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关注国际象棋的会发现这样一种巧合而又奇妙的现象——国际象棋比赛中和棋好像成为了一种家常便饭。浸润在竞争力如此大的竞技圈,很多人都觉得这种现象不可思议,觉得国际象棋像一个温文尔雅、与世无争的“隐形高手”,其实不然,国际象棋也是以赢棋为目标的技巧较量,“和棋”只是策略而已。
作为一个一流的国际象棋高手,赢棋是必须的。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面对对手,只简单过招后就能知道对方的底细,已经有了赢的准备。基于这样的心理,如果赢棋能够获得比赛胜利,当仁不让;如果已经锁定胜局,下一场和棋也是一种赛场乐趣。在1959年候选人赛上,特级大师彭科遇到的对手是塔尔,在两者最后的对局中,塔尔只要下成和棋就能夺得冠军,并因此获得挑战鲍特维尼克世界冠军的资格。所以,在彭科已经是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塔尔强制做将和棋。赛后,塔尔表示:“对于彭科,我想赢就赢,想和就和!”,这是一种高姿态的技术自信。
但是,在国际象棋这个竞技圈,如果把和棋当作是终极艺术,并孜孜不倦的追求,就不可取了。这样的棋风一旦养成,想赢的心理在长时间的对战中会逐渐消减,转变为期待一个杰出“和棋”作品的诞生。在与实力相当的对手对局时就很容易吃亏。1910年末的维也纳世界冠军对抗赛中,德国国际象棋大师拉斯克曾经和奥地利棋手施莱希特对局。(施莱希特是实力卓越但是棋风缺乏攻击性的棋手,在比赛中他的和棋比率高达80%左右,1893年同马尔科的对抗赛中,施莱希特甚至把10个对局都下成了和棋。)在比赛中,施莱希特只有在10个对局中净胜2分才能从拉斯克手中夺得世界冠军的桂冠。然而,10局对抗,两人下到第9局,施莱希特除了1局胜利外,其余的8局均为和棋。决胜局中,施莱希特执黑,积极进攻,却因为下的雷厉风行,露出破绽,最终输掉了整个比赛 。
尽管如今的国际象棋赛事中和棋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和棋依旧是各个棋牌赛事致力解决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是初入或是正要进入国际象棋圈,请摆正心态,把"赢棋"当目标、以"和棋"为策略,畅玩国际象棋比赛。
国际象棋“和棋”判定: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棋”。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1.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2.双方都无法将死对方王时,称为“死局”;
3.一方连续不断地将对方的王,且对方无力避免,这被称为“长将和”;
4.轮到一方走棋,王没有被将军,但却无路可走,称为“逼和”;
5.对局中同一局面出现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并且没有任何可走棋步的差别,判为和局,称为“三次重复”;
6.双方在连续50回合内都没有吃掉对方任何一子,并且未移动一个兵的,判为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