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太极拳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美】程先豪 里克. 汉密尔顿

在太极拳出现之前,武术主要依靠力量和速度,正如武谚所云。一力降十会”,然而太极拳的创立却是为了以弱胜强。

根据物理学原理,环或圈的运动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太极拳技术的应用也是主要基于这种圈或环的变化,根据攻防需要进行及时转换。

正如圃环的运动样,太极拳所有动作也都是圆的,也只有圆的运动,“四两拨千斤”才成为可能,因此“乱环诀”就是太极拳技术的核心。
然而,如非口传心授,理解“乱环诀”是非常困难的。下面是“乱环诀”原文以及笔者根据杨澄甫、蒋玉堃、朱廉方相关解释的体会

乱环术法最难通

上下随夸妙无穷。
陷敌深入乱环内.

四两千斤招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

掌中乱环落不空、
欲知环中法何在,

发落点时即成功。

‘乱环诀”是指导读者在太极拳练习中如何应用圆的技巧。“乱”的意思是指环的运动是随机的,没有定式可循.因此对手很难觉察到。环可大可小,可横可竖,可正可斜,可有形也可无形。

“乱环诀”中重要的条原则是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无形克有形。

无形之环的运动理念可能会使一些初学者迷惑不解。正如上文提到的,太极运动皆是圆,也可以说无圆不太极。

只要一动,动作就在圆形的劲力范围之内。这种圆形的劲力应该成为种本能。即使直接伸手前探,看起来没有环形动作,但只要触到对方,对方就会立刻感到我的劲是螺旋的。同样,当对方感到螺旋劲的时候可能也看不出来明显的动作。这在太极拳里面叫做“缠丝劲”,这种劲法可以通过正确习练太极拳套路和推手中锻炼出来。

通常我们摸一下太极大师的手臂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内劲,然而如果太师修炼到很高境界的话,这种内劲又可以隐藏起来。

去年在与来自中国大陆的黄震寰教援推手时,他向我展示了这个技巧。这段视频已经上传到utube的网站上,欲进一步了解黄教援请参阅《太极》杂志(见黄震寰《大道太极拳理论与实践》,《太极》杂志(taichi magazine),2004年12月no.6版)。

由于这种劲法有螺旋的功能,我们就可以化解对手的进攻,而且可以找到时机攻其弱点。

比如当a双手推b的肩膀时,b通过内部螺旋运动从a的右手借劲。做这个动作时,b需要紧随着a的动作但又不能让a感到有对抗,这在传统太极拳术语中叫做“不即不离”。

通过空胸,沉左肩,同时右手粘在a的左臂,b就可以将a的推力引至左脚涌泉穴,然后向上通过左腿传至腰间再到右臂,此时a的力量已传到b的右手,这样a的脚跟就可以被拔起。

由于a的右侧已经倾到力点上,这时候b轻轻一转(左涌泉发力,从左至右转动),施加在a左侧的力就可以使其随着b一起转动。这是”借力打力”个典型用法(图1a和图1b)。当然从外面很难看到b的螺旋运动。



一旦你的对手被引进你的圈内,他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圈控制并失去平衡,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这时我们只需很小的力就可以击败对方。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很难把这技术解释清楚。

然而,根据物理学动量的原理,如惜对方的劲路走势来触发你自己的动作,然后顺着对方的劲路上再加点力,再持续加力使对方的动作加大,你将处于顺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你不需要很大的力,而对方自己就会失去平衡。比如,设想a用手推b的左侧,b用上述“不即不离”的技巧应对a的推力。同时,b用右手接着a的左侧,这样就构成了个环(在这点上b为阳,a为阴),当a推b时,a的推力触发了环的运动。a的推力(此时a为阳,b为阴)会使b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

由于b并不与a对抗,a的推力让他自己往左转(记住b并没有丢,这样a的力量就被引至b的涌泉穴上,然后传至b的右手上)。

同时,b右手顺著a的力推a的左侧,然后再加一点自己的力量,就会使a加速左转。这时如果a后撤保持平衡,b可以继续随着a的劲路跟进,然后在a的另一侧加点力就会使a加速后撤。

由于后撤的动量抵消了自己的力量,经b轻轻推a就抵挡不住,看起来就像个醉汉一样。只用了一点点力,b就使a失去了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其实就是借用对方的动能以小力胜大力。

笔者还记得与蒋玉堃一起谈论杨澄甫时,蒋曾说过:“你们只知道他有多松软,但你们却不知他的功力有多大。”

在武术中有句话“练就千斤力,只用口两功“,也就是说在武术中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最好是用最小的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按照“太极乱环诀”,如果敌方以巨力来袭,你可先用圈环法滑去来力,使他失去重心。
这种技法非常难练,然而基本原理却很简单,就好比推旋转的轮子样。笔者将在文章最后部分对此作进一步解释。



图2展示了这技法的运用。图2a中,a紧紧拿住8的腰想使其失去平衡。然而a却陷入了b的“乱环”之中。b的左边身体下沉将力沉到脚底涌泉,然后再经右脚跟螺旋上升至腰问,这就构成了个三维的环。

同时8的胳膊在螺旋运动中控制了a的手腕,这时a的右手没有了依靠,但左手腕却被b的前臂压在腰间,这个角度让他感觉非常难受(见图2b)。这时b只要快速转腰就可以使a失去平衡。由于借用a的推力,所以此招不需要过大的力量。通过迅速而猛烈的转腰和抖臂动作,b甚至可以将a的手腕折断。

此处提到的转动是指按照螺旋曲线旋转3圈,方向分别是从右到左.由左目到右,再从右到左,因此这招名为“黄龙三搅手”。

如果b只向a的手腕一侧施加缠丝劲,那么a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你只需要很小的力量就可以战胜对手。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武术大师来说,这招还不足以使其失去平衡,因此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技巧之外还需要有足够的力量。

运用“乱环诀”时还须注意发。整劲”。根据发劲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发零劲和发整劲。“发零劲”是指用身体的某个部位发劲,“发整劲”是指用整个身体发劲。在武术中若想发出整劲,必须手脚并进。

在太极推手中也有一种说法“欲想出手,必先进身,欲想进身,必先上步。”

上述内容是对“发整劲”的阐述,在武术应用中,有句话叫“手到步亦到打人如薅草”。反之,如果步法和手法配合不好,即使打到对手,也无法给对手造成威胁。


也就是说,为达到最佳技击效果,手法、身法和步法应该协调一致。基于此原理,图3a和3b展示了b如何使用“摆莲手”来粘住对方。随即上步将其推出的情景。读者可能会对“摆莲手”感兴趣,此招可以有效地化解“推/打”和“推/回击”的动作,被视为推手中的不传之秘。

其方法是:借助于推来/打来的力量积蓄自己的劲力然后再予反击。比如,a用左手推b,b用右前臂以45度角轻轻搭在a的前臂上,然后逆时针轻轻转腰。同时,b利用全身的体重通过前臂下压并同时转腰,通过这种圆的运动,b就可以用很小的力量将a的推力化解到地面。

如果在化解过程中,a用右手攻击b,b可以同样的方法用左手化解。由于此化解过程形似莲花,故得名“摆莲手”。

实际上,每次化解进攻时,b都可以直接攻击a,即b粘住a的手臂的同时向a的胯间进半步。如果这时8发起攻击,a根本来不及反抗,因为在b化解a的第一次进攻后.a已经门户大开了。

“横找“是指在对方的侧面找到破绽,然后以己正面攻其侧面,这样对方就很难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在推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技击效果,即使对方进八了自己的圈内,也应当在其侧面寻找破绽并进行攻击。

利用螺旋劲手脚齐进,就可以用小力胜大力。利用十字交叉的方法来化解直接的攻击,并伺机向对方横向发劲,此方法在太极推手中应用顿多。

此处阐述了如何利用圈的技巧发劲,并告知读者在发劲时,你想让对方往哪跌倒,就应该向哪发劲。

比如,通过旋转横圈将来力引至侧,然后向前上方旋转立圈,就可以占领对方的侧面。如在此同时,将意念放到对方另一侧以外5英尺处的一点上,并向此点发力。与直接推对方的正面相比,进攻其侧面会更容易将对方击倒。



图4a和4b展示了b在寻找a侧面的破绽并向他想让a倒地的方向发力的过程。

上述阐释来自蒋玉堃的手记,揭示了“乱环诀‘的基本原则。但是笔者却是在阅读了汪永泉大师的著作后才真正懂得了如何在推手过程中使用“乱环”的。

汪老师是杨澄浦大师最好的入门弟子之一。现在很多北京的太极拳名师都是汪老师的弟子。关于汪老师,请阅读参考资料(见汪永泉《杨式太棱拳述真》.人民体育出版社,l986)。
在汪老师的著述中提到:“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偶遇面对面,即时松开变。”

这实际上就是告诫太极拳习练者,以“百会”至“涌泉”的连线为中轴,将对方引向自己圈的切线方向。从中轴线到与对手的接触点之间(与切线方向垂直)有了棚劲,这样就会自然形成一个气圈。
如果对手推你,你稍微转动一下圈的方向,对手就会滑到一边并失去平衡。关于如何形成“气”圈,详见参考资料(见汪永泉《杨式太极拳述真》,人民体育出版社,l986).



笔者通过图5来演示上述技巧。图5a展示a按压b的胸部.图5展示了b通过圈来吞化攻击并利用a的力量来使a自己失去平衡。

汪老师还提到,如果与对手以面接触,应马上变为以点接触。比如,8直接以“按”法进攻a,a以双手托住b的肘部,这就是“以面接触”(如图6a)。



这种情况下,a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强壮的一方才能胜。然而若b迅速将手圈随腰背圈下滚,并用前臂粘住a的前臂,此时,b形成了两个圈,并且手心朝上,双肘呈抱“气”球状。

b的手臂形成平行的两个圈,形似双曲线。此时如果a推b,a的脚跟就会被拔起。并且,如果b向下并稍微朝一侧做滚球动作,就可以使a的正面门户大开(如图6b)。

b微微后坐蓄劲,再将圈回推并同时跟进半步,进步与前推同步进行,就可以将a轻松推起。

正如“诀”中所言,“乱环诀”变化无穷,但深奥难懂,笔者粗学,初见其效,以此成文,权作“抛砖引玉”。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