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从搏击术本质而言,实作是以打击对手,保存自己为目的的人与人的直接肉体对抗。尽管这个本质与人类道德是背道而驰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本质至今仍然是大多数习武者的追求目的,虽然赛车、登山等项目的伤亡数字大大超过了任何拳赛,但前者为遗憾和刺激的事故,但后者则为故意伤害而被认为是违人伦和体育道德的行为。尽管如此,实作仍然是搏击术同戏剧、杂技、体操和各类体育项目的惟一本质区别而盛行不衰。现代的体育运动又将其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更使它变得合情合理而充满魅力。
我国武术在长期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积重难返的很多主式和观念,真杀实搏也蜕变为“推手等于实作”和“拆招等于攻防”这两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已在为习拳者通往实作之途的最大障碍。稍具实作常识的人都知道,推手训练时的心理、速度和反应等素质是根本不能同实作此相比的,故推手只是实作训练的手段之一,而不能代替实作。而拆招、破招的训练更是同实作毫无关系。这是因为破拆之法只是攻防的开式演习,与双人套路无异,真正的搏击是凶狠惊险、瞬息万变的,正所谓“到了厮打,忘了招法”。训练实作,必须首先打破和抛弃这两种误人之谈,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功之后,就应立即进入实作训练。只要拳锋指向你的鼻子,从未实作过的人就会立即产生本能的威胁感和警觉,这是任何“假想故”无法取代的真实感受,而一旦交手就会立即遇到整体运动和守中用中的原则是否还能保持不变的问题,同时还会遇到视觉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攻防动作变化速度新课题。这些课题是基本功训练中根本无法体认的,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只有实践,这就如同游泳,掌握了动作要领后就必须下到水中去,尽管初入水者都不情愿地要喝几口水,甚至有溺水的危险,但只有置岙于江河湖海的波涛之中,才能真正体识水性,才有可能达到“善游者忘水,忘不者神全”的境界。
1.实作训练
实作可以为训练和互搏两个阶段,当然,所有的基本功训练都是为实作服务的,都属于实作训练的具体功法,但实作本身也可分为训练和真正格斗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可称为实作,但亦有不同,这也和球类等体育运动一样:基本功法为个人单练,而上场实作则有本队分为两组对练和正式比赛之分。
实作训练的开始,应首先侧重反应速度的训练。反应是人体受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反射行为,这种在实作中,人神经系统的本能反应速度和灵敏度称为本能反应,它是决定实作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任何攻防技术的实施都要由神反应作为中间媒介,它在实作中的作用是根据对手激烈多变的攻防动作迅速作出判断,并随对手之动而及进正确地身动、步动、手动和决定发力的方向、路线和角度等攻防动作。
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递,直至引起效应器开始兴奋所有的时间。实作训练就是把受遗传因素影响所决定的最高反应速度表现出来,使自身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系统,并不断加强和巩固形成正确的本能。由于反应速度主要是神经反射过程,所以训练应安排在精神和体力状况最佳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一般由“同步进退法”开始。其基本练法如下:
双方以技击步(左右腿前后所置相同),面对面站立,目光含蓄,互相逼视,前锋手指向对手鼻部,后手护住中线部位。二人之间的距离必须是站在警戒防护线上(即无论哪一方进一步就能打中对方),身心处于高度的集中、振作、警觉状态。地行如下训练:
a.甲保持基本间架,向局线以垫步冲进一步,乙立即也保持基本间架以垫步后退一步,当后脚刚落地的一瞬间,马上利用后足的反弹进行反攻,复向甲冲回一步,甲立即后退一步,复回归双方原来的位置,如此一进一退,反复训练(图72.同步进退法训练)。
b.甲、乙双方各以技击桩对面而产,先由一方为领步者,另一方为随步者,然后双方再互换,在此仅以甲方面军为领步者为例(以下要领皆同,不再重复)。
甲向乙冲进一步,乙退一步,甲紧接又向后退一步,乙复随进一步。甲改变进退步速度,忽快忽慢,乙必须随着甲的速度作出正确的随步动作。开始训练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无论进、随步的速度如何变化,整体的间架不能因速度变而稍散。二是必须有真切的攻防意识,在此项训练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意念,这就是甲、乙意想在双方的脖子这间系有一根细绳子(也就是说意念中有一根细绳套在甲、乙双方的脖子上),这根绳子的长度正好同甲、乙双方的警戒式距离相等。当甲、乙各自以实作意念面对面侧身而立时,意念中的这根细绳就正好绷起。甲进一步,乙必须在甲进步的同时马上做出反应,立即后退一步,如果退得稍慢,意念中的这根绳子就要松驰下来。乙退步后,甲复向后退一步,乙又必须随甲的速度再进一步,如果不进步或进步稍慢,意念中的这根绳子就要挣断。在双方互相进步、随步的攻守中,意念中的这根绳子要始终是处于双方警戒式时的距离,稍有迟缓这根细绳就会松弛或挣断,即为错误。
c.甲进、退一步,乙随甲的步法变化而进退,甲突然改变进、退步的次数,乙必须随甲变化及时反应变化。如甲进一步,乙退一步,甲退一步后,又迅速再退一步,乙必须紧跟着再随进一步,甲突然又进一步,复又连进两步, 这时乙必须连退三步。同样,意念中的绳子无论双方如何变化必须是一直绷着的,一旦随步不及时,就会扯断和松懈。开始是一进一退,熟练后,必须打破这个规律,领步者必须不断改变进、退步的速度和次数,才能克服一进一退的死板规律,真正练出敌我变我变的反应和反应速度。训练时,只要犯了意念中的这根细绳松下来的错误就应马上意识到实践中会被动挨打,而意念中的绳子如有断掉,则又说明自己退的步过大,变成了消极逃跑或是失去了发力的时机。初次进行此项训练,肯定有随步者因反应失误或迟缓而发生双方撞到一起或突然拉大距离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但必须引起注意,在训练中逐渐减少或克服这个现象的发生,而只有反复刻苦训练,才能真正练出反应和反应速度,为真正实作打下基础。
d.当以上训练熟练后,甲在进步后,可突然横一大步,乙必须退步后随之也横拉一步,意念中的细绳仍然保持原样,双方仍然要保持面对面的技击状态。甲进步后复圈步,乙亦随之退步后反圈,仍成基本式,如此随意变化,这就增大了难度,但欲真正练出反应,就必须无规律地变化步法的形式和速度。无论任何变化,随步者应尽量随之动步,力争做到始终同甲保持面对面的警戒式状态。
e.以上训练熟练后,可依照上述要领再深入训练。
双方前锋手戴上拳套(后手尽量不要戴),甲进一步发拳,乙退一步后,复进一步发拳,甲退一步再进步发拳。一旦熟练,也要改变进步速度和次数。此项练习的关键是,退步的一方只许用步闪让来拳,而不许还击。这样训练就比较危险,因为随步的动作稍慢就会挨打,这在老武术界的术语叫“让步不让手”。实作则是“让手不让步”。
以上训练一旦熟练,也应立即改为无规律的领进、退步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已经近于实搏了。甲可以进一步发拳,也可以进二步或进三步发拳,乙仍是不许还击,只靠步法闪让甲的攻击,这样的反应和反应速度才是练拳的真正要求——逼出反应和反应速度。
进行此项训练,也要注意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真正掌握实作的重要条件,希望大家切切留意。
①当领步者的拳头击来时,随步者切莫招架,这是历史的教训问题。我们都知道,整体力的确比局部威力强大,但具备了整体力不一定就能作用于对手。乙昔二三十年代,西洋拳击手来华,大打中国武术家,这些惨败的武术家中有不少是功深名盛的内家拳名手,但因两上致命的弱点而未能将整体力发挥出来,步法跟不上拳击的节拍和犯了招架的大忌。众所周知,整体力施发的前提必须是身形中正、周身一体,一旦招架就会手忙脚乱散了间架,面对拳击手的虚晃和暴雨般拳点,只要犯了招架之病就等于放弃了数十年的苦修功力,以仅仅几分钟刚学的乱忙功夫去迎战拳击岂有不败之理?故历史的教训务记取,从实作训练的开始就要注意克服纠正这个毛病。真正的拳法不仅面对雨点般的乱手不能招架,进攻发拳亦应“不管对方中不中,中管自己正不正。”所以,领、随步的双方都要检查自己在训练时有无“失整”之处。不招架不等于被动挨打,防守时除步让身闪外,还有其它要领后文再详谈。此项训练本为求取反应和反应速度,这也是允许前锋手戴上拳套的原因。如果有的朋友为了让拳逼出自己的实作反应,同意对手不戴拳套,则亦无不可。
②不许闭眼和眨眼。闭眼是初学者的通病,其因是害怕挨打的后天本能反应,但是如果闭眼,还谈什么反应和反应速度?希望大家切切注意。纠正的方法应是由老师和同伴在一旁不断提醒和警告,必要时可以随领步者的发拳动作向随步者喊“不许闭眼”。如果反复提醒仍不奏效,就要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惩罚”。如罚其用手绢击眼,观察空中飞鸟和水中游鱼的只数等,最处的处罚是允许领步者在其闭眼时可以连续发前锋手击其面前,只有等他懂得“闭上眼只能挨打,不闭眼还能闪躲还击”的基本道理后,才能逼近其改正闭眼的毛病,才有希望在进入实搏后,具有迎着对手拳头上的勇气和本能。
在激烈的搏击中,对突如其来的面部攻击,产生闭眼或眨眼的条件反射是难免的,一旦产生闭眼、眨眼的反射,则视觉速度必然影响反应。所以领步者在进行进步随意发拳后,可增加退步发拳的动作,更应在进、退的领步过程中用拳在随步者的眼前不断虚晃,逼迫其克服闭眼、眨眼的毛病,并注意观察领步者的发拳时机、路线、方向和速度,以随其发拳闪身、让步、藏头(头部刹那间潜藏于前锋手臂内)和“狮头”(间架不动,头部左右闪躲来拳),经过如此刻苦训练,将会大大提高双方的反应和反应速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其它的训练。
f.复杂动作和移动目标的反应训练。
双方拉开距离(也按领步、随步的要求,分出进攻和防守的双方)。甲方以各种身法步法向乙方进攻,乙全力防护,甲至合适距离,便突然扑进,发拳打击乙方,乙方立即作出反应,或闪或退,避开甲方的拳锋,也要注意不许还击和招架,每作一次,必须检查乙在防守时是否犯有招架和眨眼的毛病,这种对移动客体的突然变化作出的反应可以强化其在实作中对对手的注意力和预料能力,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对手的移动身形和复杂动作作出判断和选择,并培养其最重要的实作能力——观察和利用对手的潜伏信息,也就是判断对手意图何在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从观察对手形体变化、面部表情、预兆动作、整体表现等方面得来的,一理能准确的意识到对手可能采取的攻守方式时,就可以迅速决定回答动作来缩短反应时间,及时准确地“意在敌先”。这个能力只有在凶险激烈的实搏中才能真正洞悉和掌握。当年王芗斋、肖海波等前辈曾因具有这个能力而视对手的快速来拳是“放慢的动作分解”,我们在上述训练中就应培养和深化这个能力。
当上述训练有了基础后,还要继续其它的有关训练,如抢点夺势训练等。抢点夺势就是利用由述各项训练获得的反应和反应速度,进行无规律的攻守,在攻守中,双方可随意发挥,不拘形式,全力以赴,得用身法、步法的变化进行攻防训练。此项训练与推手略异之处只有双方接触后不发重拳于对手,多以推手形式的抢点、定点控制住对方或抢夺有利的发拳机会和角度为主,如果在拉开距离后,在双方随意变化的攻守中还能保持桩的原则,不犯招架和眨眼等毛病,并能攻守自如,这就具备了实作的条件,应立即进入实作。夺势有多种,《芗学》一书中已有介绍,在此再介绍两种常用的抢点夺势方式。
(1)甲、乙拉开距离,甲以平行步向乙圈行缓缓逼近,乙蓄势以待其变,甲逼近临界线(欲接未触之距离),突然以身带步,发前锋掌直扑的面门,乙若招架,甲瞬间以横步堵住乙的退步,后掌同时亦击向乙的面门,乙若招架,则早已贴身以一臂控制其双臂,此时定点夺势即为成功,可随其变化再夺势定点。此种战法为缓进急攻(左右均要练习),路线是侧圈横堵,是路线夺势的一种(图73.路线夺势)。
(2)甲、乙拉开距离,甲以平行步直逼乙的中线,乙高度警戒,甲至临界线时,以头领身,骤然向左摆头晃身,当乙的意识刹那间被甲“领”向自身右侧的瞬间,甲只是一个虚晃,双掌早已扑击乙的面门,以身带步向右闪进,双臂落在乙被动招架的臂上,轮番刁挂,进步不停,甲至乙身的左后方,此为“领打”夺势,实作时可随意施发重拳,左右均可,此法的关键是在逼近临界的“领打”要真,必须做到神领,目光须和头、身同时领,使对方产生刹那间判断错误,同时还要做到以身带步,手足并进,占据有利角度,即为定点夺势成功(图74.左右领打定点夺势)。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