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形意拳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国的传统武术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老前辈们那炉火纯青的武功让我们叹服,他们留下的武术著作我们视为珍宝,他们著作中的理论、经验、警示等成为后人继承传统武术的指导。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著作中的文字非常隐晦,使我们费解,可能是因此而有“只可身教,不可言传”之句吧。传统武术中有些东西确实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有的甚至无法“身教”,只有靠悟性去体会,悟不出来就没办法了,这也许是很多人修炼一辈子也没能得到高深功夫的原因之一。解开那些费解的“谜”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传统武术,应该是大家的共识。

形意拳前辈的论述中有“六合”之说。六合分为外三合与内三合。多年以来我一直对六合之说中的五合感到难解,今谈一点粗浅看法。

首先谈外三合。外三合就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在练习中似乎感觉仅这三合不足以使外部动作完全合一,成为一个整劲。凌善清先生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中载岳武穆形意拳要论中有“左手与右足相合……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总之一动无不动,一合无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这里道出了全身要处处合,也就是说不只要“三合”。那为什么很多前辈都只提外“三合”呢?我想也许是外“三合”是外合之重点吧?其它也是要合的。

再谈内三合。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气与力合,让人费解,先看心与意合,心是什么?用有形之物来解释则为心脏,难道是心脏与意合?心脏是按自己特有的规律来跳动,无法用意来左右它,那用意来合心脏的跳动?显然说不通。如果用习惯来解释“心”,那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心思、心得、心里想、心中有数等等,但虽说在用字上都是“心”字,实际这些却都是大脑的活动,不是“心”在想是“脑”在想。意是什么呢?意就是意思、心思、意念等,这无非也是大脑的活动,既然心与意都是指同一大脑活动,那不就成了脑与脑合了吗?由此说心与意合很难作解。也许前辈们当初提出心与意合还有一种拳术中独特的解释?

再看气与力合。传统的内功拳所说的气不是指平常呼吸之气,而是指内气;力是指内功之力,称内力或内功,是由内气发放产生的力,不是后天血气之力。后天之力称为外力或拙力。刘殿琛先生在《形意拳术抉微》一书中写道:“气之表现者力也”,“有气方能有力,练武者苟舍其气则无须其力矣”。从老前辈论述中可以看出气是力之源,力是气之表现,力由气生,力就是气,它们本来就是一种东西,只不过一个是内在,一个是外显而已。一种东西还用谈合吗?形意拳前辈们在与人交手时并不见其“用力”,只是“轻轻一划”就使对方跌出丈余。这就是内劲,也就是气之所致。气与力合之说把气与力当作两种东西,那么在练拳时只有使用拙力去求与气相合了,这样就背离了形意拳之道。刘奇兰老前辈说:“此形意拳是变化气质之道。复还与初,非求后天血气之力也。”有人可能会问:不用拙力去与气合,内劲如何练出?请看郭云琛老前辈之说:练拳时按着规矩,顺应自然,不用劲而内劲自长,神形合一,内外一致,从容中道,不思而得矣。

依笔者之见,心与力其实就是意与气。可以把内三合简化为心意与气力合或意与气合。对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气与力合a,我以为的确应该画个问号,值得商榷。

本文观点是否有道理,望广大武术同好发表高见,共同探求传统武术之真谛。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