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剑术

剑术

剑术,英文swordcraft,即舞剑或用剑刺杀的技艺或技能。

「剑术」指使用剑的方法和技巧。

《吴越春秋》卷九和《庄子·说剑篇》都记述了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记载了剑的用法有: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旋风格、御车格、风头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剑术成了剑的演练套路的代称,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项目。

增加了各种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使剑术有了很大发展。

剑的击法有: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云、挂、撩、斩、挑、抹、削、扎、圈等。

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

剑产生在商代,较短,呈柳叶或锐三角形,初为铜制。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剑,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自古剑术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为世人喜爱  。
剑术在春秋后期开始出现,史籍中也开始出现关于剑术家的记载。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卧薪尝胆、报仇复国的越王勾践,曾请了一个埋名隐姓、生活在山林中的剑术家越女给他的士兵传授剑术。这个越女不仅剑术精通,而且还有一套理论。《吴越春秋》卷九和《庄子·说剑篇》都记述了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汉书·艺文志》载有《剑道》三十八篇,是论述汉以前击剑技术的专著。
汉朝发展起了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骑兵交战中以砍斫为主,很少有刺的动作。于是,环柄刀代替了剑,使得剑在战场上的使用价值大大下降。到了东汉末年,环柄刀几乎完全取代了剑,成为军中主要的短兵器。剑在战场上地位的下降反而使击剑的风气在社会上风行开来,人人喜欢击剑,喜欢佩带宝剑,剑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文人与剑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祖上在赵地就是以传授剑术而驰名;东方朔15岁就学习击剑;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年轻时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击剑。汉武帝时,渤海郡博学多文的儒士隽不疑,应邀去见一个大官,看门人要他解下佩剑,隽不疑十分坚决地回答道,剑是君子用以自卫的武备,不能解。陈寿写到他在“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不少专门讲击剑方法的文章,据《汉书》记载,这样的文章有38篇,后来都失传了。东汉末年,剑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技艺高超的击剑家,这些人游走四方,传授剑术。如在汉恒帝和汉灵帝年间(公元147-189年),在首都洛阳城,一个叫王越的剑师就十分有名,教过不少徒弟。
汉代斗剑中显示了武艺造诣的深浅。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将军非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庋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这段记载,反映了当时剑术的高超和斗剑风的兴盛。
但自唐开始,士大夫心理充满道教神仙妖邪鬼怪之说,剑乃变为镇邪凶之器,一若此数尺刚铁,铸成剑形,即具有无上魔力者。于是家悬一剑,即以为祥,不习剑术,而以为剑自可以御敌而胜。所以自唐以后,剑类短兵,有一支为释道所利用,而引入歧途。从征军士多用刀而鲜用剑,佩刀者渐多于佩剑者,这对剑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阻作用。
唐代,持剑舞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友人宴饮时也舞剑助兴。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精湛技艺,如呈眼前。公孙大娘的剑舞因为是舞蹈,需要高度的艺术化加工,与武艺完全不同,就是剑术也与实际的作战技术有较大的差距,这与后来紧紧扣住攻防格斗为主题发展起来的剑术套路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剑舞的高度发达,为后来剑术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明代戚继光《武备志》中记载了剑的用法有: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旋风格、御车格、风头洗等。
明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这些高超绝技,对后来剑术套路及表演技艺的发展,影响很大,演练的武术套路中,亦有所见。
清代又有宋仔凤《剑法真传》一书传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剑术成了剑的演练套路的代称,被列为中国武术比赛项目。增加了各种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使剑术有了很大发展。

剑术名目繁多,形式不一,仅单剑可分短穗剑、长穗剑;从剑路体势而言可分:工架剑、行剑、绵剑、醉剑和双手剑等。各种剑术风格不同。工剑、形健骨遒,端庄势整,一招一势,端端式式;行剑、流畅无滞,挥攉潇洒,忽往复收,行多停少;绵剑,柔和蕴籍,缓缓不断(如太极剑);醉剑,恣意挥舞,乍徐还疾,形如醉酒,以醉非醉;双手剑,双手持剑,劈、砍、挎、挂、身法矫健,丰彩多姿。
武术的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富有传奇色彩。许多诗人都有赞美剑的诗句,所谓“一舞剑器动四方”,自古以来我国舞剑之风甚重。

格斗

在古代主要用于军事格斗,是十分重要的作战武器,同时也可以用于自卫防身。战国晚期的“荆轲刺秦王”,是广为人知的长短剑相搏的典型事例。

表演

剑术除作战、防身之外,尚有一种功能,就是作为技击舞蹈的表演形式而供人欣赏。在现代有武术的剑术套路。

健身

随着时光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冷兵器已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冷兵器的一员,剑在军事上的实用价值业已不复存在。今天,除了在特定的条件下,剑仍可以用于防身自卫之外,剑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已不再表现为一种军事战斗力的载体,而是演化成为一种用于健身的体育活动,用于观赏的表现形式,适合于竞技比赛的运动项目。健体强身,观赏娱乐,竞技比赛,正是今天剑术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其中,健身自然处于首要与中心地位。

剑是一种平直、细长、带尖、两面有刃的短兵械。剑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器之一,誉称为“百兵之君”。剑在古时,是作战的武器,有剑锋和两刃,使用起来逢坚避刀,不硬撞、强击。练起来“剑如游龙”。带有几分文气、优美。其用法有刺、劈、挂、点、崩、云、抹、穿、压等,在剑法的基础配以剑指,加以各种步法、步型、跳跃、平衡、旋转等动作构成了剑术的套路。
而剑法,则是用剑最佳的方法。使用剑,不仅仅要把剑当做一种武器,还要把剑,当做一种战斗方法。这,是用剑的奥义,更是了解和运用剑术,所不能不知道的道理。
剑的规格一般为:反手垂臂持剑,剑尖在人耳上沿以上;重量由0.5千克至1千克不等。竞赛规定用剑,成年男子剑重量不得轻于0.6千克,成年女子剑不得轻于0.5千克

剑身:包括剑尖、剑刃、剑脊、剑面。
剑把:包括剑格、剑柄、剑首。
剑尖:即剑身最前端的尖锐部分。
剑脊:即剑身长轴隆起部分。
剑刃:即剑身两侧锋利部分。
剑面:指剑脊两侧的平面。
剑柄:指剑把上的握柄。
剑首;即剑柄后端的突出部分。
护手:又称剑格,指剑柄与剑身间相隔的突出部分。
剑穗:又称剑袍,是系在剑首的穗子。
剑鞘:即用来盛装宝剑的囊鞘。

剑指

剑指是剑法的辅助动作。简单地说,就是当右手持剑,作出攻防劈刺等各种动作时,未持剑的左手要与其配合呼应,作出相应的动作,此时的左手即非握拳,也不是伸掌,而是食指与中指向前伸直,其余手指内屈。
作用:
1、剑指前伸,扰乱对方的视线。近身时还可以直接进攻。如:可用剑指刺喉、戳眼、点穴、点腕等。
2、如果对方使用不带刃的兵器,剑指的左右运行可以用于推、挡,而且还可以乘机抓握、夺取对方的兵器。
3、前后左右的运行,都可以协助身体保持平衡,如:弓步直刺,剑向前刺,剑指向后伸。
4、有助于增强刺剑、劈剑的力量。如:弓步挂劈,抡剑向右下方劈,左剑指应向左后上方摆,以加大臂力。
5、用于体能锻炼,可以丰富肢体活动的形式,增加运动量,从而使全身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6、观赏剑术演练,剑与剑指动作的一开一合,可以增加动作的色彩,使剑术显得更加潇洒优美。

剑穗

剑穗是剑的附加部分,它既是剑的饰物,又具有技击的作用。剑出“刺、斩、撩、挂”,穗走“带、甩、摆、打”,穗随剑行,剑穗合一。
作用:
1、通过剑穗的飞舞,能够迷惑对方,指上打下,使其虚实难辨。
2、可以用穗子直接进攻。如:直击对方的头、眼、喉和穴位等。
3、剑光穗影,凤舞龙翔,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是一种高品位的享受。

剑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风。自古,行侠者佩剑而行,文雅高尚者佩剑,将军统帅佩剑,由此可见剑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码。
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
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势剑、双手剑、长穗剑、双剑、反手剑等。
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武当剑、青萍剑、达摩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臂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

武当、少林是中华武术的两大门宗,武当剑是武当功夫的代表。武当剑为轻兵器之类,其法以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主,练习时要求剑随身走,以身带剑,应用时要做到剑与身合,身与气合,气与神合。
武当剑派剑法种类甚多,武当派主要以:六路武当剑、行剑、对剑、太极剑、太乙玄门剑、九宫八卦剑、八仙剑、玄功剑、龙华剑等为主。
太乙玄门剑是武当太乙门剑法,其剑法特点是快慢相兼,刚柔相含,练习时要求剑随身走,以身带剑,神形之中要做到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亦需要手、眼、身、法、步神形俱妙。此剑法,行如蛟龙出水,静若灵猫捕鼠,运动之中,手分阴阳,身藏八卦,步踏九宫,内合其气,外合其形,是武当剑中的佼佼者,自古为武当山的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明代常熟石电字敬严,得耿橘之传,以授太仓陆世仪、通威陈瑚菴。俞大猷曾经李良钦学击荆楚长剑。至清季,则有山东王耀臣以专门剑法名家,授之四川吴玉笙。玉笙授宋仔凤,宋氏著《剑法真传》行世。就予所见,近代专以剑法著称者有“武当剑仙”李景林,其师为宋唯一,说者称其能臻神化。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实为别开生面之剑法。又孙福全所著有《八卦剑》;赵连和所传有达摩剑、绨袍剑;马金标所传有纯阳剑;张景福所传有盘龙剑。

(1)刺剑: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剑刃朝上下为立剑,剑刃朝左右为平剑。
(2)劈剑:立剑,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剑身,臂与剑成一直线。抡劈剑沿身体右或左侧绕一立圆;后抡劈剑要与身体后转协调一致。
(3)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抡挂贴身立圆挂一周。
(4)撩剑:立剑,由下向前上方为撩,力达剑身前部,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剑前臂内旋,余同正撩。
(5)云剑:平剑,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圆绕环为云。上云剑在头顶由前向左后绕环,要仰头;左(右)云剑在头前上方向左后(右后)绕环,头向左肩侧倒。
(6)架剑:立剑,横向上为架,剑高过头,力达剑身,手心朝里或朝外。
(7)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向前下为点,力达剑尖,臂伸直。
(8)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猛向前上为崩,力达剑尖,臂伸直,剑尖高不过头。
(9)截剑: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斜向下;后截剑斜向右后下方,臂与剑成一直线。
(10)抱剑:右手抱剑于胸前,剑尖朝右为横抱剑;剑尖朝上为立抱剑;剑尖朝前为平抱剑。
(11)穿剑:平剑,剑尖经胸腹间弧形向前为平穿剑,力达剑尖,剑身不得触及身体;前臂内旋,立剑剑尖由前向后转动而出为后穿剑,力达剑尖,高不过膝,低不触地;抡穿剑剑尖向后、向左随转体贴身立圆绕环一周。
(12)斩剑:平剑向左(右)横出,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剑身,臂伸直。
(13)剪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圆绕环,力达剑尖。
(14)撩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上贴身立圆绕环,力达剑尖。
日本剑术所使用的刀器一般称为日本刀,中国又称倭刀,其刀身狭长微弯,单刃柄较长,劈斩突刺俱宜,实际上是刀剑合一的产物。常用的日本刀形制有大、小之分(长、短),大刀又分太刀(刀身弧度较大),打刀(刀身较直)两种,小刀称之为胁差(又称胁插,刀身长度只有正常日本大太刀、打刀的三分之二左右,故也有称其为小太刀的。古代日本武士一般都身佩两刀,即一大一小两柄日本刀)。日本古武道的剑术流派极多,古流号称有两百至三百余派,主要有柳生新阴流剑术、小野一刀流剑术、北辰一刀流剑术、马庭念流剑术、鹿岛新当流剑术、东军流剑术、真影流剑术、直心影流剑术、神道流剑术、神道无念流剑术、当流剑术、示现流剑术、心形刀流剑术、柳刚流剑术、铁人实手流剑术、中条流平法、天流兵法剑术、神传流击剑等。
日本武士必须常年佩刀,刀不离身,故在所有的古武术门类中,剑术是武士必须掌握、流传也最为普及的武艺技法之一。剑术在古时又称剑法、击剑、平法、兵法、小兵法、刀法、太刀打等。明治以后始称剑道。日本古流剑术包括使用太刀﹙佩带时刀刃向下﹚、打刀﹙佩带时刀刃向上﹚、小太刀等武器的技术。其内容有使用一刀(单刀)的太刀术、小太刀术;使用长、短二刀(即同时使用大、小太刀的双刀术,日本古流剑术中双刀技法都被称之为“二刀流”,流派有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的正二刀术﹙右手拿大太刀,左手拿小太刀﹚、逆二刀术﹙右手拿小太刀,左手拿大太刀﹚,双手都持大太刀的二刀术﹙如琉球王家秘传武术本部御殿手、大东流合气武术等﹚及小太刀二刀术﹙如天道流、柳生心眼流等﹚等各种各样的剑术技法。其中包含刺眼、撩阴和斩击对手颈动脉等危险的招数,平常主要以形﹙套路﹚的练习为主。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