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第一项:轻站

盘法: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两脚前虚后实,左足前掌稍微离地,全身重心驻于右腿上,身体务须中正而不奇,两臂从容下垂,两肘微弯护肋,左手贴在左胯里侧护裆,右手在右胯际贴住,两手手指均张开微屈,指夹向下,手背朝外,头往上,项要直竖,舌抵上颚,牙齿扣住,两肩松开向下塌劲,两膀扣住,胸隔扣住含劲,腰往下塌劲,谷道上提,心宁气沉,浑身泰然,目光向前方平视。

此系拳中起势,有眼观四处、耳听八方之意,而四肢百骸,均有备无患,亦守我之静以待敌之劲也。
劲意:夫熊之为物,有竖项之力,其性情宁静而富含蓄之劲,两膀壮健多力,直立之姿态,尤为雄健,其胸乳下两肋间生有白毛两斑,形如新月,于人为血海之所在,是为要害之穴,所以熊膀上提胸前时,不但头顶项竖,威猛异常,而且垂其两肘,紧靠左右两月牙,盖保护其两肋要害之处,以防敌人袭击也。拳艺中所谓“头顶项竖、沉肩垂肘,肘不离肋,”皆指熊形之含劲而言,头顶竖,护咽喉;沉肩扣胸,缩小正面补袭之目标;肘不离肘,护气海之穴,兼顾两腰之补袭也。明乎此,则拳艺之所须法。

用法:凡与人交手,宜体态安祥,相机而动,功而后发,将动未动之际,不宜摆设搏斗架势,吐露真意,一任自然。拳经云:拳打三节不见形,又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踪,盖我将出手迎敌,或取其上节,或取其中节,或取其下节。如我取敌,形踪未露,则敌难测知我如何出手,虽有勾搂棚架,闪腾展挪之巧,也会无所施展其架格之功也。相反,敌未动时,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我即探得敌之动静,自该随机应变,先发制人。拳经云:“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兵法云:“后人发先人至,迅雷不及掩耳”。

注:此式为四把之起式,原名熊出洞,其盘法与轻步站稍异,如熊立之形。由于熊出洞有疏露拳勇之缺点,容易为敌所备,故置之不用。

第二项:虎扑

盘法:成轻步站之势,左足向前进一大步,屈膝前弓,右腿在后蹬直,足跟贴地外扭,成左弓右箭步,两手同时循小腹向前钻出,有自下向前、向上扑之意,左肘靠住左肋腰际,手指张开前顶,掌心内涵,掌根按劲;右手在左手后垂于裆际,肘膀紧靠身躯,掌根着力,向下按劲头向前顶劲,下颔里收,两眼往上翻,注视前方。注意:丹田里收抱劲,谷道上提,右胯臀勿使翘起,右腿在后挺伸,勿使足跟欠起。

劲意:此式为饿虎扑食之势,锻炼丹田精灵之气,右掌垂捺裆际,丹田结实抱劲,从头顶到右胯,至右足跟成一条直线。拳经云:“三心要实,三尖要照”。又云:“头顶天,脚抓地”。此式手心向下捺劲,足趾扣地,背心要实,谓之“三心实”。左肩领前,与鼻尖、左足夹成一条直线,谓之“三心照”。头有顶天之势,足有抓地之劲,谓之“头顶天”,足抓地,好似墙倒用一根箭杆把墙顶往。

用法:左足进步踩敌中门或踩敌足背,同时发右箭足,施刮地风腿,铲敌前足肝骨,两手以掌根循弧线向上挫敌腹或胸膛,或再往上挫可以托下巴,此手打法名曰:狸猫上树。若刮地风腿改为提膝撞击敌胸裆部,手法如前,则为提膝虎扑双把之打法,但提膝时切记须手随身进,手腿齐到,丹田抱劲,发劲实腹,雷声响动,然后可以浑身全到无阻挡也。

第三项:过步践钻

盘法:成虎扑之势,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双手先略往前引伸,复微微往后一缩,两时随着一伸一缩,两手合抱着小腹挫劲,丹田后吸。前胸含住。同时左足向前微提,足跟离地寸许向前垫步,右腿仍在后蹬直,不可变屈,手足须一致动作,成欲扑向前之姿势,而左足垫步落实,右足毫不停滞,急速越过左足竭力向前跨一大步,屈膝下蹲,同时右手后缩至右胯旁贴住,而左手仍在前挺伸,肘贴住腰肋际,手指微屈,状如虎爪。垫步过步时,身子要稳固动作着实,足掌须顺着地面前进,不得显示跳跃飘浮之脚步,以致身躯摇摆,而失去过步践钻之精神。

劲意:此式为马钻虎践之意,去劲发自丹田。而腿足以竟其功,所以腿要勇敢,则成其践也,两手如同抱一圆木,以助丹田抖动,欲纵先收是谓助后腿趁势迈进也,所以收如伏猫,纵如放虎即此把之意也。

用法:敌如距我丈余,即以此法进之,后手继施右开弓放箭,以击敌裆,具淬然去身而起,如同以肩膀去撞击门板,可将敌抛掷丈外,轻则重伤,重则致命,故不可轻用也。

第四项:猴缩蹲

盘法:承上。右足进步之后,身子下蹲,重心放在右腿上,再上左足,左腿屈膝悬提于右腿前足尖上翘,左膝置于右膝前,两膝前里裹劲,两大腿合劲,右手在后平贴胯际,手指张开,向前顶劲,左肩领前,左手未变,左肘仍紧靠左肋间,手指轻柔掌根按劲。下颊里收,目光前视,注意身子仍吃紧于右腿上,切忌低头俯身,耸肩凸臀。

劲意:此式蓄而待发之劲意,譬如射箭,必先引而后发,盖弓开如满月,所以蓄也,势足则发箭之力强而射程亦远,始克收射效矣,拳技亦然,胸腰丹田之劲,必先含住,四梢裹劲。然后进身如虎践,拳发如箭钻矣。故曰:身如弓弩,拳如药箭;不然进身无势,不能令敌畏惧,发拳虽中,而敌无败伤之患,怎能谓之拳艺?

用法;猴有束身之法,有纵身之灵,敌人前来袭我,我身下蹲,以双手往身后斜方拓去,同时左足提起,以防敌腿,身于向下一来,即带有钻劲之意,故悬提之左足向前落实,右腿在后蹬直,成左弓右箭步,可施横拳或双把,攻敌上体,在后之右足上步,可施刮地风腿、铲敌前足胫骨。

第五项:横拳

盘法:成猴来蹲之势,悬提之左足向前一步踏实,左膝前弓,左腿在后蹬直,足跟外扭,成左弓右箭步,同时右手变拳,与左胯合劲,自右胯际由下而上,循弧线向前提击,高与胸齐,当右拳提至小腹时,左掌与之会合,抱住右拳,两肩向里扣劲,两肘下垂裹劲,手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过直则无力且易为人所制,过曲则不远而难着敌。头向前顶,目光前视,气身丹田吐出,发声“一”音,气随声发,声随手落,此为横拳。

劲意:此拳劲意有二,一曰恨地无环,二曰握拳如卷炮。何为恨地无环?横拳系自下而上向前提击之劲,故假想若地有环,则必将地提起。由此其劲力之雄可知。此式与昔楚霸王慷慨激昂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气概有相通之处。何为握拳如卷炮,屈指成卷,拳头必须握得结实有力,如同卷紧的爆仗一样,发横拳,需肩与胯合,右腿蹬劲,肩要摧肘,肘摧手,内五行要发,外五行要随,四梢齐内劲就出。

用法:以击敌小腹为主,手自腿边起,向下上提击敌小腹,使敌难以招架。拳劲云:出手横拳势难招,敌如捺我横拳,我以左手采敌来手趁势上右箭步踏敌中门,而屈右肘闯敌心胸,此式叫做“顶心肘”,敌如格托我肘,我遂将肘拧滑翻下,右手斩击敌裆,横拳击敌时,意为咬牙,断肘,放弓断弦,四梢要齐,发“一”音以助其力。

第六项:鹞子入林

盘法:承接横拳之势,右拳变掌,两臂互相交叉,两肘裹劲,左手屈肘上扬,前臂与上膀成九十度角,手臂朝着右前斜方,指尖上顶,右臂斜横于胸前,手背靠于左胯际,手臂伸直,不可弯曲,两肩下塌劲,两臂交相裹于胸前,若绳索捆住一般,同时头向右转,双目后顾,以眼角视人,而身腰随着右转,右肩领前,长身而起,左足跟上与右足齐,身子站定时,前胸面对前方。

劲意:此式为包裹之劲,蓄而待发之意,故回身右转时须着意于背劲,双目后眼而视之,淬然而起,手腰须灵活,气势如猛虎回首,又如鹞子侧翅,不可随意为之,有头鹞形之意。

用法:敌自身后袭来,即以此法迎之,故为右转身之顾法,返身之际,须身手臂胯一齐裹住使我全身上下包裹而不露也,则敌不可攻,而我伺隙以进攻,此即先顾已后打人之法,知所守方可知所攻。

第七项:丹凤朝阳

盘法;承上式,上身右拧,左肩领前,左手自脸旁下搂到胸前,则掌心翻下以掌根出劲下捺止于裆际,右手以前臂向上托提劲,自左胯际提于右太阳旁,肘向里裹劲,手背朝处,同时左足顺地面向前指去,进半步左右,足尖上翘,足根点地,左足虚,右足实,胸腹切勿前挺出以至失劲,双目注视前方。

劲意:此式接前式一气呵成,右手上托同时左手下沉,双臂交互上下撕劲,身体重心放在右腿,头顶项竖,两肩塌劲,胸部内含,丹田里收,谷道上提,练时柔而不刚,顺势盘旋,以收调息平气之功。

用法:敌右拳击我中节,我以左手揪敌右腕,以右前臂托摧敌下臂或时,或以左手拔开敌手,左足施刮地风腿,铲敌足脏骨,右拳顺势下捺,慎防敌之拳脚袭我小腹阴部,此式,拔格、捺、踩随意用之

第八项:沉劈

盘法:成丹凤朝阳之势,左腿屈膝下蹲,身子下沉,全身重心坐于左腿,右腿屈膝提起,悬临于左膝前,同时左手自下而上,经过胸前,上托护右腮颊,肘臂屈贴左乳前,右手自上而下,屈肘贴肋,指尖上顶对准鼻尖前下弦,尽力向下砍劈,左右两手一沉一托,和身体一起动作,不分先后;右手劈下,紧贴膝里侧,手臂垂,指尖向下,右肩领前,头上顶,腰要领直,含胸,两膝里裹,扣裆,身子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目光前视。

劲意;下劈时须右前臂下弦出劲,指尖向前顶劲,沉户垂肘,腰部向里收缩,动作须敏捷有势,一股劲儿劈下,左手上托护肋,助右手下劈之势,亦是物理学保持平衡之作用也,此式肩胯、肘膝、手足相合,全身系而为一,谓之外三合。

用法:敌如以右拳击我胸膛,我顺势侧身迎进以右前臂连格带劈,循敌右颊面下,猛砍敌之上臂,臂肘右肩前颠,胸腰内收,右肩与左胯竭力相合,兼使肩背撞击敌胸。敌如迅以右膀架起我右臂,则我顺势借力,右臂斜托,刮去敌面和颈项,并起左腿,铲踢敌足胫骨,此为大劈之基础,有硬打硬进无遮拦之气概。

第九项:挑领

盘法:承前沉劈之势,右手以肱上弦出劲,自下上挑,手指张开前顶,手腕要直,肘微垂而裹劲,右肩后收,左手自右腮,沿胸前下捺,左肩微微前挺,手指张开向前,掌心向下捺实插于裆际,同时悬提的右足顺势向前进一步,屈膝坐实,左腿在后蹬直,成右弓左箭步,头向上顶,自手到脚成一条直线,目光前视。

劲意:此式紧接前势一束,向上展身,一束一展阴阳之理也。拳经云:转身挑领阴阳势,即指鹞子入林,丹凤朝阳,沉劈与挑领之大体而言。又云:束展二字一命之,故浑身全到无拦挡,上挑时须连肩带背向上托劲,左手下捺迅捷而有力,右臂上托过鼻尖后,则劲移肘尖,意则竖肘闯敌心胸,为单虎抱头之势,沉劈连挑领,单纯练法,名曰打起落,沉劈为落劲,挑领为起劲,一起一落、一开一合,为四把之精要,宜多加练习,以奠拳艺之根基。又两手一上一下,若将物撒开之劲,故手足须齐起齐落不分先后,方符拳艺。

用法:敌如用右拳击我上节,我即右肩领前,浑身劲转而进,以右前臂上弦,挑击敌右膊阴面肘弯处,再顺势将身转以右肩背对准敌人,用右肘顶击敌人心胸肋,谓之回身后顶肘,上挑,转身及后顶肘,三者须一气贯串,即刻奏效。术名硬开三簧锁,敌之上膊阴面补击中肘顿感酸麻乏力,似触电然。又如进攻双手交叉剪架敌之来手,则意在肘尖,化作竖肘闯敌心胸,同时足施踩意,踩牢敌之足背。

第十项:鹰捉

盘法:承前挑领之势,有足在前垫进一步,左足在后顺势上一步,于右足相拢,身亦起立左手随足自小腹而置胸前,经右肘弯上再提由右掌虎口伸出停住,掌根向前,指尖前顶,两肘相向裹劲,肘弯微屈,两目自两臂中间空隙处前视,用眼角视人,然后左肩下塌前拧,右肩向后微抽;左肱下弦出劲,右手臂助势,并力下提,提毕左手落于左膝旁,屈肘贴肋,右手后抽,落于裆际,掌根向下捺劲,两掌张开指尖前顶,形如虎爪,同时左足随着两手下提之势,向前进一步,屈膝前弓,右足在后延伸成左弓右箭步,同时头向前顶劲,下颊里收,整个上身顺着捉劲向前倾折,左腰屈劲,两目止翻注视前方,从头到右脚须在一条直线上,背不可陷,胸不可挺,腹不凹,臀要实,如此收势已成虎扑之姿势也。

劲意:拳经云:“起手鹰捉,出手虎扑”,此为心意六合拳之核心,而此式鹰捉紧接虎扑,尤为锻练捉劲之基本动作,故不该等闲视之,其自外形观之,此把似着重掌之捉劲和右肱之劈劲,其实却是以头之前顶劲为主,盖一般习拳者,不知树之根下长,人之根上长之理,故茫然不知拳之根在头,不在足。头为一身之元首,头如昏眩,或重心倾出身外,则牵之立仆;击之便倒也。鹰捉之意,犹如双手握住树枝,猛力下摘,故有恨天无把之意,恨天无把者,如天生把柄,则鹰捉所至,天即塌坠。鹰捉毕,面虽斜视地面而眼珠上翻前视,以察敌之动静,此观法谓之鹰儿观地不看地。

用法:
1、敌如用手击我,我闪身进敌右边门,以右前肱压迫敌之右膀,并以左手横插敌之胸前使用切劲,左肩跟进靠撞敌之右侧。
2、我以右竖肘闯敌心胸,敌如用左手按托我肘,我即捋左手沿右肘弯上提与右手会合后再行分开,沉肩垂肘,顺着敌肩下捋,按到肘弯,同时屈折中节,使用头打,撞敌胸膛。

3、起身鹰捉,在将捉未捉之际,一变为两手拧翻,两臂绞转,形成剪形,卡住敌上膊。于是左手微向后抽,右肩顺势向左拧,颠撞敌心胸,此种打法,用鹞折扇之力之意。

4、鹰捉紧接虎扑双把,为鹰捉之非常打法,而其变化,为捉、为劈,为塌法,为肩靠、为头撞、为双展、为挤,任意变化

注:虎扑双把容后再叙

第十一项:虎扑(同前)

第十二项:过步践跆(同前)

第十三项:猴来蹲(同前)

第十四项:横拳(同前)

第十五项:虎登山

盘法:承横拳之势,左足后退一大步,成右弓左箭步,同时左肩背向左后方拧转,左手趁势沉右,臂膀后撤至右肩窝,于是身续向右转,面对正后方,左肩领前,左腿随之前屈,右腿在后挺伸,转成左弓右箭步,同时左手自上面下划弧往前斩击,提时垂肱,掌根向外,指尖向下,右手亦同时拧转,臂膊伸直,拳眼向下贴于右胯际,头向上顶,下颊里收,目光前视注视敌人目间。

劲意:此式又名霸王观阵,以其有猛回头,环顾动静之态,又有霸王跨骓,观察阵势之意其形虽异,而描摩之神情则一也,学习拳艺,摆姿势易得其劲路难,而得其神韵更难,习艺者如能干此等处痛下功夫,则拳艺可望大成矣。身向左转时,为身后御敌之法,着重背劲,反身后鼻尖对准肚脐而去,双目虽未前视而眸子上翻,注视敌眉心,同时左掌迎着敌人裆际斩去。拳经云:“望眉斩加反见背”,即为此意,且为顾法之一种,能管住敌人中下两节。

第十六项:提手拈拳

盘法:承虎登山势,右拳向上方拉去高与眉齐,右肩领前,臂肘垂屈,拳眼向上,左手追随右拳上提,虎口护着右肘弯里侧,垂肘护肋,同时左足随势起立,足掌抓地站稳,全身重心放在右左两腿,右腿屈膝上提,以大腿面平直为度。足尖上翘,于是右拳向前下方磕去低于膝齐,拳端面向下,手臂捉伸,左手仍扶护右肘弯,同时身子下蹲,全身重心踞于左腿,右脚落于左脚前,两腿成夹马之势,身子挺直不可前俯,歪斜、臀勿外宾,目光注视前下方。

劲意:右拳上拉时,须连肩带背,以右半边身体向前上方拉去)向下坐劲,劲向上提,势如旗鼓,落下肘束身下势,右肩臂向前下塌劲。拳经云:“如虎收山斩手炮”,奋拳下斩,乃斩手炮之意。斩手者,盖击敌手足之拳也,炮者,以喻拳击之猛烈敏捷。
用法:我如起左手插敌之阴,敌必含腰缩身以避我,我伺其头前倾,右拳上拉击敌额面。右腿以击敌膝腹,右拳下斩,为击敌之足面或低矮架子的手法,左手扶贴肘际,为埋藏之手法,敌如拿格我右腕,我左手沿右腕下穿出,以蛇拔草之法应之。

注:蛇拔草之法,容后再叙。

第十七项:怀抱顽石

盘法:承前之势,左足插过右足前进半步,全身重心移于右腿上,身子依然蹲住,仍以右肩领前,形成夹马,同时右拳变掌,屈肘贴肋,臂变化略成弧形,两掌一齐向左胯落下,上身左转拧劲,于是两掌平伸向左方一抄,两时屈靠肋际一收,如抄起千斤顽石,托于臂腕间,左足乃后撤与右足并拢抖身而起,向右拧转,面向正前,尽力向前崩。两掌收势相向拧劲,掌心向下,左掌自右掌虎口吐出,十指张开,左肩领前,成鹰捉之势,两肘下垂,相向裹劲,两目从双臂交叉隙中睨视前方。

劲意:此为锻练内劲之法,劲作酷似怀中抱顽石,向天空猛力一抛,其劲路则着重于抖动心劲,左足后撤于有足并拢,左足须掠地后收。同时抖身而起,肩腰胯一齐向右拧劲,才能抖动心劲而符此把之意

用法:此手有抄搂敌之来腿使之倾倒,然后抖身靠击之法,或双肱拔来手,施双展手击敌心胸。

第十八项:座鹰捉(见前)

第十九项:虎扑(见前)

第二十项:雷声

盘法:四把之收势,为鹰捉下落而成虎扑之势,盘练至此,趁鹰捉下落之势,丹田后吸,横隔膜上开,压缩肺气全部外呼,发“一”音,谓之雷声响动,发声时,头顶项竖,舌尖上顶,手指前顶,谓之三顶。拳经云:“肺劲陈声雷,须要声随手法,手随身落”。

雷声单练法:于黎明空气新鲜时,择空旷树茂处,面对高墙,束身下蹲,成猴来蹲之势,同时微之吸气,下沉丹田,继而长身而起,两手上挫,两肘裹住,稍高过顶,同时嘴顺墙发声,再行下落成原式,吸气束身,长身而起,吐气发声,如此循环起落,所以练雷声也。发声除“一”音之外,尚有“喝”声,练法相同。

劲意:发雷声,要与晴天霹雳相仿,足以刺激敌人耳膜,内达敌之脑神经,方符雷声之意,所以发自丹田,声出于口,喊“一”、“喝”之声“一”之声宜尖锐短促,刺耳,而“喝”之声宜滚转、雄壮、震耳,且气达四梢,则内劲出。

用法:拳经载有七言诗一首,描写雷声,诗曰:“夺人千古仗雷声,声里威风退万兵,就是知情天不怕,迅雷一声也应惊。”观乎战国孟责喝水倒流,三国张飞喝断长板桥,则可知雷声之功用也,然发声之用,在拳艺中,维有价值,盖猝然之声,势若霹雳,足以使人惊怪而手足措一刹我即拳脚交加,敌无不应手而倒。曾见猫捕鼠,必先收来自身足,以蓄其势,此及腾身前扑,则必呼呼作声、张牙舞爪,所以威慑也鼠闻之顿感毛骨耸然,浑身酥软无力,俯首就擒也,惊之为用,发声之效用,遇敌力相若或较强于我方为显著,发声顺靠敌心胸,声随手起手随身落,始得雷声之妙用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