作四中(图105)左脚上步与右掌前伸要一致;动作五中(图106)右脚跟落地震脚与右手下按、左手前推须一致。

    2.气功内所谓"通三关",即要求气通过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它包括整个脊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气功的坐卧站三功是采用静功法任其自发地通过三关的,而太极拳的这种行功,则是动中求静,在一动无有不动的过程中,通过专一而动,使意志集中,以求得动中之"静"。拳论云:"心不静,则不专,动作全无定向矣"。太极拳行功,由于具有一定指向的动作和意识的相互辅助,同时,在行功过程中,内劲与外形又要做到尾闾正中神贯顶、气沉丹田海底间和含胸拔背、开胯圆裆,促使气从裆中过来。这样,就锻炼了这一条全身前下后上的循环大道。日久之后,使气功中的"通三关"可不去求通而自通。

    3.此式是完全以通脊背为主的运动。图101是通过颈部椎骨的姿势,图102是通过胸部上几节椎骨的姿势,图104是通过胸部下几节椎骨的姿势,图105是通过采部椎骨的姿势,图106是通过骶部椎骨的姿势。这是专就某图以某几节为主的动作,并不是说其他节就不动了,因为太极拳是一动无有不动的。

    4.《陈氏太极拳汇宗》(此书为陈鑫所写,陈绩甫编印,分为上下两册)中"海底针"这一拳式,它的两腿横开,右掌虎口叉开下落在两腿中间,这对通背作用和气从裆中向后、并由尾闾上升脊背,是有一定帮助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