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拳谱 >意拳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心意六合拳鹰捉的练法及实战应用图文教学

    心意拳中的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此做身之法。”既然是身法,鹰捉当然也是身法,那就不能只当做手部的动作来练。拳经中说:“其起如虎之扑人,其落如鹰之捉物也。”这不仅仅只是在说手法,身法、精神气势也涵盖在内。接着又提到了脚:“足法者,起翻落钻,忌踢宜踩而已。……忌踢者,脚踢浑身是空。宜踩者,如置毒物于足下也,即足落如鹰捉是也。”所以,练鹰捉时要手捉、足捉、身也捉,这才是鹰捉的真实含义。不仅仅只是在练习鹰捉时要体现这种劲愈的内含,心意拳中的任何一把都要把鹰捉劲给充分展现出来,时刻做到“把把不离鹰捉”才算正确。

 

    寸步鹰捉盘练法:

    起势熊出洞。移动重心向前,以头领身,身带步。左脚向前踩进一步,内扣15度,右脚随迫半步,成立身中正之势,以保持重心的稳固;同时,双手从上向下捉按,落于档部;目视前方。循环向前练习即可。此为左势。(图2-52一图2-54)

    左势练完,换右势。可以右脚过左脚向前踩进一步,继续练习,要领与左势相同。也可以转身后再练右势。转身换右势方法:

    接上式。移动重心向前,左脚扣步,扣步的同时身体向右转体180度,变成与原来动作方向相反的右手右足在前的右势熊出洞姿势(图2-55)。

    再移动重心向前,以头领身,身带步,右脚向前踩出一步,脚尖着地,内扣巧。,左脚随追半步,成立身中正之势.以保持重心的稳固;同时双手从上向下捉按,落于档部;眼神随手而落有下视之愈,此即为鹰视,但不能低头曲颈。拳经所云“鹰观地非观地”就是此意。如此循环练习即可。(图2-56、图2-57)

    【劲意】此势在心意拳中称做“恨天无把”,意在天若有把可握,练拳人就能将天拽塌,只是怪天上无把可握。前面所讲过的熊膀发力和鹰捉发力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因为心意拳发、力处处要求划圆,发力也都是在圆中找寻,不懂得圆也就不容易搞懂螺旋力、三角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心意拳惊弹抖炸的爆炸力也就发不出来了。手的捉法要借助身的力量、脚的力量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鹰捉发力,不要只做成手的局部发力。拳经中曾提到过脚的捉法:“手足之法本自相同,而足之为用,如虎行之无声,龙飞之莫测,然后可也。”拳经云:“起为顺,落为横。”此即为扣脚尖。“起翻落钻”即为行步如犁地,起脚虽翻而又不可过高。下踩之时有如置物于脚下,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力时脚踩人地三分,脚趾抓地使重心稳固,犹如大树生根。为什么说心意拳是一个主练身法步法的拳种呢?步法的作用获本就是两点,一是它的灵活性,再就是它的稳固性。俗语说得好:“练拳不练腿,到老是个冒失鬼。”腿就是步,这怎能不引起武者的重视呢?

    【呼吸】头领时吸气,落脚下踩时呼气。

 

    起手鹰捉盘练法:

    起势熊出洞。移动重心向前,以头领身,身带步,右脚过左脚向前踩出一步,脚尖着地,内扣巧。;同时,右手臂借头领身之劲,由下向前上方穿出,掌心朝上(图2-58,图2-59)。

    动作不停,仍然以头领身,身带步,左脚又快速过右脚向前踩出一步,脚尖着地内扣15度,右脚随追半步.成立身中正之势,始终保持重心的稳固;同时,左掌顺右臂经右手背向前穿出,双手合力捉按于档部;眼神随手而落有下视之意。如此循环练习即可。(图2-60-图2-63)

    【劲意】与前势鹰捉发劲相同,均为由上向下捉按之劲。意念中要有“恨天无把”的勇气与豪气,敢于放大了去想,这样练出来的拳才有气魄,才不会变得缩手缩脚。并要时时注意全身都在下捉,不仅仅只是手臂。

    【呼吸】起手时吸气、下捉时呼气。

    练习鹰捉时,也可以借助器械进行练习,由此体会一下正确的发力是如何做出来的。在心意拳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扎大枪,如果你已练习了前面介绍过的枪术,那么,像徒手鹰捉一样练习大枪就是了。什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或是“顶劲”“脚蹬劲”“腰部的旋转力”以及“内三合,外三合”统统都能练出来。徒手训练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你就拿起长矛,时间不长,训练效果绝对突出。上述的这些拳术要求之所以能够做到,并不是提醒你注意了,你就能做到了。这也是在前面一直没有要求大家多注意这些的真正原因。发力训练做久了,身体的关节肌肉旋转拉伸得久了,就能“三尖对照”,处处合法。在此,就是要大家知道,心惫拳术是以枪化捶而来。这不只是让大家回忆一下这门拳术久远的历史,它对现代拳手的训练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在徒手训练不能正确体会发力时,在心愈大枪中很容易掌握发力技巧,这也是老一辈心惫拳师教导弟子们训练的一贯做法。形意拳中,出手就是一个劈拳,其实就是源自心意的大枪术,在形意拳中带有很明显的心意特征。民国时期,心意、形意,有时也被棍着说。形意三体式难道就不是心意大枪的起势吗?记得有人曾说过“心意熊出洞活脱脱的一副枪架子”,这算说到了点子上。形意三体式与心意熊出洞虽然在外形上有一些区别,但从劲愈和实战的角度来看,两者没有太多的区别。有说李洛能改心意弓箭步(牮柱步)为三体式的桩步,应该不够准确。因为,心意拳的华柱步并不是架在那里不动的华柱步,也不会做出任何的停留姿态,它只是一个瞬间过程。做鹰捉练习也好,还是心意拳的其他发力也好,攻击的瞬间往往是身体呈射箭状飞扑而出,这说明心意的出势非常凶猛,气势逼人,充分体现出心意拳“势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的特色。出势如虎扑人,快若放箭,发力时是以鸡腿保持重心稳固的。而不会做出弓箭步这种定势姿势。倒是有人为了造形的优美,做一静桩的弓箭步。据说,是为了取得较好的上镜效果。鹰捉虎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向大家说明一下,就是鹰捉大多数情况下只做左势的练习。这是因为,心意拳的各个支脉都很强调单把的训练,每把有的时候只练左把或是只练右把。普遍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出手时不假思索,同时也缩短了练功的时间,这样,就把训练两个把式的精力投注在了一个把式的上面,往往更能造就单把的高效杀伤力。据说,霍元甲左右手的发力就相差很大,也有人说,他的左右手发展很不平衡。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每个人的左右手都会有一些差别,但这并不能说明,强调了单把的重要性就使左右手的发展变得很不平衡了,毕竞一门拳术中还有很多其他训练课目,训练的时候两只手也是在相互配合的,这都会同时强化到人的两只手。南阳心意中也重单把练习,倒没有听说有两手发展特别不平衡的拳师。不过两把都练一练也没有什么坏处,这些问题习练者就自己把握吧。

 

    鹰捉实战应用:

    1.敌右拳击我头部。我左势,左脚向前踩进,双手压住敌人右手滚挫向前,左手以掌穿击敌人面部,右手下拉后拽敌手臂。(图2-64、图2-65)

    【动作要领】左脚踩落时,左手与之同时出击,右手下拉与左手也是同时。前手如挫即为拳经所云“出手如挫”。右手下拉,即手不空回,“回手如钩”。

    2.敌右拳击我腹部。我左势,右手下压后持,同时左手由敌人上臂挫下,穿击敌人肋部,同时,左脚向前踩进(图2-66,图2-67)。

    接着,再右脚过左脚刮击敌人前胫骨,此即为心愈刮地风腿;同时右拳由下向上发力击打敌人下巴(图2-68)。右脚落地要有人地三分的下踩之劲,可在一击不中的情况下,踩击敌人脚背。这种腿法往往防不胜防,使敌人顾上却难顾其下。

    【动作要领】两手一前一后都不要忘记前后的争力,要体会“前手打人,后手用力”的道理。右脚起腿不可离地过高,要把它当做步法,不然会影响进攻的速度,以防敌人变招变势,使自己失去有利的战机。

    3.敌右势,右手抓我前胸,挥拳欲击我(图2-69) 我将手肘由敌人臂上往下捉扑,以肘部发力,击到哪里算哪里,击打不到也没关系(图2-70),借身体猛然的绷紧之势,头领身势,左脚向前踩一步,如虎离窝,同时左手在上以掌穿击敌人面部,掌心在下。右手下按胸前,做好防护或连续发力的准备。(图2-71)

    【动作要领】下捉时以全身合劲,传输于肘部,不要做成手部的局部之力。当然,手也会随之下捉,但习练者应多体会以根节带动梢节,大关节带动小关节的作用。因为这两者的发力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向前扑进穿击与前面的肘部发力是一个整体,中问看不出衔接的痕迹来。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