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太极拳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鉴  赏
武术不仅蕴藏有祛病强身和防身等明显功效而受欢迎,而且它在功法的姿势上别具一格,动作典雅古朴,柔韧圆润,轻盈洒脱,舒展大方。所以学者通过认真锻炼这套功法之后,不仅可使体态健美,而且还会增添一种艺术享受的乐趣。从艺术中获得真正的乐趣,那就是“自然的美”“美在和谐之中”。全身肌肉与骨骼结构,掌握在自己的意念、想象中。如一举手,一动足,其动作是否配合协调一致。全身的肌肉骨骼的结构在运动操练时,内部气、外部形配合是否恰到好处(符合阴阳之理)。古代传统气功对于健美之训练方法与现在国内外只是肌肉发达之美是绝然不同的。古代气功健美术所求的美是内外和谐,即美在和谐之中,对内求“心灵之美”,即在思维上是崇高的不受任何干扰,指“七情六欲”并使内脏各部机能健全,气血畅通,抵抗力增强,免生疾病。外求“体态安详”,内含一种令人说不出的刚健美(全身肌肉发达适度),精神焕发、眼光炯炯有神,举止不凡,轻灵活泼,敏捷大方。这是通过武术之技艺,锻炼出来的一种带有独特风格的自然之美。无需任何器械设备而可使任何部位的肌肉、肌肉群伸展,甚至随意翻滚和抑制全身各部,达到治病健身之奇效。
总之,太极拳的整体机制,是循理于阴阳哲理,运行于经脉医理,所以说凡爱好此道者,只要工夫下到,心意悟透,定会在健身、防身、鉴赏三方面都有收益。

行动准则纲要

从武术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的前辈们特别强调练武要讲德。用现代的话来说,要德才兼备。太极拳锻炼的基本纲要,首先要注重武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武德与健身、防身的关系颇为密切,在练功的过程中,如果目的不纯或含有其他杂念,非但功夫无成,反而会走入歧途。为此,一定要谨遵师嘱,培养高尚的武林道德以及科学的锻炼方法。

(一)德。练武者应遵守武德。所谓武德,首先是“口德”,即要注重自身修炼,不言己之长,不道人之短。其次是“手德”,即要遇事多虑,勿躁、忍为高,即使处于忍无可忍之时,也要做到出手不伤人,点到而已,适可而止。最后是“身德”,即要以身作则,先正己而后方能正人。若能做到心胸坦白,光明正大,方可“德艺兼修”。所以说“身正则艺正”,  “艺”无德不立。总之,武术也要讲德才兼备,否则必入歧途。

(二)体。习武不仅要有高尚的“武德”,而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同时必须要有很好的体质和魄力,方能取得高超的技艺。

一般来讲,体质之锻炼应注意身心兼修,即内外并重。也就是说,对内要注意“中正安舒,轻灵圆活”这基本八要。对外要做到“松肩、坠肘、涵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顶头悬”九点身法要求。这也是强健体魄缺一不可之练功要素。除此还要讲三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内、外三合(也叫六合)之锻炼,对身心之变换、机智灵活性的锻炼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教。武术教师应怎样进行教学?不单需要教技术,还要教人。在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们的现实客观情况应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教学,才会得到满意的效果。因为人的智慧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有的一点就透,一说就明白,这样的学生最好教。不过,也有不扎实、易忘的毛病。可是如遇到与此相反的学生,教起来就困难得多了!无论你百般讲解和分析或多做示范也是不解决问题,这主要原因是由于领会能力差或记忆力不好所致,但这种人掌握的东西较为扎实。有的是因为体质强弱不同,所以对此情况应该注意,运动量的大小要掌握适当。有的学习目的不同,如因体弱或疾病,是为了恢复健康而学习的;有的是因为好奇而学习的;有的是为了强身和防身而学习的;更有的是为了争强斗狠,其目的不纯来学习的……由于上述种种不同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教集体课程,应按照上班课的方式,分内堂课讲理论。对初学者的教学法,首先应阐明练习太极拳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包括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即“心神意念”等基本知识),其次再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道理。外堂课是实践练习,应抓住本堂课题所要讲的某一动作的中心环节,要分清主次进步练习而增进实验之效果。如个别教练,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之不同和身体条件及学习之目的不同等情况,应采用因人施教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上还应确定以下几点目标:

1.完全彻底。在教学中应改变过去教学的旧框框,即不应有保守思想。教师不应该为了“光大门户”、以派系的感情与愿望来传授技艺,而应以让祖国的艺术瑰宝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为目的。故教师要有怜才、育才之情,要诚心诚意地教,不要留一手(此手并不是招式,只会在学生身上留下一点儿毛病,即拳之八反“捕风捉影、老步腆胸、含肩缩颈、弓腰反背”等等),应树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完全彻底、诲人不倦的精神,毫无保留地进行教学。学生则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求学,对老师要尊敬,这样方能博得老师的爱护与关心,在技艺上才能获得老师倾囊传授。现在向大家介绍一把尺子,拿来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所教和所做的招式动作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把尺子就是自己的身体。因为不通过实践而只从外形上来看是不容易看出的。在练拳和学拳时,欲要知道所做的姿势动作是否正确,可以拿这把尺子(即自己的身子)试验,做一姿势如感觉身体上部轻松,即胸背部都很舒适,而下肢腿部特别吃力有劲,这就说明了所做的姿势是正确的。反之,如感觉上肢僵硬有力,胸背部又有截气和郁闷不舒的感觉,而下肢腿部却不觉吃力,并且有浮而不定等状态发生,这就是姿势不够正确的表现。这就是所谓衡量姿势动作是否正确的最标准的尺度。

2.新的发展。太极拳本身蕴藏有许多科学道理,我们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使其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有更新的发展。太极拳在呼吸方面。通过后天(大气)呼吸之气而培育身中之真气(元精、元炁、无神)饱满运行无端。太极之真谛,即为“周易”。周易即太极图像之化身,即圆周里面有阴阳、动静不停变化着,对立统一,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形成一个整圆。此处所谓之圆,实际可理解为多维空间中的无限个圆。

3.深度和广度。太极拳练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体用兼备呢?俗语说“学无止境”。练一天有一天的进步,功夫不亏人,这有一定道理。所以欲求达到高深地步,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规律就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低级到高级”进行锻炼。关于深度问题,必须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和姿势的高低,这对于功夫进步的深浅是有很大关系的。广度问题是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程度有关。对初学者来说应先求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再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普及。这样实践才能符合加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在教学中语言力求通俗易懂,动作力求身体各部器官协调发展,不仅有动作之形,更重要的要有形成动作之意念、心思,方能使气运于身,达到身强体健之效,也就是让活跃精神附于健康的身体,促进健康的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制约,这是辩证的统一。

总之,教师只能负指引的责任,还要靠学生自己肯下工夫进行锻炼方能成功。俗话说得好,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拳经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都是指此而言的。中国武术广无涯际,深邃莫测,真是学无止境,即便学到一点东西也决不能骄傲自满,  “骄者必败”之理,习武者不可不知。

4.学。学生应怎样学习“太极拳健身与技击”,方能迅速地掌握它和运用它,并能达到健身之目的呢?这一定要按着本功演练之步骤进行学习。对欲求深造者来说,若能严格要求自己,则进步必然会迅速;对一般练习者可以放宽尺度,结合个人条件进行练习即可,但不要怀畏惧之心或怕学不好的思想。学习本功法不单要了解它的动作线路,同时还应该了解各个动作的要点、标准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以及身心的变化状态等。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外形,更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它的实质。我们应该知道怎样练是正确的,而怎样练是不正确的,检验标准是什么,然后再从事练习,才不致发生较大的错误和产生危害,从而取得锻炼的功效。此标准应从姿势、动作、运劲、呼吸等方面求之,即可得其准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