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拳是中国传统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拳术。作为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嵩岳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孝文帝和十九年(一说太和二十年)兴建。关于少林拳的源流,1919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记载,达摩“所创十八罗汉手即为后世少林拳之滥觞”,而1930年出版的《少林武当考》,经过若干考证,认为是“附益伪妄之说”,“不足信也”,这种争议久无定论。达摩、亦作达磨,全名菩提达摩或菩提达磨,南天竺僧,或云波斯人,后世论述其生平,多从北魏杨衍之《洛阳伽蓝记》和唐释道宣《续高僧传》之说,自宋《景德传灯录》流行后,传说颇多失实,附会日益增多。近世史家对史籍所载达摩“游嵩洛”、“寓止于嵩山少林寺”以及“尝托兹山”等与少林寺有关的事迹,论说不一。根据《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所记传略和《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所作考辨:菩提达摩于“刘宋时来华”,“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至洛阳,曾瞻仰修梵,永宁等寺。此后,他的行踪不出今河南北部,其卒年当不早于公元525年”。达摩在中国创“一乘宗”教派或称“椤伽宗”。“以唐初已很衰微,......文献极少流传......此宗思想亦不可深考”。有关达摩创十八罗汉手及少林拳一说,多出自明代天启四年行世的《易筋经》,存疑很多,不可轻信。实事求是的论断,尚有赖于史籍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和考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拳术、发愤武事的记载,最初见于《旧唐书·稠禅师传》。据《秦王告少林寺主教书》和唐裴《嵩岳水林寺碑》所记,唐初,少林寺僧曾帮助唐太宗征王世充,寺僧有功者13人,唐太宗并赐庄田40顷,扩充庙宇,建立僧兵,僧众达5000多人,少林寺从此进入兴盛时期,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养僧兵后,练武就直接与作战相关连,为少林拳术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实战能力,不仅练拳术、器械、而且也练马战、步战、轻功、气功等。寺僧还经常邀请各地武术名家指教,各方武术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经送宝,这样,少林寺实际上已成为全国会武之地,使它有机会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之精华。宋以后,少林武术先后汇纳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韩通的通背,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之长,著拳谱于寺,留传后世。传说在金元时期,觉远和尚西出师,李叟和白玉峰人入寺授拳及气功。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访少林寺传授临互相促进,经过历代研练和总结。逐步发展成为有拳法,器械等多种内容。体系完整、大路精 湛的武术流派。 中国名拳之一,历史悠久,流传千年,功夫过硬。攻防严密,具有健身、防身作用,有“少林武术甲天下”之称。
少林拳

发展初期

少林武术的渊源,只能是北方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的中国民间武功,至少在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的武术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行气导引之术也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此外,据史料记载,是在达摩之前,北方一些寺庙就有练武的风气,有的和尚还曾起兵反抗过官府。少林寺的和尚全部来自民间,有些人入寺之前就会武功,入寺之后又在僧众之间互相切磋传授。这就使他们能够广泛汲取僧俗两界的武术精华,不断总结经验并有所发展创造。据史料记载,早在北齐(公元550-577)时,少林寺就出了一位以武功著名的稠禅师,其时少林寺才建寺不久。隋朝末年,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少林武功从此才渐有名气。五代时,少林高僧福居邀请十八家武林高手入寺献艺,前后演练三年。福居博采众长,去粗存精,汇成《少林拳谱》。金、元之际,少林高僧觉远又在洛阳与武林名师白玉峰定交,二人同归少林,新创七十余手。从隋、唐到金、元,是少林武术迅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少林寺以武功名扬天下是在明、清时期。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少林武僧80余人在月空等人率领下勇赴沙场,屡挫敌焰,先后有30多人为国捐躯。据《吴淞甲乙倭变志》记载,少林武僧“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骁勇雄杰。官兵每临阵,辄用为前锋”。当时全国寺院设有僧兵的,有五台、代牛、少林三家,但仅有少林一家慷慨赴难。嘉靖四十年(1561),抗倭名将俞大猷曾亲临少林寺,指点拳术和棍法。俞大猷又从少林寺中选出宗擎、普从二僧,让他们随军南下,亲自传授武艺,历时3年有余。万历五年(1577),俞大猷在京师授给宗擎《剑经》(《剑经》并非论剑之书,而是讲的棍法)。在名家指点和汲取民间精华的基础上,又经过实战的磨练,少林棍术在明代中晚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万历四十四年(1616),程宗猷著《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把少林棍法列为棍家“正传”之一。其后,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进一步提出“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第一次将少林棍术列为诸家棍法之首。至此,少林棍术已被公认为武术正宗。

发展后期

少林棍术扬名四海之后,少林武僧又致力于拳术的提高。明末,“寺僧多攻拳”,因少林拳术“犹未盛行海内,今专攻于拳者,欲使与棍同登彼岸也”。与此同时,不少文人感叹国事日非,内忧外患,遂自觉习武,以图报国,一时文人习武之风大盛。在武装抗清失败以后,一些志士仁人耻于蓄发留辫当新朝臣民,就纷纷遁迹山林,剃度为僧。他们既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些人又有深厚的武术功底。他们将民间武术与原有的少林武术交流融汇,使少林武功愈臻精 湛。
入清之后,中原地区习武之风依然盛行。雍正五年(1727),清廷曾下旨严禁民间习武,但少林寺僧众依然暗中练武不辍。少林寺的反清民族意识曾引起清廷的注意,少林武功则通过秘密会社广泛外传到民间。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寺院武功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武术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明末清初之际,少林武术广泛吸收了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在本寺武功的基础上加以融汇提炼,形成了内容博深、技艺精 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由于僧俗两界武艺的互相交流,也由于少林武术的名气越来专项大,北方的某些新派也托名少林以自重。这样,少林拳系实际上涵盖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武术门派,少林武术也成了中国北方武术的总称。
大概在明清时期,少林武功逐渐南传,对南拳拳系、峨眉新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少林拳术的要旨是拳禅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可收到健身自卫、护寺护法的效果。正因为禅宗没有把武技看得太重,而是以禅定功夫为根基,泯灭争强好胜之心,屏弃尘俗纷扰之念,才使得武僧们习惯于在心静如水、无患无虑的状态下练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传统优势,所以历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学的较高境界,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禅法的作用。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又称少林拳或少林功夫。少林武术起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间(公元386—5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最优秀的一项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少林拳风格独特、动作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擅长技击,在中国武术界中独树一帜,饮誉天下,闻名于世,“拳以寺名,寺以拳显”,为中华民族搏得了赞扬和称颂。
少林武术历史故事非常多。据史载和传说,世人皆知的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等;少林寺僧兵为国立功,最为人乐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术发展鼎盛时期。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应诏出征,威猛骁勇,为国捐躯。朝廷为嘉其义烈,在少林寺山门前立旗旌表,遗石尚在,塔林有铭可考。
少林武术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禅入武,习武修禅,绝非自卫强身小技;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故少林武术又称“武术禅”。
少林拳派是武术中一个约定俗成的技术流派。因以少林寺传习拳技为基础形成,少林寺建天公元459年,座落在嵩岳少室山。此山位于武术颇盛的中原地区。古代军旅武术和民间武术不断传入少林寺,形成了少林拳的基本成分,逐步形成了包括功法、套路和格斗三种运动形式的少林武术体系。在禅宗文化的影响下,演进成明清间已相对稳定成形的少林拳。
少林拳发展到近现代,运动特点表现为禅拳一体、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齐进齐退。少林拳的动作整体表现为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内容有拳术、技击散打、气功和器械等。少林拳术有单练和对练两种,单练套路有小红拳、大红拳、老红拳、罗汉拳、昭阳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对练套路有扳手六合、咬手六合、耳把六合、踢打六合等。此外,还有“心意把”等散招练习法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迎门铁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枪等百余种;气功有少林易筋经、小武功、混元阴阳气功等;器械有单练、对练、枪刀剑棍、长短软硬十八般兵器一般都有,但以棍术最为著名。少林拳套路结构紧凑,动作敏捷,招式多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县(市)建立了业余武术学校,成立了少林拳研究小组,搜集到了一些民间珍藏的拳谱,挖掘到一些濒于绝传的拳术和器械套路,并培养了一批练少林拳的骨干和教练员,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在节日和大型活动中举办武术表演,当地男女老少习武,已经蔚然成风。
当今,少林拳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也很盛行,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和其他国家少林拳爱好者曾频频来华访问少林拳这个古老的拳种,少林武术正在为传播各国友谊、增强人民健康而大放异彩。

作为中国武术的一种流派,得名于少林寺,相传为北魏时僧人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时所创。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峨嵋少林和武当少林,每派中又分许多小派和门别,派别繁多。从地域上又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少林拳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步法进退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速如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该拳套路较短小,运动多为直线往返。动作姿势要求头端面正,眼注一点,兼顾上下左右。头竖不偏,随身变转,开胸直腰,不松塌,裹胯合膝,微扣脚尖。肩下松,手臂击出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以便曲防时含有攻意,直攻时含有守意。身法注重控制重心,动则轻灵,静则沉稳。步架要求进步低,退步高,动作整体表现为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动作时,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见功夫。少林拳基本功是站桩,桩有马步桩、椅子桩、丁字桩等,同时也练视、听、抓、拉、推、举、踢等。身法有八要,即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战术上善于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实退,似退而实进,虚实兼用,刚柔相济,乘势飞击,出手无情,击其要害。在动、静、呼吸、运气、用气方面,如拳诀说:"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
少林拳包括有单练拳术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老洪拳、炮拳、长拳、梅花拳、昭阳拳、通背拳、长护心意门、七星拳、关东拳、青龙出海拳、扩身流星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柔拳、少林五拳、五战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观潮拳、金刚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翻子拳、鹰爪拳、护身流拳等,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散打有单练、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迎门铁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枪等。气功有少林易筋经、小武功、混元一气功、阴阳气功、八段锦等。器械有单练、对练、枪、刀、剑、棍、长短软硬十八般兵器等。
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多数拳种,如梅花、炮拳、洪(红)拳、功(弓)力、劈挂、通臂、短打、燕青(秘踪)、拦手、螳螂、七星、朝(昭)阳、关东、八极、戳脚、鹰爪,以及长拳、猴拳、苌家拳、岳氏连拳等等,都被认为属于少林拳系。上述每一拳种都又分别拥有若干拳械套路和功法。据少林寺弟子讲,仅少林寺内秘传的拳路就有234种,器械套路137种,合计371种,另外还有许多功法,可谓集中原武功之大全了。

三节

人的全身分为三节:手肘为梢节、腰腹为中节、足腿为根节。再进一步说,三节中,又各分为三节。如手为梢节之梢节,肘为梢节之中节,肩为梢节之根节;胸为中节之梢节;脚为根节之梢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三节之要诀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即“起、随、追”三字。例如冲拳的动作,拳为梢节之梢节,拳起动后肘(中节)随肩(根节)追,只有这样才能发力顺达。向前进步时脚起、膝随、胯追。这样才能重心前移,十趾抓地稳如泰山。少林寺拳谱中说:“梢节不明恐中人七十二把擒拿,中节不明遍身是空,根节不明恐中人之盘跌,故三节贵明也。”明梢节是指两手互换,身心相随,互为救护的意思。明中节是指手不离心、肘不离肋,高挑低压左右拦裹的意思。如“手起撩阴,肘发护心”,身应随手而动。要知远近明老嫩,手到身到,步变身转,不给对方进击的空隙,明根节指进步低退步高。进步低,可避免被对方勾、挂、挑、避搬腿之患;退步高,可避免对方勾绊,利于进退。“起、随、追”三字十分精确、恰当。三节贯成一气,进退得法。如根节,退步时,膝随胯追,身体重心后移,十分协调。否则,步进身不进,步退身不退,手法再熟也运用无力。因此,对三节必须明了的地方,就是手脚身的精密配合。在击打时心勇而进拳进身进步,全身之力集于拳面,就会迅速。罗汉拳的动作都是全身三节(手、身、脚),配合行动,进退击打之时皆带身法,身手脚步内见溶为一体,此为练习之要诀。少林寺拳谱中说:“上法须知先上身,脚手齐到斯为真,拳中有搓谁能解,明了其意妙如神。”此意即手、身、脚齐到,三节贯一。少林寺拳谱中指:“手到不如身到,身到不如心到,先到以心,后到以身。”犹如写字,意在笔前,出必中的,心一动而百体从令。三节明则内外合,克人就无有不利。三节之理论,初看简单,细察则玄而又玄,如不精研琢,细细体察,是不易达到高水平的。

四梢

四梢指血梢、骨梢、肉梢、筋梢。发为血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甲(指甲)为筋梢。四梢齐,指齐而发力,是发欲冲冠,牙欲断金,舌欲摧齿,甲欲透骨的意思。少林寺拳谱中说:“明了四梢加一力。四梢齐则内劲出矣。”其要点在于:意识引导气血达到这些部位,从而凝神聚气,使身体各系发出更大能量。心里想着四梢用劲,使身体各部位有所应答,再经过神经的反馈作用,传到大脑,以对动作进行调节,故能齐力。因此“发欲冲冠”之时,头必有意识上顶。这样,不仅避免了低头探腰的毛病,而且因气贯行发,加速毛细血管网的代谢,增加了肌肉作功的能量。所谓明了四梢多一力,就是这个意思。又加“牙欲断金”,指使面部肌肉紧张收缩状态,增加了有关股群的收缩力,紧扣牙齿以集元神。“甲欲透骨”意识上把力贯在指梢抵指甲上,使气血充致指端,以利于劲力的发挥。从攻防角度上分析,劲发四梢也是科学的。如“牙欲断金”时牙齿紧扣,而“舌欲摧齿”时舌在齿内,在对抗时即使下颏受到击打,也不会磕牙用咬自己的舌头。舌顶上腭,利于唾液的分泌及全身力量的贯注。设想四梢用力时,由于意识引导相关部位紧张,该处毛细血管 代谢交换过程一定加强,其协同肌和对抗肌了也必然配合工作,因而使代谢加强,内分泌增加,心肺等系统加强作功,产生超出一般的能量。所以,齐四梢后,感觉击打额外有力。试将四梢所集之力放松,就会明显地感到松劲。此与“易筋经”之静力性肌肉用力收缩有相同之义,和气功有内在之联系。
少林寺老前辈当时显然不可能有先进仪器测试四梢齐所引起的血液、生物电、呼吸、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但他们根据自身丰富的初中经验,总结出科学的四梢齐发力方法,以增强锻炼身体的效果。这的确如下:“四梢齐则内劲出矣。齐之之法,必其发欲冲冠,甲欲骨,牙欲断金,舌欲摧齿。心一战而四者皆至。盖气从丹而生,如虎之恨,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落,手随声发。故一技动而百技动,则四梢齐,劲力无有不出矣。”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一种学说认为,自然界和人体都能用五行生克化的学说进行解释。武术界也应用五行学说解释五官、五脏、及医防变化生构的方法。少林武术讲五行相克,五行相合,。五行外应以之五官,内应人之五脏。如“心属火,心动通力生;肝属木,肝动火烙冲;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脾属土,脾动大力医。此五行之属于内也。”又如“肝属木,在五官上开窃于目;肺属金,五官上开窍于鼻;肾属水,五官上开窍于耳;心属火,五官上开然于人中。而最宜知者,手心通心属火,鼻尖通肺属金尤不可不知。火到金化,自然之理。余可类推”。火到金化指手打鼻疼,火能构金。少林武术讲合自己之五行以克敌之五行。

身法

身法有八要:起、落、进、退、反、侧、收、纵。吞吐、折叠凶手在八要之中。少林拳术要求身法灵活。

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包含龙、虎、豹、蛇、鹤五种拳法,是泉州武术的一门绝学。 
少林五拳特点为“以形为拳,以意为神,朴素明朗,拳势激烈”,富于阳刚之美。其精义为:“注意不注气,注气不注力,见力生力,见力化力,见力得力,见力荛力”
史载,金·哀宗正大年间,嵩山少林寺白玉峰(法号秋月)始创少林五拳,后传给觉远和尚,二人撰写了《少林五拳精要》,系统阐述了龙、虎、豹、蛇、鹤五拳的特点和手、足、身、眼、步法以及五拳结合的练法。
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侵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朝廷多次降旨诏嵩山少林寺武僧平寇。那时,许多武僧便就地建殿参禅,授徒传功。进入清代,少林净仁、净林二僧南迁,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将少林五拳深度传授。久而久之,北派五拳吸收了南派拳法,形成了南派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属于象形拳类,为仿生之武学。鸟兽行动和神态,在拳法中栩栩如生地表现。龙吟、虎啸、豹窜、蛇缠、鹤立,无一不显示出鸟兽之行与天地之合。
学习五拳,要内外兼修,以长拳、南拳作为基本功,同时配以内功气息调节,做到“内外三合”,即脚、腰、肩力催三关,精、气、神浑然合一,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以关发气。

少林花拳

花拳是少林古拳法中的稀有拳种,属少林柔拳一派。特点:拳打卧牛之地,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劲发,离身消劲。精义:花拳八法,即“吞、吐、浮、沉、粘、离、擢、浚”。
少林花拳走的是轻柔飘逸一路,左盘右扭犹如迎风摆旗,技手攻守恰似风吹柳絮,起落进退宛若行云流水,张弛急缓好像海潮起落。花拳拳法的奥妙主要不在招式,更在劲力的处理之上。“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劲发,离身消劲。”
花拳短小精悍,斗室之中尺棍兵器都能操练自如,充分体现“拳打卧牛之地”的特点,明·名士金圣叹曾就此概括为:“花拳为一路短打。”
燕子铛为少林花拳独门兵器。燕子铛为双手短兵刃,外形酷似燕子身形而得名。平地时腾挪闪跳轻盈异常,跃起后凌空飞渡技击长空。身段美妙,柔中带刚,掩饰不了内中丝丝入扣的杀机。
泉州花拳最早见于清末民初。当时泉州学府路两位私塾老师——周苍玉、周润玉兄弟,便是泉州花拳的开山祖师。二人将此拳传于林朝泰,林又传于郑连来,郑连来又传于其子郑昆渊。

少林罗汉拳

特点:“拳路清晰简明,短捷紧凑,灵活多变。”精义:“出手似箭,收手如绵,一招得手,连环进击。”
罗汉拳拳理渗透“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的中国传统哲学观点。其手形变化体现阴阳五行之说。罗汉拳手形按“五行”分为五枝:“仰掌为水,立掌为木,扑掌为火,握拳为土,钩手为金。”同时,各种手形又有不同的运动要求:“水枝如行云流水,木枝穿插如动箭,火枝如炎冲云天,木枝下沉重如铁,金枝变形如钩。”变化多端的“三掌一拳一钩”造就了罗汉拳的灵活,往往在实战中能出奇制胜。
罗汉拳不仅在招式上有独到之处,而且在武学之道的研究上也有不俗的见解。“练武者可分为三种境界:以力行,偏刚偏柔,刚而不柔,柔而不刚,为下乘;以气行,能刚,能柔,刚柔相济,气达全身,为中乘;以神运,虚实互补,刚柔俱化,劲透体外为上乘。”习武之人有层次上的差别,武学之道不在于行而在于神,舞形易而入神难,需要练习者的悟性,更需要长久的揣摩与研习。其招式有“和尚捧经、醉卧罗汉、童子摘葱、连环进击……”
“一字马一片身”是罗汉拳独特的攻守方法。无论进攻还是防守,罗汉拳以自己的侧身对准对手的正中,前手似弓,随机应变以寸劲或防或攻;后手相随,或上或下,守中护肋。这种技击观念和现今的格斗技术异曲同工!
俗说“南拳北腿”。一般认为腿功不是南派武学所长,但罗汉拳的腿上功夫却不容忽视。与“北腿”的高起飞踢不同,罗汉拳为低腿劲踢,配合多样化的步伐,隐蔽性大,重心颇稳,每每能出其不意,一招制敌。
罗汉门的传统独门兵器是“疯魔禅杖”,也叫“鲁智深醉打山门杖”。长近两米,重达5公斤,两端分别为日月双铲。传说:此杖法本来为长白山道悦真人所有。游方高僧藏玄大师与道长交往甚密,两人经常对饮论武,互相学习武艺。高僧学得疯魔杖法之后,云游来到泉州少林寺,将绝艺传授给少林僧人,于是承传至 今。疯魔杖法“劈、切、截、戳、挑、撩、扫、挂、刺”,大开大合,大巧若拙,既似游龙走凤般轻盈矫健,又有秋风扫叶般勇猛无情。其招式名称有“大开山门”、“肩挑日月”、“惊魂静心”等。
泉州少林寺俗家弟子侯君焕是罗汉门的一代宗师。民国时期,庄子深拜入侯君焕门下,学到至 今最为完整的罗汉门拳、械套路,包括罗汉三战、少林拳、降龙伏虎罗汉拳、五枝生克手法、五枝靠打对练和达摩棍法、伏魔禅杖以及血刃刀。后传其子辈。

少林龙尊拳

又称龙拳。特点:“吞吐浮沉,身技腰马,门户眼节,动静神气。”精义:“有桥断桥,无桥生桥,注重练神。”其不仅集合双手互搏术的守内、游外之功,同时还具备二次防御之功。
龙尊拳一共有17套拳法,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但每一手顷刻间的变化都能起到“挡、防、攻”三种功效。“吞,如金猫捕鼠;吐,如饿虎出林;浮,大鹏展翅;沉,如老翁持拐”。看似以防为主,却能诱敌深入,出奇制胜。
如龙尊拳中的“三狮拳”套路:双拳奔出,气势磅礴,中指突起寸许,有如龙首。左右变换之时,动作迅速,富有整体感,验证了古人“神龙无首”的变化莫测。动时,似黄龙滚水,浪里推舟;静时,养神安逸,出手有山岳之威。时而原地踏步,时而突然快速游走。这套拳法移动范围以及拳法收缩幅度虽然不大,却能在摇身转胛间起到“挡、防、攻”的效力:一拳迅速抵挡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另一拳防好敌人的二次进攻,紧接着利用与敌人的近身迅速进攻,即“有桥断桥,无桥生桥”。
龙尊拳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可一手端茶,一手出招,喝茶对阵即能比出高低。龙尊拳的秘诀即“练神”,根基为“三战”,运气要气沉丹田,眼法讲究以目视目,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拳法则讲究“门户”。“出拳时,肘距离肋骨不能超过一拳头的距离,拳高则不能超过肩膀”,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以保证防守和进攻的力度,并起到借力用力的作用。其最高境界,则为“六斗”。
流传于泉州的龙尊拳,系少林寺龙尊拳正法。此法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清·雍正年间,铁珠长老来福建,路经兴化仙游县,收朱山为徒,遂将龙尊拳传之。三年后朱山学成,传给门人吴申天,即俗家第一代。朱山传古田彭德成(俗家第二代),德成再传俗家第三代彭金山。1945年传到泉州市区西街的一池大师(黄承懋),已是俗家第十代。
龙尊拳法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为“直上清溪”,即一路龙法;另一派为“太子游龙门”,即二路龙法。泉州流传的是二路龙法。
龙尊拳为福建七大拳之一,在福州犹为盛行,而日本人对此拳也很感兴趣。早在1993年2月,日本冲绳刚柔流泊手空手道协会就到福州与古田县武术队进行交流表演。

北派少林拳大致可分为‘长拳’和‘短打’两个系统。长拳类以远距离攻握的技法为主,具有代表性的套路有少林长拳、少林大战拳等;与长拳同类型的有北派太祖拳、梅花拳、北派罗汉拳、六合拳和螳螂拳中的小虎燕;此外与查拳和大、小洪拳等拳种也有不少相同之处。其动作大体上是在一条横线上往复演练,还包含有二起脚、旋风脚、扫膛腿等动作。 
短打类以近战技法为主,用肘、膝、肩从近距离进行攻击的技法多,具有代表性的套路有文短打、少林短战拳,同类型的有练弹腿的人多习练的六路短拳和六通短打等,一般人们都是长拳、短打兼练。
无论是长拳,还是短打,行拳的基本姿势都是共同的,都是采用弓箭式、骑马式、虚式、四六式、独立式、坐盘式、仆腿式等姿势构成拳路,这些原则与大架太极拳也完全相同。世上有不少人认为少林拳和太极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拳法,实际上两者不同的地方只是练法和应敌法不同,基本姿势和击技都是相同的。

从福建少林寺发展出来的门派有下列几种:
洪家拳
此派是南派最大的一个门派,相传是福建省茶商洪熙官从少林寺至善禅师和尼僧方永春学来后创始的。
刘家拳
相传系广东省刘三眼从少林和尚学来后创始的。刘三眼还擅长棍法。
蔡家拳
相传系蔡九仪从少林寺一贯禅师学来后而创始的。
莫家拳
相传系广东莫清娇从蔡九仪学来后经过瑞意加工而自立的一派。此派尤精腿法。
以上述四个门派,加上从东江潮汕传出的李家拳,统称为以广东为中心的南派五大门
李家拳
相传是二百多年前广东新会人李友山改良自五形拳而成的。
咏春拳
相传咏春年满15时,有当地土豪垂涎其姿色,前来逼婚。大凉山白鹤观有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出身的五枚法师携咏春返山,授以武艺。
白鹤拳
相传系由福建人方慧石把少林拳遗法传给其女儿方七娘,以后又仿效鹤的动作而创编的。
南派螳螂拳
相传系福建人周亚南在少林寺修行后,参照螳螂的动作而创编的。
佛家拳
相传系少林寺清草和尚‘有一说是杏隐禅师’传给广东陈亨所创的。
谭家三展拳
相传系由广东谭义均从少林寺至善禅师‘有一说是感法禅师’学来后而创编的。
以上述各门派拳法至 今在香港、台湾仍有许多人传习,其中几个门派互相融合又形成了洪佛派、蔡李佛派、洪头蔡尾派以及五祖派等拳派。

铁扇封门童子拜佛 马步劈拳 弓步三冲拳 虚步推掌 插步摆掌 弓步贯耳 缠腕侧踹 虚步挑拳 弓步顶肘 上步拍脚 马步架打 丁步砍掌 弓步冲拳 虚步顶肘 弓步推掌 弓步左拔 回身推掌 跃步弓步劈掌 弹腿拍脚 上步三拳 撤步下劈 上步贯耳 丁步劈掌 马步勾手 提膝抄掌 弓步冲拳 虚步左推右拔掌 弓步劈掌 马步架插掌 弓步砍掌 马步拦掌 蹬脚推掌 马步架打 歇步盖打 撤步冲拳 虚步冲拳 弓步冲拳 弹腿插掌 上步旋风脚 马步架打 腾空飞脚 搂膝冲拳马步勾手 提膝插拳 歇步亮掌 弓步栽拳 穿掌扣脚 童子拜佛 收式
少林拳的内容有:
1.拳术──有单练和对练两种,单练有小洪拳2路,大洪拳12路,罗汉拳3路,老洪拳1路,炮拳3路,长拳2路,梅花拳2路,朝阳拳1路,通背4路,长护心意门1路,关东拳2路,青龙出海拳2路,扩身流星拳1路,龙虎豹蛇鹤拳各1路等几十路,对练的有六合拳6路等;
2.技击散打──单练、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虑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群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俞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迎门铁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枪等百余种:
3.气功──有少林易筋经,小武功,混元一气功,阴阳气功等。4、器械──单练、对练、枪刀剑棍,长短软硬十八般兵器一般都有,但以棍术为最著名。少林拳的套路结构紧凑,动作朴实健壮而敏捷,攻防严密,招势多变,力量的运用灵活而有弹性,着眼于实用,不练花架子,具有很多攻防特色。
少林拳首选 要求练好基本功,即站桩。桩有马步、椅子桩,丁字桩等,同时也练视、听、抓、拉、推、举、踢等。“拳打一条线”是少林拳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法有八要,即起、落、进、退、反、侧、收、纵。套路直来直往,动作朴实、几种套路演练均在一条线上,少林寺千佛殿上练拳留下的脚窝就是明证。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是: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运用自如;眼法以目注目,以审敌势;身法起横落顺着重掌握重心,有失平衡;小法进低退高,轻灵稳固,在使用的方法上,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战术上善于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实退,似退而实进,虚实兼用,赐柔相济,乘势飞击,出手无情,击其要害。所以拳谚用“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来形容其变化多端的战术。在动、静、呼吸、运气、用气方面,也有其特点。如拳诀说“拳打十分力,办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在演练时强调一个套路要一气呵成,要做到肩与腌、肘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俣,形成内外一体。用鼻呼吸,集中劲力,必要时用嘴配合发出吼声,以威慑对方,打出迅雷不及掩耳的爆发力,克敌制胜。少年寺白衣殿南北山墙上各有一幅寺僧练武的壁画,称为“拳谱”,是清朝末年绘制的,有六合拳对练和各种器械对练,生动记述了寺僧练武的情景,突出了少林拳手眼身法步的特点和攻防要领。少林寺和尚历代苦练拳法,因武艺高强多次被征参加战事,明代天启年间建有少年观武碑,现存少林寺,上面记载和林拳的技术特点和作用。又据《中国体育史》介绍,“少林拳即俗所称之外家,其术以搏人为主”,“而外家之中,流派至杂......不外阴劲阳劲二派......或即世俗所言之南北二派,北派尚刚,南派尚柔......故拳术斯分刚柔之别”。南派重拳,尚短手,北派重腿,尚长手,即所谓“南拳北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县建立了业余武术学校,成立了少林拳研究小组,搜集到一些中国民间珍藏的拳谱。挖掘出一些濒于绝传的拳术和器械套路,并培养了一批练少林拳的骨干和教练员,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并在节日举办武术表演等。当地群众男女老幼练武,已经蔚然成风。少林拳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也很盛行。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及其他国家少的爱好者曾频频来华访问少林寺。少林拳这个古老的拳种,正在为传播各国友谊、增加人民健康而大放异彩。
演拳之法 
练拳秘钥
拳打八字说
五合三催说
对习法说
内外六合说
内外五行说
三尖比论
蔽四梢说
手足法旨要
身法旨要
论劲力之别
论劲法
叶秀标金口诀四章
性功罗汉拳诀
(二)打
习搏旨要
严察交口法
十二必要
见死反活法
二十四字法
交手论
交手要诀
白猴洗脸法
观拳三则
八打八不打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