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先生不但是一个拳学家,而且更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拳术教育家,他能够完美地传承形意拳内部核心的东西,并加以提炼,创立了大成拳,大成拳可以说对老传形意经扬弃后进行了延续性的发展。扬弃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大成拳里找不到阴阳、五行、十二形、杂式连环锤、六合、七疾、丹田论、周天练气说,旧三体式桩功等等,然而大成拳的一切理法皆合形意经典《九要论》之说,现在有些人把现代性的东西杂入传统,并被认为是在的传统的基础上继承了、发扬了,这不对。
如何结合每个人的特质把东西传播出去,这就是心法;心法就是催化剂,拳术和人本身只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而个体本身又存在共性,异性和特殊性,不同个体的有机结合能产生新的生命,新的生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演绎阐释自己的存在。能够通过自身对大成拳形成正确的理解,将理法通过身体在技击对抗中表现出来?这就是拳术中所谓的风格,标志着一个武术家拳术生命的成熟。所以严格来讲郭云深教给王先生不但是拳法技术上的东西,更深一层来说郭云深完成了拳学心法薪传的使命,郭云深性情刚烈好胜,王芗斋气质平和,谦虚而与人为善,所以郭云深并没有一昧地将自己打遍天下的半步崩拳机械地复制给患有先天哮喘的王先生,就象郭先生没有让自己去走一条与他相同的一条道路一样,王先生在授拳的过程中也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大成拳没有出现棋谱式的千人一面。
先生常因每个人的禀赋、性格、喜好皆有不同,身体条件也大不一样,王先生根据每个人对大成拳的理解进行辅导,所以从学于王先生的每个弟子即使做相同的动作,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我想这就是风格,如果有些传人以自身的风格迥异于他人而自立门户,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超越的行为,因为至今为止,仍未有人能真正打破樊篱。
拳术如同人一样,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不但要有在空间的形架,而且要通过形架来抒发个性,风度,思想和情感,作拳不但要具备骨、肉、筋、血、髓,而且要求通过表现拳术运动的间架外形在挥洒间流露出一种个性化的风彩,神韵和意境,独特风格是每一个习拳者终生为之奋斗和追求的拳道理想,只有具备了独特的风格,才能在自己先人之遗韵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一门技艺,保持个人拳术生涯中旺盛的生命力。
每个学拳者虽然都有自己的体型和面目,但不一定认为人在空间的随意运动或个人的片面见解,都称之为具备风格,外形表现的轨迹是肤浅的,表面现象,而一种拳术的风格体现应当是内和外的统一、形和意的统一、理和法的统一,这种统一一旦完成后,就是郭云深所说“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到了这种境界拳术家的技艺已是精熟于胸,功力相当深厚,在与人技击对抗中能将自己的拳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风格的形成应具备以下前提: 首先拳术的劲力总是以练拳者的身躯作为载体来表现的一种艺术,离开这个基础,就谈不上拳法的风格。
人体亦是多样性的,从形质而言就有高矮胖瘦之分,而五官各具特色,骨质亦多不相同,形架之间的不同搭配使人体在空间运动的模式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或飘逸轻灵,或浑朴敦实,在拳斗对垒中也有游击与阵地,先发制人与后发先至之分。其次一种新风格拳种的创立必须具备拳道技艺的共性,拳斗断手在形式虽也具备丰富性,但在本质上却仍有规律上的共同性。拳术的本质离不开松紧、虚实、动静、刚柔等两个对立面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所谓“阴阳既生,形势出焉”寓多样性于统一是拳学的基本法则,“含髓色质”的间架,才能表现出技击的本质站桩一道,静止不动的外形内部会产生一种和谐的动感,由些可见拳技中共性的因素,同样要遵循拳学中的“理”和“法”,但“理”又必须依赖“法”去达到, 所谓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
风格的形成虽说是复杂的,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它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有主观的、客观的;有先天的、后天的;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性格原因;二、师承关系。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来谈一谈王先生当年授拳的一些情况。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经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化受到了海洋文明强烈的冲击,然而西学东进,只是导致了儒家思想的现代化,源自爱琴海的西洋文明并没有对中国人的人格产生彻底的变革。
中国专统文化对人格二重性一直有着深刻的认识。孔子“性近习远”的区分、苟子“性恶习伪” 的区分,朱熹“天理”与“人欲”、“人心”与“道心”、“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分,都涉及入格的二重性,这些认识导致了“致中和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格思想,然而正是这种过多地强调“致中和”、“无过无不及的高明哲理限制了心理对立面的发展,从而限制了更高层次的人格整合,限制了个性的充分发展,研究拳术也一样,只一昧标榜自己能高明地站在刚与柔、动和静、虚和实的界点上,没有两个对立面的互动,拳术的生命也就丧失了。
王先生授拳之时大多采用禅宗喝悟的方法,点醒梦中人。依循每个人的状况帮助其发展固有的个性化的一面,反过来从学者能清晰地分辨出自己不是的一面,运用人的自我调整功能籍此来提高拳技,所以悟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人而异,各人都有自己的悟境,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姚宗勋、赵道新、张恩桐、李永琮等都是这种方法的受益者。
接下来,来谈形成风格的性格原因,性格原因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不同性格的冲突,对于拳术实践者来说,它首先表现为思想上的分歧。一个人的性格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他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的看法,而这些态度和看法又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的基本思想倾向,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是绝不会亦步亦趋的永远跟从任何人;自立门户,另起炉灶是必然的,追循自已的某些想法一直到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思想,而这种所谓另辟蹊径则不可避免地会被视为“背叛”致师生或朋友关系的破裂。
师承关系是风格形成的另一个因素,很多人在入大成门之前,已是各大名拳的传人,在技击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定风格,他们入门之后等于是一种回炉再造。王先生也只是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在教同样一个动作时,却给予了不同的指导,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站桩、摸劲、搭手、断手的锻炼中,始终坚持了持之以恒的积累式训练,根本无捷径可走,总之理和法是风格形成的重要前提。
最后我认为呼吸时代的气息,把握理性,闯出樊篱,自出新意,才能发展出具有自己独特的拳技。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