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杂技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华传统代表舞狮子,极具特色的板凳龙,古朴豪放的滩歌旋鼓

在几千的历史发展中,有众多独居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代表,特别是传统民俗舞蹈等,流传上千年经久不爽。


1、中华传统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逐渐形成了在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狮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舞在旧时称太平乐,而到了唐代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中国舞狮,以北狮起源得最早。相传在北魏武帝远征甘肃河西之后,狮子舞便在北方流传开来,以后便有了北狮之称。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由于狮子为百兽之尊,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在民间的舞狮,现在被文艺工作者改编、加工为狮舞而搬上了正规舞台。它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和意蕴,又加进了许多现代手法,惊、险、奇、特,优雅通俗。

这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民间舞狮,这种民间迎祥纳吉的习俗,由来已久,历久不衰。今天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受到广大群众所喜爱。


2、浦江板凳龙

浦江板凳龙是盛行于浙江省浦江县的民间舞蹈,又称长灯,是用一块块凳板串联而成的游动的龙灯,广泛流传于江南沿海各省。

据记载,自唐朝始,龙腾灯舞闹元宵便成了浦江民间的习俗灯节。唐代为浦江板凳龙的孕育期,宋、元为浦江板凳龙的成熟期,明、清为浦江板凳龙的鼎盛期。

浦江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下托木板,以竹篾扎成,外面裱上棉纸,再绘上色彩鲜艳的龙鳞,龙头造型不一,胡须有白、黑之别。


浦江板凳龙从头到尾,要用几十节、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相连,板与板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花灯上的图案各不相同。

浦江板凳龙阵形变化丰富,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游动时又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

浦江板凳龙不仅保留了我国尤其是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的传统民间文化,同时,又保留了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原生形态。


3、天水滩歌旋鼓

滩歌属于那种在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但一生可能只能去一次的地方,而滩歌旋鼓则让人一领集厚生、纯朴、雄奇、悲壮之美于一身民间艺术。

滩歌旋鼓从民俗文化典籍和传说中走出,滋润了秦州大地。流传于滩歌一带的扇鼓史称鼙鼓,俗称羊皮鼓、扇鼓。

震耳发聩的旋鼓声,织成了滩歌盆地特有的原始风景和文化品味,浓重地描写了滩歌这块小盆地的苍茫古老和美丽神奇。


滩歌旋鼓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曾产生过多种动人的说法,滩歌旋鼓的来历,说法诸多。因史籍无载,目前以民间击鼓驱狼之说最为尤盛。

寻根究源,天水旋鼓唯一的发源地在武山滩歌镇。而滩歌镇代家沟村、黑池殿村至今还有代思贤、代朝宗等扇鼓舞蹈的民间艺人。

现在,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令不少旋鼓艺人担忧的是滩歌旋鼓传统的打法越来越少,祖传继承人越来越少,面临着文化遗产函待拯救的危机。

总之,这些民间传统习俗,由来已久,深厚群众喜爱,已经与传统文化高度融合,随着文化的传承而发扬光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