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武术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摘自中华通臂拳协会

通臂拳,也称通背拳。是一种典型的长击类拳术。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多上肢动作,两臂宛如通臂猿(一名长臂猿)舒使猿臂,圆抡摔拍,直出穿点,而写作“通臂拳”。一些拳家以此系拳法强调以“通背”促成“通肩”、“通臂”,使两臂串通如一,而写作“通背”。

传说通臂拳起源於战国,传者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通臂拳是模仿猿猴运臂的动作和特点,结合武术招法创编而成的。关於通臂拳的远源,目前缺乏史料。据说宋代少林寺就曾传习“韩通通臂”,但是,目前少林拳系中的“通臂拳”,并无区别於少林拳技法的通透特点,明代流传的武术歌诀,就有“柔太极,走八卦,打通臂和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之说。近现代传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掛通臂”三种。

“祁家通背”是道光时浙江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冀县、涿县一带传出。弟子中以其子太昌和琢州人陈庆为著。陈传王占春,王传张策等,称为“老祁派”。太昌传许天和,许传修剑痴,称“少祁派”,其拳技体系称为“五行通臂”。

“白猿通臂”,此系传承者崇白猿为始袓,其远源不清。清末,山东黄县人“任十”,将此拳传北京某皮货店账房先生石鸿胜。经石氏及其弟子的努力,“白猿通臂”逐步盛传於北京牛街回民聚居区。

“劈掛通臂”,实为劈掛拳,清末因其与通臂拳特点相近,被作为通臂拳系的一支。

目前,劈掛拳和通臂揉合而成的一些拳法仍被作为通臂拳看待。传统的劈掛拳则沿自己的体系自行发展。仔细分析通臂与劈掛两拳系的基本技法,大体是一致的。

此外,还有流传於山西的“关中通臂”、“洪洞通臂”、“两仪通臂”,以及流传於天津的“两翼通臂”。其中,“洪洞通臂”的拳理、拳法和技艺,均与陈家沟太极拳相类。民国年间樊一魁著《忠义拳谱》,记述颇详。通臂拳动作的基本身型表现为头顶、项领、前空(虚胸)、后丰(紧背)、凹肚、探肩、长臂、活腕。通臂拳的基本手型包括透骨拳、平拳、尖拳、斩首拳,以及八字掌、荷叶掌。基本手法包括:中拳、摔掌、拍掌、劈掌、穿掌、掸掌、圈手、撩掌、按掌、扑掌、摩掌等。步型包括:前点步、半马步、跪步、丁步、独立步。腿法主要有勾踢、低弹、后撩、侧踹、点腿。运动特点表现为探腰拔背、放长击远、步快劲透、敏捷善变。成套动作流畅、连贯,蹭拍响亮。

练习通臂拳对於发展躯干和上肢的柔韧性,特别是对於提高肩关节灵活、增加其活动幅度,有较好的锻炼效果。

白猿通臂拳属通臂拳系,因崇“白猿”为始祖,故名。白猿通背拳的拳式要求:头顶、项领、前空(虚胸)、后丰(紧背)、凹肚、探背、鬆肩、臂长、腕活,运动时要求“身似云、手似箭,腰似螺丝、腿似钻”。两臂运转要“琵琶骨(肩胛骨)活如扇,两手相连似星串”。活动中要“拳对口中发,回来归肋下”,抡圆贴身,在舒展中显出严密、紧凑。白猿通背讲究九劲,即:急、硬、冷、抖、涵、虚、拸、缩、脆。其基本手法包括定步练习的单榥掌、撩阴掌、双盖掌、大引手、拍掌、踏掌以及活步或行进练习的二十四手,称为二十四法根。该拳派除将二十四手串连为连环拳套外,还以每一法根为主,发展扩充成一个套路,共二十四套。还有通背串珠、六路总手等拳路。该门兵械套路名均冠以白猿二字,如白猿单刀、白猿双刀等。

祁家通臂”,以其拳系始传自祁信而名。初有“老祁派”和“少祁派”之分,后“少祁派”发展成“五行通臂拳”系,“祁家通臂”就单指老祁派技法体系了。近世以张策为代表人物。张策初习多种拳技,后从祁信之徒陈庆学通臂拳,陈逝又从师兄王占春学,遂以擅长通臂拳著称,人称“臂圣”。民国初年在北京设馆授徒。这一系通臂拳的拳式要求头正领颈,虚胸下气,鬆肩坠肘,全身鬆柔、透空。运动时表现为节节贯串、敏捷流畅。劲法讲冷、弹、脆、快、硬五字。力由脊发,经肩、肘、腕三关,毫不滞涩,直达手指。基本练习动作包括顺背、撢手、圈手、吊袋、挺掌等“原地法根”,以及劈山炮、转环拍掌、圈搧、四平炮等“动步法根”,还有将单式串组成套的三十四式“拆拳”。

“五行通臂拳”由祁家通臂中“少祁派”拳技发展而成。此拳以摔掌、拍掌、穿掌、劈掌、攒掌(中拳)为基本手法,并以此配五行,以生剋之理追求技法理论,称之为“五行掌”。据修剑痴撰《通臂掌.论五行相生相剋》说:“攒掌属土”、“摔掌属金”、“穿掌属水”、“拍掌属木”、“劈掌属火”。五行中土能生万物,故该拳以中拳(攒掌)为万法之本,谱称“拳法不离正中平”,“万拳之法不如中”。与其他通臂支派相比,五行通臂拳的特点表现为全身各节曲扣以护各部,舒展各节以放长击远,动作开合幅度较大,在大开中求密合,在长击中藏短打。拳谱将此拳的劲法归纳为“缩小绵软巧、冷弹脆快硬”十字。五行通臂拳共有散招七十二手,每手是由三至九个攻防动作串成的小组合练习。按照动作难易程度分为前二十四手、中二十四手、后二十四手。五行通臂多用暗腿,以步藏腿,发腿不过膝。五行通臂拳的基本套路有十二连环掌、通臂六合拳、六路总手。

此门拳法主张以“理(拳理)象(形式)会通,体(健体)用(技击)俱备”和“通神达化,备万贯一”为宗旨,而名通备拳。

清末,潘文学首先在盐山、沧县倡导和传播通备拳,其弟子李云标传黄林彪,黄传马凤图,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通备拳体系。此系拳法以通透劲和开合劲驾驭拳法,通串一体。此门拳技初仅有劈掛拳(或称劈掛通臂拳)、八极拳两门拳术。其劈掛劲畅,柔中带刚,善放长击远。八极劲促,刚中有柔,善贴身靠打。具有长击与短打相兼、手劈与脚踢并用、劲法绵长而刚脆的特点。民国年间,马氏将劈掛劲融入翻子拳和戳脚拳架,创编成通备翻子拳,丰富了通备拳系的技法。

劈掛拳是典型的长击类拳术。古名披掛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又称‘劈掛掌’。清代传於河北盐山沧州一带,代表人物先后有潘文学、李云标、黄林彪、马凤图、马英图等。劈掛拳以上肢的劈、掛、摔、弹、合、斩动作为主.在交错掛劈的动作中鬆肩舒背 ,臂起时绵柔快速,劲力通透,劈落时力猛如弹炸,体现了柔中见刚的特点。劈掛拳注重以腰为根,用胸部的吞吐和腰部的拧转折迭配合的运动,使动作大开大合。步法讲究进必跟,快速疾出。劈掛拳的劲法有通透劲、吞吐劲、轆轆劲、滚勒劲、翻扯劲等。在技击上,讲究随招进招,随形打势。在长进与速退中,常以原地‘转趾’(脚尖碾转)的方法,换方位和姿势。基本攻防规律为,‘高来则掛,低来则劈,横来则拦,顺来则搬’。劈掛拳的特点类似通臂拳,清末曾被作为通臂拳的一支,称为‘劈掛通臂’。经黄林彪及其弟子马凤图的努力,形成了以劈掛拳为主的通劈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