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势大红拳
势名考释:
此势与下面的小红拳有大、小之别。根据“大”、“小”的字样,以说明动作。因此势是从拗拦肘变化的,这个拗拦肘是马步,步子较大,所以变成此势,名为大红拳。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共5步;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右前虚步、左后虚步、右前虚步、左后虚步、右后虚步。手法包括左退步,右挤步采挤、左退步、右进步采挤、左退步等法。
歌诀:
掤靠肘挤大红拳,
采挒势小节更险。
连环手法步随换,
形松意合圈更圆。
第二十二势高探马
取义同前。老练法大红拳势接小红拳,无此动作和势名。据洪师讲此势练法和势名系陈发科师爷在北京教拳时增加的。
要领;此势只有1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身法变右转;左足逆缠,弓膝塌劲,独立,右腿顺缠,提膝向左合,高及裆部;同时,左手变顺缠,走外右下弧线向胸前收转,掌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右前上斜角,右手仍顺缠,走左外弧线,从胸前经左小臂上侧转在右肘前方。掌心侧向左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左前上斜角。
这是大小红拳中间过渡的动作。它的手法类似三换掌第三动作。右膝盖提起必须左内合,一为护裆,兼为下一势作蓄势。
第二十三势小红拳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亦5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右、左、右共5转。步法从前势高探马的左独立步变右小盘步、左侧马步、右后虚步、左前虚步、右后虚步、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右小、左前步挤、左退步挒,左进步挤,右退步掤等法。
此势略同玉手,除第一动作是身向右转左步前进与手的右手方向相对外,其余4个动作都是手足同开、同合。但从大红拳的斜进退变成左进右退,而且把对方的手变为在我左手下方。
歌诀:
势小势巧小红拳,
右转左进步更渺。
越转小到没圈时,
方归太极真玄妙。
第二十四势高探马
势名取义、要领、歌诀同一路高探马。
第二十五势玉女穿梭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但练法略有变化。此势是一一挤按、进退活步练法。是六封四闭的发展变化。
要领:此势共2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2转;步法一退一进(活步);手法左退步,右进步挤按等法。
歌诀:
一进一退似穿梭,
双手顺逆步法活。
收肘松沉手不收,
手到步到静如月。
第二十六势倒骑龙(一名倒骑驴)
势名考释:
此势是象形的。因为它是从上势玉女穿梭向右转180‘的动作。《陈氏拳械谱》、《陈氏文修堂谱》均名为“倒骑龙”。
洪师教此势时,一再给我讲:“你陈师爷教此时是很严格的,他要求此势转身,要做到左膝与右膝里侧摩擦而过,不许散开,通过实践运用我认为此练法是对的。”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原向右前方,转身180°。眼法还是向右前放;身法右、左、右、左、右共5转;步法为左半马步,左小侧马步、左半马步、左小侧马步、左半马步;手法包括右转身,左进步挤、右转身退步、反复两次后,变左进步右采左按等法。
歌诀:
倒骑龙势右转掤,
左膝右膝摩擦行。
手足上下如环绕,
鱼龙出水身要松。
第二十七势闪通背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与一路第二闪通背第五、六动作同。为下面变进步演手红捶做好准备。功用歌诀均同。
第二十八势演手红捶
势名考释、要领、功用歌诀同一路第二闪通背势接演手拳同。
第二十九势裹身鞭(一名裹鞭炮)
势名考释:
势中两手都是裹着身体而动的所以名为裹身鞭。老谱名为“裹鞭炮”可能是将发劲形容为“裹鞭炮”的。
要领:此势共11个动作。眼法转向右前方;从动作三变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右、右、左、右、右左、右、右共1l转;步法从前势演手红捶的左弓步变左盘步、左侧马步、左独立步、右盖步、左侧马步、左独立步、右盖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双手合掤,右转开掤,左收转掤,右转提掤,进左步双开掤,左击等法。
从作用上看,此系从左前方接手的着法。如从背后接手则与此不同。在右转裹身鞭中详述。因陈氏太极拳动作皆是螺旋,其作用可应付多面。文中只根据一方面讲述,倘能练到正确而又纯熟,则用时自能体会陈鑫先生所说“周身上下都是拳”的妙用。
第三十势右转身裹身鞭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3步,9个动作;眼转向右方;身法右、左、右、左、左、右、左、左、右共9转;步法从左侧马步变右小盘步、左独立步、右盖步、左侧马步、左独立步、右盖步、左侧马步、左独立步、右盖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身掤、左合掤、提掤、右背折肘等法。
歌诀:
裹身鞭势柔而松,
崩炸惊弹任人攻。
此势专为搂抱使,
靠肘闪跌不落空。
双捶抡转合又开,
横步纵跃快而灵。
右脚暗旋脚随使,
身桩落地稳而松。
第三十一势兽头势(一名手肘势)
势名考释:
陈鑫先生解释为:如旧式老房建筑,屋脊上必有兽头,其形甚恶,故名。
洪师因此势的作用与手肘有关,因名之“手肘势”。
洪师讲解此势时,常提到陈发科师爷给他试验此势作用。陈发科师爷讲:裹身鞭和手肘势都是解说有人从背搂腰的着法,裹身鞭是人刚搂住,我即身向左、右转,左转是化劲,右转是发肘劲。手肘势则系对方将我搂住,即向左摔我,我身略行左转化劲,对方趁势向右摔我,我身随右转,并退右步,以右肘向后攻之。但这是虚着,当我向右转身退步时,对方因搂得很紧,自转会随我的右转,为避我右肘,而身偏左移,我立变左转,足下塌劲,以左肘向后击其左肋。接着又说:这动作是连环肘的打法,也可以用右、左肘交替向后打击,而美其名为“鸳鸯肘”。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先向右后,再转向正前;身法左、右、左共3转;步法从前势裹身鞭的右侧马步变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腰掤,右肘打、左肘击打等法。
歌诀:
兽头势变手肘势,
连环肘击搂抱际。
双手掤法左右变,
一捌一肘皆依你。
第三十二势劈架子(一名披架子)
势名考释:
此拳势为双手与步同开一上一下因而得名。
要领:此势共2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法只右转;步法从前势手肘势的右小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左半马步;手法包括右转身掤,右引左撩阴等法。
歌诀:
左步飞跃右足跟,
两手虚劲低而稳。
右手抓面虚上引,
左靠撩阴前后伸。
第三十三势翻花舞袖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转向右前;身法右、左、左、右共4转;步法从前势劈架子的左半马步变左前虚步,右侧马步、并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退左步拥、进右步掤击、收右步掤,进左步掤击等法。
歌诀:
撩阴捶下又上击,
调步上转右左击。
此势虽为重复势,
来脉转关奇更奇。
第三十四势演手红捶
势名考释:
取义、要领同前。
歌诀:
演手红捶又一回,
势接翻花浪里追。
左引右击熟又熟,
打遍乾坤第一捶。
第三十五势伏虎
势名考释:
象形,有伏虎之状,故名。其他各式太极拳只有左、右虎之名,但不叫伏虎,练法也不同。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由右前方转向右后方,惟第四动作与身一同转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共4转,步法从前势演手红捶末一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右后虚步、左侧马步、成左扑步;手法包括倒掤、右转身靠、肘、挤、上拥、虚此化等法。
歌诀:
右拳逆缠手逆转,
右脚腾挪眼右前。
转身左回伏虎势,
光芒四射顾盼间。
第三十六势抹眉红
势名考释:
此名系说明拳势动作的。因右手当左转身跃步前进时贴着对方眉部间左旋转发劲,故有此名。摔跤着法有“抹眉”练法之势名。
要领;此势共2个动作。眼先向左前方,身跃转后,又向右前;身法右、左2转;步法从上势伏虎的末动作左半扑步变左侧马步,再向左前斜角跃进右足,再随进左足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臂折肘,左引右击等法。
歌诀:
左击右引变右掌,
连环发劲抹眉红。
右掌发劲身随跃,
转身落步手带红。
第三十七势右黄龙三搅水(一名单云手)
势名考释:
此势原名“黄龙三搅水”,是象形的。又名“白虎三揽尾”。洪师名为“单云手”,并加“左”、“右”字样,使学者易于明了其动作,并从而体会为什么却用单手之谜。
传说宋代梁山英雄武松曾有“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在战争中免不了一手受伤,但技术高深,胆气壮烈者,亦能败中取胜。我认为:陈氏太极炮捶是群战的技术。因创出单手着法,以教人败中取胜之法,所以洪师改此势名为“单云手”。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共5转;步法从前势抹眉红的右侧马步变右前虚步、左后虚步、右前虚步、左后虚步,成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拥、右进挤,反复三次后,成右退侧掤。
第三十八势拗步斩手
势名考释:
洪师因此势是拗步右转的,所以加“拗步”二字,以别于上势的左转顺步着法。
此势本无名,是黄龙三搅水过渡到左黄龙三搅水的转折小动作。洪师因其手法奇特,故新立一势。
要领;此势也只有2个动作。眼法先右后左;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上势的右后虚步变左独立步,右小盘步;手法包括右侧、右上引左下击等法。
第三十九势左黄龙三搅水(一名左单云手)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但加一“左”字,以别方向。
要领:此势共?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右、左、右、左、右共7转;步法从前势拗步斩手的左小盘步变右小侧马步,即收成左前虚步、右后虚步、左前虚步、右后虚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收掤、左进挤、右收掤、左进掤等法。
歌诀:
一手应敌技艺高,
单手从容胆气豪。
右手顺势揽虎尾,
拗步斩乎断虎爪。
左手黄龙三搅水,
拥挤靠肘如鞭敲。
四面八方敌来侵,
方显左右手法妙。
第四十势左冲
势名考释:
此名系说明拳势动作的作用的。因以左拳、左脚同时向左冲击和右拳右足同时向右冲击,所以取其名,此势系由一路左右蹬一根发展变化而来,但取名不同。
要领:此势共2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变左转;步法变左前虚步、右独立步;手法左收掤变左手打、左足蹬。
第四十一势双撞捶
势名考释:
此势名为洪师所起的新名。在左冲右冲之间的过渡动作,本来无名,洪师因它有转关之妙,故立一势名,使初学者注意。
要领:此势共2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右、左两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左小盘步;手法包括收掤、下击等法。
第四十二势右冲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名之为左冲、右冲,而不名“蹬”字,是强调这两个蹬法必须手脚齐发劲。
要领:此势亦2个动作。眼转向右前方;身变左转;左足变顺缠弓膝塌劲,右足变逆缠,足尖内扣,成右小侧马步。同时,右拳变顺缠,走外左后弧线,拳心自转向右前下斜角,拳眼侧向右后下斜角;左拳也变顺缠,拳心侧右前上斜角,拳眼侧向左后上斜角。
左冲(双撞捶)、右冲功用歌诀:
双拳齐发名左冲,
双撞捶下转接灵。
左转上步迎门靠,
右捶右脚快如风。
第四十三势海底翻花
势名考释:
势名属象形。因两手随身一上一下地左右旋转,类似波浪的翻滚,这个动作在一路拳右转身蹬一根下面已有此势,二路炮捶也是衔接在右冲之后,本是过渡动作,无势名,今之拳家名为“海底翻花”,我从之。
要领:此势共2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为左独立步;手法先收掤,后右开掤反拿。
逆缠是合劲,顺缠是开劲。所以用逆缠合掤,顺缠开掤来应付对方着法的变化。必须注意方向变化的角度,要分毫不差;而掌握应变的时间尤须注意,要尽力做到不差分秒。方向与时间的配合,是陈氏太极拳任何着法动作都应密切注意的。
第四十四势演手红捶
势名考释、要领同前。
歌诀:
演手红拳练手捶,
紧要之中重一回。
百炼成钢熟又熟,
左引右击鸟难飞。
第四十五势扫膛腿(一名转胫炮)
势名考释:
这是腿法中的一种扫法,又名“转胫炮”。《陈氏拳械谱》名为“鬼蹴脚”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演手红捶的左弓蹬步变左独立步、右侧小马步、右独立左前扫、左独立右后扫、左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撮左打、右转身搌、右捋、右转合肘等法。
洪师讲到当年陈发科师爷练此势前扫,以右足为轴,如同圆规画图将立针插在地上,扫的左脚虽是虚的,在土地上能以足跟划出寸许深的沟子。倒扫是用右足尖划地,也显出一道深深的痕迹。练完之后,地面留着极规矩的太极图样“W”,两足的距离尺许宽,所以裆劲虽然塌下,而步法不大。这是由于双方距离较近,步子
大了反扫不着对方。陈照奎师叔练此势,步子就放低加大了,这为练功所须。《陈氏拳械谱》此势图象,却是双手按地的旋扫,亦名“扫膛鞭”,讲到作用时又形容为“鬼蹴脚”。总之一句话,练功时须大而低,实用则小而灵,学者不可不知。
歌诀:
势接演后震足合,
调步自转左扫脚。
手鞭旋风鬼蹴脚,
转身倒扫虎尾拖。
(待续)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