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们研究太极拳,首先对先人传下来的太极拳理论,要正确对待。先人的太极拳理论对指导我们后学之人学习研究太极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先贤的太极拳理论多是抽象的,可以|兑这些理论对于指导走架、推手是有比较直观的指导意义,可是如果硬要用来指导散打实战,那就很显牵强附会。
先人直接用于指导技击之道的太极拳理论,我们目前只能从陈家沟所传《拳经总歌》和《用武要言》中略见一斑。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太极拳理论,多重于修炼太极拳套路和推手,所以后人大多进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一代人刻苦盘架子的怪圈。我们把“拳打万遍其理自现”、“太极十年不出门”奉为至理名言。小可否认,长期坚持认真走架、推手,从中体悟太极拳的劲道、感觉、内气 足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得到太极拳散打的技击真功夫,仅靠走架、推手显然是不够的。要知道我们现在练的拳架,一般都是大架子(武式、孙式除外),大架子是功夫架,是为了培养操练者取得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等综合素质而编排的拳套。这种大架拳套用于自己练功改善个人素质可以,但是这些拳架中的手法、步法、身法都不能血接用于散打实战之中。尤其是拳架中的各种步法,在散打中大多根本用不上。
另外现在的太极拳练习者,在走架中很少练发力,拳术之道一阴_阳而已,你成天在那慢悠悠地摸鱼,怎么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激烈搏击中施展各种手法、步法、身法?所以我们说,那种太极拳练时慢、用时快的论调是骗人的。
再有,长期以来,研究太极拳的人,大多把推手当作太极散打,他们认为推手就是散打,会推手就能与人散打较技,我们说这种认识也也完全错误的。应当说太极推手的创造,是先贤在拳术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其使练功者比武较拉双方不用戴护具也能放心大胆地进行交手试技。虽然古传太极推手较之今人的推手内涵较为丰富,包括有靠、摔、拿、跌、绊、放等技法,虽然如此,我们说那也只能属于推手范围,也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打实战。
古传太极拳是一个技击性非常强的拳种。这可以从陈家沟所传《拳经总歌》、《用武要言》以及杨班侯先生传《太极拳九诀》中得到证实。可是在近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中,太极技击术已濒临失传。
练用一体,练为用。
实事求是地说,太极拳的修练体系是完善、利学的。比如说先人之练功程序盘架子、单操、功力训练、推手、散打实作,很合理、很科学。但现在的太极拳师传到推手一节就完了。这只能说明;一是他保守不传;二是他根本不懂散打。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太极拳师水平属于后者为多。那么我们要研究太极拳散打,就要在以上练功程序中注入新的内涵,如平时盘架子你必须要多练发力,以锻炼柔化刚发的能力。练拳要有节奏,要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要多练活步练法。另外在推手中不要光是练化,更要练向对方发劲。长劲、短劲都要练。以惊弹爆发劲为佳,以锻炼站实即发的打击能力。要多练散推,还要多练活步推手,并加以摔、拿、跌、绊、打(放)的技法。而单操和功力训练也要注重练习发各种劲力的功夫。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基本功夫,才能够为下一步进行散打实战创造有利条件。
太极散打有其修炼方式和规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面我仅就太极拳散打的几个具体锻炼方法,谈一点个人的体悟,仅供参考。
1.内功锻炼
太极拳是内功拳,太极技击术是以内气(内劲)为修炼之本,以易经太极阴阳为理,以古代兵法奇正相生为据的搏击术。太极技击术首修内功,太极拳家修炼内功的具体方法主要是盘架子。前贤有言:“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空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太极拳盘架了,不但是锻炼习者手眼身法步外功的重要手段,更是修炼精气神内功的主要途径。
太极拳在走架时,讲究立身中正、松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气沉丹田,以身体的螺旋带动四肢的顺逆缠丝。以螺旋缠丝法运中气于全身,使之气血充盈,精气饱满,内劲浑厚。太极拳就是气功,太极拳家修炼的功法很多,但是修炼的核心是“内气”(内劲)。拳论曰:“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外之所形,皆由中之所发,故曰内劲。”
现在的大多数太极拳师教人练拳或不讲气法,或只讲“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其实打太极拳只讲“气沉丹田”和“丹田内转”不全面。气要“沉”,也要“提”,光讲“沉”,不讲“提”不全面。太极拳是提放术。提的是什么?是气。拳论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放。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这里讲的吸、呼之法,就是古传太极拳提放之术。太极拳修炼者,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一提放之术,才能“内外转徐徐(缠皆内向外)中气贯脊中”。大家知道太极拳的发力要点是:根于脚、行十腿、主宰于腰、发于脊,形于手。所谓“力由脊发”、“中气贯脊中”,此足以意吸(提)气至脊背,以气催力而发之。所以我认为掌握正确的太极拳内功修炼之法,是修炼太极技击术的最重要的功夫。
陈照奎公曾言“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功夫。”太极内功是最重要的基础功夫。修得此功既可强身壮体,又能御敌防身。诚如经曰:“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养天真,丹田练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2.手法训练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讲求手法招势即“手技”的运用,而讲“手技”比较早而又细致的,则是拳书《易筋经贯气诀论手篇》。
篇中说:手之用法,则有九则。直出直回、一也;仰上攉挑,二也;俯下沉栽,三也;外勾、外摆,四也;内勾、包搂,五也;斜攉右上,六也;斜劈左下,七也,斜领左上,八也;斜摔右下,九也。四正四隅,兼以直冲中路,又合于九官也。
上述是以右手法而论九手,左手与右手的动作相同,其命名也是相同。若简化这九手的名称,则成上攉挑、下栽锤、斜领手、斜捧手、斜攉手、斜劈手、外勾手(外摆手)、内勾手(包搂手、内摆手),直拳(又名“中宫手”)。
以上九宫手,左右两}合计为十八手,是最基本最简练的攻防手法,其中任何一手都可以用于攻击和防守,初习拳者应精熟这九个手法的练习和应用。前贤云:“手技要精”,而这九个手法的习练,就给手技精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各种攻防招法的组合运用,无不是以此“九攻手”为基本手法组合而成。以上九宫手的技法是由巴国兴老师整理传授的(较详细的练习方法,可参阅马国兴撰写、刊在《武魂》2001年第一期的《拳术攻防之道初级入门“九官手”的习练》)。
这“九宫手”在实际操练时可先练定步,熟练后再练活步。配合步法,从单手一招一式入手,再到单手连用。两手左右连续施用,直到两手连续攻防任意组合招式运用,都有一定的训练规则可循。
我之所以向习练太极拳的朋友介绍这“九宫手”技法,我认为这是有意学练拳术攻防之道的最好入门之途径。也许有朋友会说,太极拳的手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没错,这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典型技法。但太极之术也不仅仅就这几手,若细研究,前面介绍的“九宫手”其实也完全都包含在太极拳的技法之中,读者自己可以慢慢揣摩。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练拳者,特别是研究拳术攻防之道者,千万莫要有门户之见,要有拿来思想,不管你是哪门哪派的东西,只要好,适合自己,那么只管拿来,为我所用,这才是正确的习武之道。
3.步法训练
灵活机动的步法训练,是研究拳术攻防之道的重要一环。各门各派拳家对此道历来都是非常重视的。实事求是地说,在近代太极拳的传承中,太极门在技击实用步法运用上是落后的。有一得就有一失,多年来太极门人在平时练功中,把大量的时间耗在盘架子、推手上。不可否认,在螺旋缠绕、听化蓄发诸劲的运用上,太极拳确属技高一筹。但是在运用下盘步法、腿法功走上,太极拳从理论到实践都是苍白的。我的恩帅张兰普先生(郭梦深、宋真石的弟子,原河北省武协委员)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对我说:“太极拳腰劲好,但它的步法不灵活,不适宜散打实战。”老一辈武术家在研究拳术攻防之道中,从实际出发,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总结了很多简练实用,适应实战的步法。我的师父传给我的各种步法有直行步、三角步、四正步、四隅步、弧形步、七星步、阴阳鱼、八卦步、九宫步等等。实践证叫以L这些步法的运用,在散打实战中非常实用。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我只能重点向朋友们介绍一下“九宫步”的练习方法。
九宫步古称飞九宫。练习时先按四正四隅并当中一点共九个方位,用竹竿九根,插在这九个方位上,一般采用长于练习者身高的竹竿,竿下捆绑铁钉,练习时将竿分布九宫,不练时将其集拢收藏。
九宫分布的株行距,初时略宽,一般各为五尺,随练习熟练后,再逐渐减少,直至仅容身体拧转穿绕其间而不碰竿为佳。
九宫步的穿绕顺序,采用传说中的“太一行九宫之法”。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按此顺序即可画出图l、图2那样个被后人称为“戴九履一图”的平面图。
在练习九宫步时,习者先站于图1中“一宫”下面的“▲”标号处,以身体左侧对着“一宫”,然后以“一宫”为圆心按照图1路线向左绕转(左旋);绕走至身体正对“二宫”时,即循图1路线向“二宫”穿走,当穿走在身体右侧对着“二宫”时,便以“二宫”为圆心按图1路线向右绕转(右转),继而以穿走和“左旋”、“右转”交替,循图1路线穿绕至“九宫”。然后,再循图2路线,从“九宫”返回“一宫”。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练习数遍,于“一宫”下面的“▲”标号处收式。从“一宫”至“九宫”的穿绕称为顺穿,由“九宫”返回“一宫”的穿绕称为逆穿。
初习九官步时,以八卦穿掌法,或以象形术飞法,形意拳之行步拳穿绕,也可以用矮步窜走结合急进骤退、左闪右躲方法循着“戴九履一图”的顺序穿绕,都可获得一定锻炼效果。
九宫步的锻炼具有很高的技击价值,练习时,习者可将九个竹竿视为九个敌手,通过在宫中快速穿绕换势而不触及竿子,提高闪躲敌手,进退自如的灵活性。这种锻炼方法,有助于训练脚的摆打变转,提高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台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在树林之间按照左旋右转的规则走转穿行,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心中默想着九宫方位,脚下按几官方位行走旋绕,同样可以锻炼。当然这样效果会差一些。九宫步操练法,是先贤心血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中华武术文化遗产。笔者甚为珍惜,几十年来勤于修炼,我认为此足研习拳术攻防之道的必学之学。如能长期坚持走转,并将个人所学糅进其中,久之必能大大提高个人拳术攻防之道的能力。
4.身法训练
身法功夫在太极散打中尤为重要。身法所得较手法、步法所得相对较难,因为它不像手法、步法、腿法那样直观,有章可循,很大程度上,身法所得靠个人悟性之高低。如果硬要说清楚,在前人的理论中,有如下所述:“至于身法,原无一定,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挺,前俯后仰,奇正相生,回旋倚侧,攒跃皆中(皆有中气放收,宰乎其中),千变万化,难绘其形。”我个人认为身法之锻炼与应用离不开与手法和步法的协调配合,但运用手法、步法之时,尤以身法为本,前贤说得好,“中气在身”,“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人足之动全在胸腰之运化。
关于具体操练,我以为一是要在前而所讲的“九宫步”练习时多注意转官时左旋右转的操练。其时要注意用腰身的转体变化锻炼自己的身法。
二是在初习散打阶段,多跟师父操练,在师父的领手、喂手中注意手、脚、身法的协调变化,在师父的引领下,可尽快“涮”出身法。
太极技击术心得
太极拳修炼者与人变手较技时,在神、意、气、劲、术几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1.与人交手较技心神必须专一,万不可心神散乱。否则气必散漫,气若散漫,必导致手忙脚乱,身无定法,易被人所乘。与人交手眼要贼(毒)。眼要始终专注对方,光兼四射,眼要有一种威慑力。不管你能否战胜对手,首先你的气势要压住对方、技可以输、气势不可以输。拳论曰: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净气腾然也。
2.与人交手较技意识要敏锐。“身虽动,心贵静,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太极拳是既讲用意也讲用力的拳术,太极技击术就是研究如何把这个力运用得更巧妙的技术。
与人交手较技,不管是接手,还是断手,我意要始终在对方身上。一旦与对方身体接触,一定要粘住对方,同时气要敷盖彼身。外虽轻柔,内意已入其髓。“要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匆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接何处心要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总之拳是死的,人是活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3.太极拳是内功拳,其技既重内又重外,主张以内催外,以外带内;内外相合,整体发力。与人较技要松静沉着,虚其胸,实其腹,以固下盘之根。
与人交手较投最忌心浮气躁,动无章法。特别是步法一定要轻灵稳重,不管对方是蹿蹦跳跃,还是盘旋走转,都不要管他,他转他的,你走你的,所谓:“看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心神若定,胜似闲庭。不管临场怎样变化莫测,也要按太极拳法之原则、应敌对阵:手不乱,步不乱,身法不乱,心定神怡,泰然处之,要有大将风度。
4.研究太极拳的攻防之道,就要懂得太极拳之特有的“太极劲”。太极拳是外柔内刚劲,并极具伸缩性(弹簧劲)。与人交手较技要善于粘接对手,不但双手,要能全身各处都能粘住对方。由粘而听,由听而化,由化而走,破坏对方重心,使其重心倾斜不稳,以造成我顺敌背之势,我即顺其势借其力而拿放(打)之。
太极拳是一个劲道内涵极其丰富的拳种,据研究太极拳的主要劲道有25个之多。但如果用在与人交手较技中,最具有杀伤力的当属惊弹爆发力,这种力来源于修炼者自身浑厚的内功,交手之际一旦被此力发中,轻者被弹出,重者五脏震损。在与人交手较技时,要保持全身放松状态,己劲要含蓄轻柔,力不出尖,当我之手臂(或其他部位)与对方粘接时,要善于听劲,顺势粘化对力之来劲,一旦对方走背,我以步法、身法顺之,此时若触点沾实对手,不论何处,即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我之手臂由曲而伸,后脚蹬地,丹田抖动,突发惊弹之力,击敌于惊恐无备之瞬间,若运用得当,弹崩对方于丈外,并不难矣。
5.初学太极技击术,以固定招式反复演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本招法是初学者进入散打之门的必由之路。前面讲的“九宫手”、“九宫步”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八门五步等都是我们要掌握的主要技法。其用掌、指、拳、腕、肘、臂、肩、腰、胯、臀、膝、脚处处皆能击人。其劲开、合、提、沉、长、截、卷、钻、冷、断,寸各劲均能攻人。
经过一定时日的训练,可进入脱规矩阶段。即训练时将所学的基本招法灵活运用,随意组合。这样再经过一个阶段,练习者再把过去所学的固定招式打破分解,没有固定招式,完全根据临场变化而接招进招。
太极技击术的基本原则是:与人交手不尚拙力,善用巧力,随屈就伸,逆来顺应,乘人之势,借人之力,一切顺势而变,在变的前提下,寓守为攻,时时处处追求得机得势,劲路使用中,以惊弹劲、螺旋劲、弹簧劲和接劲、截劲见长。
临战交手中,敌我双方各有各的特点和打法,事先谁也尢法预测对方如何出手和接招。“拳打两不知”,战机瞬息万变,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因此,无论哪种技击手段,都不会采取墨守成规的打法,即绝不会事前设定一套怎么攻或防的技法。太极技击术与人交手,不强求别人用什么招法,不管别人用什么打法,不论你是拳击、跆拳道、摔跤、自山搏击,还是硬拖乱扯、胡抓乱打,都能从容应对,有效化解,让对方失去自我,处处被动,无法施于脚,为我所制。
初习太极技击术,要由慢而快,由熟而精(巧),由精而绝(神)。久之能使操练者自然而然地养成迅猛、敏锐、果敢、豪气的风格。一旦出手,能在瞬间释放出强大元比的内部能量。
与人交手较技不能随便搭手,搭手就有,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变。打不是一手就有,真正交手没那么容易,常常是变化几手才有机会,总之是“见子说话”、“招自心出”,有机会不要放过。
与人交手切记步法不要乱,一步一步走,要稳,不要乱走大步,要迈(蹚)小步,不要急奔乱跳,要用三角步、弧形步、八卦步、三体式步、滑行步等科学步法。绕着对方走,不要向远走。不能慌,不管对方怎么打,你心里要稳,“他打他的,你打你的”。要把气沉住,沉到脚底,得机即发(打),发人要脆,不能拖泥带水。
与人交手较技要懂得接外打外,接内打内;接外打内,接内打外。上下、左右、前后、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吞吐、开合,虚实、刚柔、兵厌诈。若与对方手腕有接触,要缠着对方走,不要慌,手臂在缠绕中变化寻机会。下边步子不要走远,转身时不要向远走,就在对方周围身边绕着走,这样机会多。俗话讲,打人如拥抱,打人如亲嘴。即是此意,远了打不了人。至于对方身高、身矮、力大、力小,技战术如何,那更需要在交手初始审时度势,蓄意窥探,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先至。总之交手之初不可言动,要知已知彼,才能稳操胜券。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