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气功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先天真宝华 密藏在山中

吾今示真本 还原大道生

传统的“内景气化、修真事仙”之学,沿源太古,渊远流长。随着岁月的流逝,星转斗移,它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古老走向现代,它通过历代先人的不断探索和修持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的修持方法和理论体系。

春秋时期的先贤大哲“老子”,用一个简单的“道”字高度概括了前人的修持理论与实践,留下了光照古今不朽之作《道德经》。在《道德经》二十五章对“道”进行了描述,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始,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把“混元、混沌”称之为宇宙天地之本元。它以“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做为修持的指导思想,也为后来“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即是它有别于世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以此来指导修持实践和修持者的人生旅途。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与儒家的处世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人将其划分为显学和隐学,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在长期的修持实践中,总结出无以数记的修持方法,丹经《悟真篇》中语云:“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指出惟有“丹道”即“内炼之法”或“内丹术”,才是“尽性了命”以至“形神俱妙”的最佳途径。“内炼之法”在华夏大地上流传甚广,渊远流长,门派繁多,莫不以身体为鼎炉,以“精、气、神”为药物,经过一定步骤的修持,使其体内元气聚而呈形,进而凝成大丹。明代的著名丹道家陆西星先生在其内丹专著《玄肤论》中有“立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的论点。进而达到“宇宙在手、万化生身,鬼神不能测其机、阴阳不能逃其算”的修持境界。

综上所述:传统的“修道、证道、了道”之修持,惟有“内炼”一途最为根本,也是证道的基础,古人将其形容为“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的修持境界。“悟真篇”中有:“一颗灵丹吞入腹,始知吾命不由天”和“从古上仙无限数、都从此处达真铨”的论述。古人在修真的漫漫长途上,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留下了“三昧真参法”,以泄其密,以鉴其真,三昧者:“以文观法、以形鉴真、以音弘法”也。“三昧合参”为传统修持功法的一大特色。

“以文观法”,传统的宗传功法,必有其谱文传世,以述其流源,机理与修持特点,修持者通过对功谱文字上的理解,加深对功法理论上的理解和动作要领的掌握,深化练功意境。功谱乃古人对功法的高度概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锤炼而得,包含着数代乃至数十代人的智慧结晶。通过反复的读阅功谱,使修持者对功法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达到高度的统一,而更好的指导修持实践。

“以形鉴真”,功法也如“字”有碑帖一样,也有其典范的造形和完整的谱文原图,以供后学沿源探索,门中传有完整的图谱,如“万法归真图、罗汉醉酒图、白鹤真人飞鸣图、太乙混元大法密授原图”等图谱。图与谱合参,为宗传功法的特点。使修持者身体强健灵活,启出真智,其外在的形体上也给人以一种富有音乐感和流线美的感受。所以传统的修持功法,须有图谱传世,以供后学考证,也可从功法的造形上判其真伪,故“以形鉴真”一词,泄其真机,如本门前辈在考证后学功夫时,则只观其所练的拳法,就可知其“内功、外功、内景”上的境界,功法修持进展等等,由此可见“以形鉴真”一词在功法修持中的作用“真实不虚”矣。

“以音弘法”,传统的内功气化之修持,须有功诀(也就是图谱中的谱文)。功诀是古人在长期的修持过程中,对文字的韵律所作的长期探索而得,它的音韵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通过吟诵,使修持者的“腹腔、胸腔、颅腔”得到振动,达到三腔共呜。通过音律的振荡,调合体内的元气,使其按功法的要求运行。元气的聚散开合,使其形体上产生“吞、吐、沉、浮”的运化,以达内外相应,同行的效果,此乃“以音弘法”之内韵、玄妙。

然“武当真宗丹脉”,自三丰祖师弘法于世,将隐法化于显学,就以其独特的“武法与丹道合参”的理论,开创了一代宗风,“丹道内执、金锋外显”,为“武当真宗丹脉”的一大特色。化武学于修真,留下了一条“以武入道、以武演道、与道合真”的修持之路。以应武当山一个古老的传说,“武当、武挡,是以武而“挡”天下之求道者”之旧说。

“混元内炼之法”,在武当传统功法中,为“武法与丹道合参”之典范,门内称其为“太乙混元大法”或“三球专持”,即“太乙混元球、八卦震元球、如意紫金球”,三球专持,完整的再现了传统道家功法的修持过程。在学术上符合传统的“道家”思想和老子学说,在道统上同老子一脉相承。在《三丰全集》中对三丰祖师的学术渊源作了如下的交待:“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今就文始而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三丰祖师开一代之先河,使武当一脉以其独特内功掌法和三十六品神剑享誉武林,雄居九大流宗之首,同少林并肩领袖武林,武林中一直流传着“南尊武当、北崇少林”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都以能修持武当功法为荣。

世代相传的“武当真宗丹脉”中的“混元内炼之法”,它以“天人合一、物吾同象、内外同形、同步”而立法,以“炼形纳气、以后天返先天”为入手,通过十式功法的修持以完成“聚气呈形、内华外显、神形俱妙”三层境界的修持,“混元归真赋”完整的概括了它的三个层次的修持境界。

赋曰:

炼形纳气归一处,阴阳显化产真如。

五行孕育真种子,三轮齐转紫光明。

金华高渺三阳泰,元真飞举显神通。

“混元内炼之法”,相传乃由武当派之远祖“真武大帝”所创。从自身的内景气化中再现了古老的传说中“盘古开天”这一宇宙的运化过程。由此可见古人关于“盘古开天”的传说,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合于自身的内景气化,古人在瞑瞑的静定之中,体悟到这一运化过程,这可能是也就是古人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理论的源头吧。所以在“混元内炼之法”的总诀中,头一句便是“混元功法世间稀,先师授下此玄机”。而其中的“先师”则暗指“混元老祖”,即“盘古大帝”。古人在修持过程中,用“天人合一”的理论来指导修持实践。古人认为人是宇宙天地的缩写,而人体内的气机运化同宇宙自然界的运化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一人一天地之说,在修持过程中将功法与传说有机的溶合起来,使传说在功法的修持中再现。如老子所讲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即是古人在修持过程中,体内的阴阳二气未生化前的“混沌混元”境界,古人将其形容为“太虚呈象”,也就是“老子”所讲的至元之道“一”。在“混元内炼之法”的修持过程中,从以文观法的角度看,它在预备式“合扣丹庭”的功谱中首先提到的是“气沉丹田起玄机”,能够气沉丹田,将体内的阴阳二气聚结在丹田而产生变化。也就是老子所讲的至元之道“一”的产生,符合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二章中所讲的:“道由一生、由二立、由三成”的理论。《悟真篇》对此有诗赞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和“得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东西”。在形体上则已“三窍同源”为准则,而位站中宫。因“混元内炼之法”是以“后天返先天”为入手,人为的组织导引体内元气进行一次新的运化,从而再现宇宙天地的运化过程,而“三窍同源”则是组织这埸运化的先决条件,只有“三窍同源”才能使体内的阴阳二气向丹田聚集、呈形,使其在丹田内形成“混元之象”,也就是功谱中所说的“混元宝境”和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天地未生之前的“混沌之象”,古人将其称之为“太虚呈象”。修持至此,即是《道德经》中所说的“得一”。《道德经》三十五章云:“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五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悟真篇》诗曰:“咽津纳气是人行,有物方能万物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诗中所云的有物即是体内阴阳二气调合后的“先天混元气”,也就是诗中所说的“鼎内若无真种子”。《破迷正道歌》中有曰:“先天先地谁人识 -----慢慢调和入艮宫, 试把玄机轻拔动 -----颠倒乾坤任纵横”,得此一者,入道之基也。也可由此见“以形鉴真”之一斑矣。

在修持进入“太虚混元”之境后,开始了法阴阳而造天地的运化,古人将其称之为“顺天呈象”。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同居三才,只要顺应天地宇宙自然之变化,即可长存于宇宙天地之间,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古人将其称之为“天人合一、人天同易”。所以在第一式“顺天呈象”的功谱中,第一句便是“法阴法阳法天地”,效法天地自然之变化,“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同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指导思想相吻合。《悟真篇》诗曰:“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元妙等闲论”,写出了法天地而锻神魂,元气聚散升华为丹的修持过程。著者自豪的用“敢将元妙等闲论”,来作为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接下来讲的是“无物无吾有玄机”,讲的是炼功之初,要扫除一切杂念,平和心境,在不即不离,匆忘匆助中,一灵独存。《悟真篇》有诗赞曰:“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情。有无由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因混元内炼之法,系以动功入手,在法阴阳而造天地的运化过程中,启动真元,育化阴阳,也就是《悟真篇》中所说的“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阴阳感而真吾生,真吾生而天地自转,天地转则神不调自调,气不炼自炼,神气相合则丹基固矣,而谱中的“法于阴阳合自然,太乙久转大丹还。”之语,讲的是法阴阳之变化,合自然之运转,以合先天真数,即元周360度也。 太乙者又称太一,《类经》曰:“太者,至尊之称也,一者,万物之始也,非最上而何为”,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修真图》为传统功法的修持大纲。诸门派之修持都未超越《修真图》的范畴,“混元内炼之法”,也没有离开《修真图》的范畴。《修真图》又名《丹成九转图》,古人在长期的修持过程中,皆以“大道不可直示”为祖训,所以在图谱中“隐语、比喻”甚多文词深奥,内含隐真,《丹成九转图》倒念则为《图转九成丹》万法归一转,太乙久转即是颠倒阴阳。三丰祖师云:“顺则凡、逆则仙,只在阴阳颠倒颠”,将阴阳二气反复颠倒锻炼,才能使体内的阴阳二气由量到质产生变化,以至升华成丹。

“顺天呈象”一式,由预备式“合扣丹庭”的双手合扣于丹田,三窍同执而转入两手上下相对,以成“二仪岐分”之象。古人对此有诗曰:“道自虚无生太极,阴阳变化而生一。一分为二天地立,真吾产在此中里”,体内的阴阳二气通过形体的导引,在双手间形成“乾坤之象,二仪岐分”之形。体内的阴阳二气在双手间相感,以成“先天混元之气”或称“太和之气”,通过双手的运化,采纳天真地秀育已神形。“破迷证道歌”曰:“若遇神仙亲指教,捉住北斗周天轮。摄得阴阳归掌内,顷刻之间万物生......果然采得先天气,日月擒来两手中。昼夜打交成一块,自有龙吟虎啸声”。

“武当真宗丹脉”的“混元内炼之法”乃是一套以“球”形为运动方式的修持方法,从开始“顺天呈象”的两掌相对,到最后“包罗万象”的两掌分开,上托天而下撑地。体现了“精、气、神”在体内的聚敛,壮大而至力化真乾,金刚不坏的成长过程。对于武技内功则是由“流水穿堤,无微不至”以达“雷霆万钧,势若电奔”的修持境界。在修持中“内执丹道、外显金锋”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显化于武技方面,则有着神妙的作用。每一举手投足,一顾一盼,均隐含技击要素,而内在的以气化力,真元内敛,混沌空蒙,产生了武技中的至刚至柔的气力变化及玲珑万变的武学心法。

“混元内炼之法”,在修持至内华外显的境界后,体内的元气已聚炼成形。但这在体内聚结呈形的真元,只是“先天混元气”的雏型,古人云:“惟有混元难结成,惟有金气最难炼”。在自然界中,水满自溢,假如以火煮煎,则水自化气。人体内的元气也是一样,饱和到一定程度后,必须以武法加以升华、密集,这就是传统内功气化术语所说的“内外竞发,势必翻腾”的阶段。“以气运身,气摧形动”,使肢体产生有规律的灵动,诸种武学奇技,莫不由此生也。通过武学的修持锤炼,气与力合,洗髓伐筋,化尽后天之拙力,真元再生,体内外一片阳和,才能在修持中产生新的飞跃。古人称这一过程为“再造人天”,功候此至,修持者已初涉“混元宝境”,为“以武入道”之初基,这时在练功者周围形成一个“气埸”,冶五行之气于一炉,与天地宇宙间浩瀚的元气相交融,体现了道家内外丹法之神髓。

武学的修持,使修持者超越了传统丹道的“炼精化气,河车搬运”等诸多层次,而直入高乘。武当门中的“以武入道、以武演道、与道合真”的修持,使“武法合于丹道”之修持,为修真之捷途。先祖传法,真实不虚,但这一阶段的行功含辛如苦,其中三昧,难以言述,非坚韧勇毅者,难至大成也。以上为本人在混元内功修持中的点滴体会, 不揣浅陋, 谨作引玉之砖,求教于诸位方家。
甲戊年端午,于滨城。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