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大成拳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意拳(1)

意拳,又名大成拳、心意把,是在形意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拳套及固定招法,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据传为王芗斋所创,王芗斋在清光绪年间就学于形意拳名手郭云深,后遍游长江南北诸省,前后20余年专心研究拳理,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创立意拳。

意拳主要有站桩、试力、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在锻炼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意念导引,以意念统帅肢体,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假借,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且本体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可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都是派生的,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
意拳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一般先练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相互转换,以达到松紧协调,人体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整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处不弹簧”。通过站桩的锻炼,可为拳术的各项训练打下基础。试力,是体验在站桩中所培养的浑元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依然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这是意拳之所长。摩擦步是结合试力进行的步法训练,其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推手、散手是意拳技击训练的两种形式,推手可以作为散手的辅助练习,要求在与对方肢体接触时善于体察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善于控制对方,施以有效打击。

现在,意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广泛流传全国各地,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表演和比赛项目;在日本、香港、东南亚以及英美等国也有不少人练习。

意拳(2)

意拳,又名大成拳。意拳源于心意拳。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增,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8岁时从形意大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因其天资聪颖,就学中刻苦用功,深研拳理,倍受郭老青睐,尽得郭老拳学之精髓。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中国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平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得与刘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尚云祥、孙禄堂等拳术名家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深。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他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后经湖北、湖南至福建,得识南少林寺心意拳名家方恰庄先生。经方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相识,互换心得。之后王芗斋先生重返湖南,在衡阳与心意拳巨匠谢铁夫先生相遇,较枝败北,得谢先生倾囊相授。

1925年,芗斋先生北返途中,在安徽淮南巧遇黄慕樵先生,得其健舞要义,后创游龙、惊蛇、鹤戏、挥浪等健舞。

二十年代中期,芗斋先生对多年出游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总结和研究,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着于一把一式的片面倾向,为道破是非,阐明真义,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摒弃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参以学理,证以体认,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最早的意拳弟子为齐执度叔侄3人。此后不久,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家慧、袭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等从学意拳。此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任大会裁判,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含试声)。会后,应师兄钱砚堂之请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仪、张长信、尤澎熙、韩星桥、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拜学意拳。

1929年,芗斋先生写出《意拳正轨》一书。在沪期间,曾与心意六合拳名家吴翼翚先生交流技艺,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

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

1937年应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同年秋,北平名拳师洪连顺造访芗斋先生,三试三北,遂率徒众拜学芗斋先生,洪先生得意门徒姚宗勋后来最得芗斋先生赞许。芗斋先生在四存学会体育班教授意拳,分技击班和养生班。技击班设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先生的私人寓所先后吸收杨德茂、李永琮、窦世明、窦世诚、敖硕朋、敖硕鸿、张中、张孚、王斌魁、杨绍庚、李文涛、李见宇、王十川、佟国藻、焦金刚等学生;养生班几经易地,后设在北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先后有学生秦重三、陈海亭、于永年、步玉琨、秘静克、孙闻青及芗斋先生次女王玉芳、张玉衡、齐振林也参加学习。

194O年初,芗斋先生在北平《实报》上公开发表声明:在大羊宜宾胡同1号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发展,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随后中外来访者不断其中包括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摔跤比赛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和当时是日本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芗斋先生技服来者。泽井遂从学意拳,后回日本创"太气拳"。

1940年夏,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赞许意拳,赠意拳名"大成拳",因不合芗斋先生本意,当时曾有意辞谢,但又不便推却,况且张老先生已于 1940年4月 2日在《实报》上发表了《大成拳的命名》一文,大成拳名遂由此传开。后虽恢复意拳一名,但因大成拳已人称多年,广为流传,至今意拳、大成拳二名同存实乃历史之产物。

1941年,芗斋先生对在技击上有成就的6位不同时期的弟子赐名:赵恩庆赐名道新、韩星桥赐名道宽、卜恩富赐名道魁张恩桐赐名道德、赵逢尧赐名道宏,姚宗勋赐名继斋,示为已之衣钵传人。

1944年,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的基础上,写出了代表作《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北平解放后,芗斋先生到北京中山公园传授以站桩为主的健身养生功法,不再传授技击。1950年,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之聘,芗斋先生出任武术组副组长一职,后因外出去职。1958年,应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邀请,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主治各种慢性疾病,开辟我国独特的站桩疗法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摒弃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参以学理,证以体认,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最早的意拳弟子为齐执度叔侄3人。此后不久,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家慧、袭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等从学意拳。此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任大会裁判,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含试声)。会后,应师兄钱砚堂之请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仪、张长信、尤澎熙、韩星桥、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拜学意拳。

1929年,芗斋先生写出《意拳正轨》一书。在沪期间,曾与心意六合拳名家吴翼翚先生交流技艺,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

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

1937年应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同年秋,北平名拳师洪连顺造访芗斋先生,三试三北,遂率徒众拜学芗斋先生,洪先生得意门徒姚宗勋后来最得芗斋先生赞许。芗斋先生在四存学会体育班教授意拳,分技击班和养生班。技击班设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先生的私人寓所先后吸收杨德茂、李永琮、窦世明、窦世诚、敖硕朋、敖硕鸿、张中、张孚、王斌魁、杨绍庚、李文涛、李见宇、王十川、佟国藻、焦金刚等学生;养生班几经易地,后设在北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先后有学生秦重三、陈海亭、于永年、步玉琨、秘静克、孙闻青及芗斋先生次女王玉芳、张玉衡、齐振林也参加学习。

194O年初,芗斋先生在北平《实报》上公开发表声明:在大羊宜宾胡同1号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发展,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随后中外来访者不断其中包括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摔跤比赛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和当时是日本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芗斋先生技服来者。泽井遂从学意拳,后回日本创"太气拳"。

1940年夏,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赞许意拳,赠意拳名"大成拳",因不合芗斋先生本意,当时曾有意辞谢,但又不便推却,况且张老先生已于 1940年4月 2日在《实报》上发表了《大成拳的命名》一文,大成拳名遂由此传开。后虽恢复意拳一名,但因大成拳已人称多年,广为流传,至今意拳、大成拳二名同存实乃历史之产物。
到 1941年,芗斋先生对在技击上有成就的6位不同时期的弟子赐名:赵恩庆赐名道新、韩星桥赐名道宽、卜恩富赐名道魁张恩桐赐名道德、赵逢尧赐名道宏,姚宗勋赐名继斋,示为已之衣钵传人。

1944年,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的基础上,写出了代表作《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北平解放后,芗斋先生到北京中山公园传授以站桩为主的健身养生功法,不再传授技击。1950年,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之聘,芗斋先生出任武术组副组长一职,后因外出去职。1958年,应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邀请,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主治各种慢性疾病,开辟我国独特的站桩疗法不同,可分为技击桩和健身桩,这两种桩法都是在外形不动即保持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健身桩锻炼强调精神训练、意念诱导和统帅肢体同时进行,要求在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和呼吸自然的原则下进行休息式的锻炼,也可以说是锻炼当中的休息。这种锻炼符合人体生理机制和所应达到的功能状态,同时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到改善,以增强身体素质。

技击桩是掌握拳术实战技击的基础,是求得浑元力的最好方法。因此,欲求拳术的技击效用,须在健身桩的基础上,通过技击桩的锻炼,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与外界建立争力,以求得拳术所需要的浑元力。

所以说站桩就是一种运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动中求微动,在笨拙中求灵巧,静中求动的训练方法。通过站极,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放松,首先是精神上的放松,然后训练肢体的放松,进而训练精神和肢体的松紧以及松紧的相互转换,使人体的神经支配与肢体活动达到高度的协调和一致,使肢体处处通连,成为一个相互呼应的整体。在这种状态下,人体自身的感觉高度灵敏,动作协调统一,其效果表现在拳术上,就是"动一处牵全身,一动无不动"。此外通过松紧的相互转换,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周身无点不弹簧,并在技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试力,是将在站桩中获得的谭元力充分调动起来,用之于实践的一种科学训练手段。它是意拳锻炼的中心环节,是意拳训练体系范围最广、难度最大的一项专门的训练课程,是掌握意拳技击的关键之一。试力是使人在身体运动的情况下,运用意念诱导,继续掌握争力,体会站桩中培养起来的浑元力,在肢体有位移时,还能否做到均整有力,运用自如,以利于随机随势,任意发力。从这个意义讲,试力就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试声,是意拳特有的一种练功方法,一般将其归于试力范畴,是为了弥补试力不够细微之处。

走步,也称摩擦步,它是意拳训练体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所谓摩擦步,是指我们脚步移动时,脚底与地面不停地摩擦着前进或后退,实际上摩擦步就是腿与脚的试力。其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并在前后、左右、进退的步法变换中,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整体协调,具体锻炼时多与试力相结合进行练习,即初步的活步试力。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意拳发力,简单地说,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因此站桩、试力、走步等基本功的锻炼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

意拳的拳(掌)法是一项专门的训练,本质上就是发力。它要求是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
推手和散手,是意拳技击实践的两种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训练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对抗性。

推手可以说是试力和走步的具体化,从练习角度讲,也可叫做双人试力。从训练的目的看,则主要是为了训练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从这层意义上理解,推手乃是有条件的实战,是为了弥补实战之不足。

散手,意拳也称之为实战或实作。它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从原始意义上讲,散手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斗。

此外,意拳锻炼除上述技术内容及针对这些内容的专项练习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练习,如打沙袋,身体抗击打能力的训练,眼法训练及身体柔韧性练习和耐力练习。

意拳认为器械是自身手臂的延长。意拳的器械训练与徒手训练本质上完全一样。意拳主要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刀。

多年来,意拳对于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保留并发展了我国传统拳学的技击效用,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目前意拳已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传播于社会各界,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有为数众多的爱好者。在国内许多省市及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建立有相应的意拳组织。

意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弘扬意拳精髓,传播武术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广大意拳同道一贯坚持的宗旨和共同奋斗的目标。相信意拳必将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