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动与静是运动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又是高度的统一体,太极图完全展现了这一变化规律,动为阳,静为阴,太极图两个阴阳鱼统一于一圆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融于一中

佛家、道家之静坐练功(气功)是静中求动,用静坐之躯体,练体内的真气运行,以连通小周天,大周天,使真气运行全身,以达到养身、健身、延年去病之效。拳术是在动中求静,在动中也就是练习拳架中以求打通小周天、大周天的功效,使真气(中和之气,即内劲)运行全身,施放出来达到技击之用。进行太极拳的拳架练习,是熟悉掌握体内的真气转换运行与外在的技击之法之动,练习时要求神要专,心要静,气要沉,身要松。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体内真气的聚集运行与施放的技击之法。

动与静又可分为神意的动与静和形体的动与静,形体的动与静是初学者初级功夫,是通过太极拳的拳架的演练来进行的,对整个套路来讲,拳架的演练从起式(起势)的开始,即是动与静变化的开始转换。孙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的起式皆是以无极式起始,从静开始而进入到有极(太极),有极就有阴阳,再进入到太极的境界,进入两仪阴阳运行变化。在盘架时就要求中间不能断,要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到收式(势)才回收到无极境界。这一规律即是由无极开始--太极运行——回到无极,即是由静起始——运行于动静的转换中——到静止收势这一规律。拳架中的每一式,又都有起始运行到终止这一动与静的小的周期变换,要求中间不能断,要一气完成。即是在演练起始时,迈步进身,出手要同时完成,也就是迈步、进身,出手皆在动中完成,体现了一动无不动境界。其中虚时是蓄转蓄劲,实时击发。就如救火车的云梯(升降梯)虽由多节组成,但提升时不能一节一节的提升,而要求同时提升完成升的动作一样,然后开始使用,到用完收回。这样才能节约时间,加快速度,体现了一动无不动,从静转成动来完成,进身出手速度快、发力整的形整效果。练拳时则达到的外三合层次,当完成整个套路起始——运行——终止时,则由静经动到静,小到每拳式,亦是如此,静时而达到全止,全静,形体各部位完全停止,完成形体的一静无不静的境界。

神、意、气的动与静:神、意、气的动与静的练习是内三合的训练,是生成和使用内功的练习,是通过拳架的演练完成的。所以要求盘架时形体一定要形松,腰身、手足、出收、进退要用意不用力,拙力、僵劲丢掉,则内劲生成。练习时用神领意。以意领气,以气催劲,上肢要求肩催肘,肘催手,下肢要求胯催膝,膝催足,分别将手脚送出,然后再依原式收回,切不可在盘架演练时一味追求肌肤有劲没劲的感觉,否则会使拙力增。意要有放有收,使之恢复加强巩固先天的气血运行规律,才能达到养身、健身之功效。放时达到手足,收时回丹田。放时为动,唧寸为静。放时为阳,收时为阴。坚持持久的演练,身体自然健康内劲自生,能运用自如和手足配合。来完成内外三合的练习,并逐步使内外三合练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静以观变,相机而动的功效,使内外三合混融为一,达到动静合一,则即六合之功成矣,练拳的初层工夫已备。

神意与形体配合的动与静的变化演练,开始时要求以形体领意,即形体到位将意发放出去,形体收回再将意收回,而后演练,以意导形体(演练必须以腰身带动四肢来进行),形体要随意的转换而转换变化,最终达到意动形生,即一有意感形身即生,达到动静一体形神合一的境界。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