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杂技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魅力安庆之名人

杂技皇后夏菊花

夏菊花,女,1937年生,安徽潜山人。1950年定居武汉。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历任武汉杂技团演员,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副主席。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湖北省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

见到夏菊花时,她正在参与大型纪实电视剧《杂技皇后夏菊花》的拍摄工作。谈到她的杂技生涯,她立刻焕发出一个杂技大家的神采:“杂技仍是我的最爱,是我一生的追求!对这一部写我的纪实电视剧,我的要求是8个字:真实、可信、大气、好看。”

夏菊花是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是当代中国杂技艺术的领军人物。她对杂技艺术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她在全面继承顶技技巧的基础上,大胆创造了倒立夹碗过头的柔术与顶技结合的新颖技巧,突破了传承千年的古老形式,为当代中国杂技艺术树起了一座丰碑。

16岁卖艺易姓登台

夏菊花并不姓夏,她姓徐,出生在安徽潜山县双峰柳林街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5岁时,父母为生活所迫,将她送给了马戏班的夏老板,做“压子”之女,从此改姓为夏。

刚刚6岁,小菊花就被老板赶上了舞台,从演“摸爬滚打”之类的简单节目,到风驰电掣般的马术、爬上二十几尺高的竹竿顶端表演动作的登梯子等,开始了艰辛的卖艺生涯。在表演《空中飞人》时,老板用一根粗绳子系住她的辫子,升吊在半空荡秋千。每次演下来,小菊花都要昏迷一阵,用手一抓头,头发掉下一把。有一次演《爬高梯》,她从几丈高的梯顶上栽了下来,当场折断了锁骨,险些送掉了性命。

从舞台上下来,夏菊花还要给马戏团老板一家洗衣服、看孩子,稍有怠慢,就会遭来打骂。夏菊花的童年是在劳累、惊吓、悲苦和孤独中过来的。

夏菊花苦苦煎熬着、忍受着,终于迎来了解放。1950年初春,她一路高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由湖南衡阳来到了武汉,进了汉口“民众乐园”。她第一次穿上了簇新的彩衣,登上了人民的舞台。

2《柔术咬花》风靡神州

195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夏菊花在民众乐园的电影院里看了一部纪录苏联大马戏团的影片。影片中有一个用口叼花的柔术节目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演员柔似无骨的动作,优美的造型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一次两次、五次十次地钻到电影院里反复看,看着看着,银幕上精彩的柔术表演与隐埋在她心底的渴望与追求相碰撞,发出了异样的火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她问自己:“外国人能演柔术,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演吗?我能不能演?我能不能演得比外国人更好呢?”她决意要把这个绝技学到手。

柔术要咬花,这牙齿的功夫不练到家是不行的。几天后,她的养父为她在地板上挖了一个洞,然后将一根弯曲的铁杆插入洞中。养父指着铁杆顶端的一个铁头对菊花说:“这铁头就是将来演出的绢花,你必须天天用牙咬住铁头,一直到能自如地做出各种动作为止!”

用口齿与铁头作较量,这将是何等痛苦的训练呀!为了达到目标,菊花硬是天天咬铁头,咬得牙齿出血,疼痛难忍;还要做出下腰、掰腿等等难度极大的动作。特别是练“穿裆”——头部穿过两腿之间,要练到后腿贴背连手都插不进去方算成功。

杂技艺术是美的,但它的训练过程却是极端痛苦甚至残忍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向人的身体极限挑战。苦练半年后,夏菊花终于用泪水和血汗创造出了令观众叫绝的艺术奇迹。

《柔术咬花》的首场演出在武汉歌舞剧院的小剧场进行,当领导和观众看到舞台上的夏菊花整个身体卷成一个包菜形状咬花时,顿时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观众无不为这前所未见的高难动作而动容。

《柔术咬花》一炮打响,夏菊花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武汉三镇。几个星期后,有一个苏联专家代表团访汉,武汉文艺界举行了综合性文艺晚会,招待他们。夏菊花主演的《柔术咬花》让苏联“老大哥”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个个伸出大拇指称赞道:“好!好!好极了!”

从此,《柔术咬花》成为了中南局、湖北省及武汉市招待中外贵宾的必演节目,也是各种盛大庆典和综艺晚会上不可缺少的一出看家好戏。当时有一种说法:“到了武汉,没有看夏菊花的《柔术咬花》,算是白来了!”

1954年,夏菊花首演的《柔术咬花》拍成电影,风靡神州。那一年,她凭借《柔术咬花》赢得随团去朝鲜慰问演出的机会。一朝鲜老大妈看后,非要摸摸夏菊花有没有骨头,问她是不是经常喝醋,要不身体咋像叠被子似的倒翻过来?

3“顶碗皇后”誉满海外

此后几年,夏菊花开始利用自己柔术的特长,对杂技《顶碗》加以改革创新,创演“双层双飞燕顶碗”、“双层双飞燕拐子 顶碗”、“单层单飞燕拐子顶脚夹碗”等一系列高难技巧。这个新技巧,突破了顶碗历来固定于头部的传统,扩大了人体多部位的表演功能。专家们公认这一系列技术动作通常是由8至12岁的少年经过5年时间才能练成。而她只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在20岁时学成,令人难以置信。

1957年,夏菊花以《顶碗》节目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杂技比赛中获金质奖章。国外媒体称夏菊花为“顶碗皇后”。可惜的是,《顶碗》节目中的那些经典造型,现在也已无人能演了。

1960年,夏菊花把柔术与顶碗结合起来,第一次用脚面顶碗。

1963年她表演的双腿抬过后背,双脚夹碗向前伸出的动作再一次震惊了观众。这一年,《顶碗》被选入电影《春燕展翅》中,这标志着夏菊花的心血之作被载入中国杂技史册。

那时候,她曾经数十次赴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巴西、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访问演出。中国传统杂技中的《顶碗》由夏菊花改革创新后走向了世界。

此外,她还获得过苏丹艺术、文学与科学荣誉勋章、阿富汗政府独立勋章、柬埔寨一级艺术勋章、巴西国会勋章等。

古老的杂技艺术要想保持活力,持久发展,必须立足于创新。《顶碗》之所以誉满海外,正是出于夏菊花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和为艺术献身的牺牲精神,通过刻苦演练,最终创出了这套被誉为“东方奇迹”的绝技。

4“杂技外交”为国为民

“文革”中夏菊花遭受迫害,腰部受伤。1972年,夏菊花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杂技调演的最后一场表演后,第二天便被告知不能再演了。从此,夏菊花离开了承载了她近30年梦想与辉煌的杂技舞台。

然而,离开舞台的夏菊花并没有远离杂技。1981年10月,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鉴于夏菊花对杂技艺术的杰出贡献和海内外的广泛声誉,大会一致推选她为杂协主席。44岁的夏菊花成了全国文联所属8个协会中最年轻的主席,也是惟一的女主席。

夏菊花走马上任,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创办了《杂技与魔术》杂志,组织国际获奖节目观摩大会、筹建中国杂技学院,建设武汉杂技厅等。她还连年率团出访日本、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杂技艺术家,多年来,夏菊花在众多国际杂技大赛中担任评委,促进国际间杂技艺术交流。因而,夏菊花又有“杂技外交家”之称。

夏菊花还一直关注着杂技人才的培养与建设。1983年,她以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把艺术新星李丽萍推上国际杂坛,获得第九届摩纳哥国际杂技大赛惟一最高金奖“金小丑奖”。

1991年,身为国家评委的夏菊花,又精心安排安庆杂技团参加第14届巴黎“明日杂技节”。青年演员许梅花表演了拿手的《滚杯》,荣获惟一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

2004年夏菊花从艺60周年之际,她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对此,夏菊花淡淡一笑:“荣誉是对你的一种承认,更是一种激励。没有时代和人民做后盾,哪会有我的成就和荣誉?”她说自己闲不下来,就是想利用自己在杂技界的影响力,多为中国杂技做些事情,“争取把道路扫得更干净,让年轻人跑得更快一些”。

夏菊花艺术档案
1951年,随夏家班进入汉口民众乐园演出。
1953年,进入武汉市杂技团,练成《柔术咬花》。
1954年,应邀赴京拍电影《中国杂技艺术表演》,从此名扬全国。
1957年,参加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其《顶碗》获金质奖章。
1959年,获阿富汗政府独立勋章。
1960年,练成《顶碗》高难度动作“单层双飞燕”、“双层双飞燕拐子顶”、“衔水转顶”、“单手顶”、“脚面夹碗”。
1965年,与毛泽东主席合影。9月,随武汉杂技团到法国演出,被当地媒体誉为“顶碗皇后”,从此名扬世界。
1966年,被西哈努克亲王授予一级艺术勋章。
1978年,被授予巴西国会勋章。
1981年,当选为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被加拿大温尼伯市长授予“荣誉市民”。
1983年,第一次赴巴黎担任国际评委。12月,赴摩纳哥任第9届蒙特卡罗国际杂技比赛评委(后又多次担任国际杂技比赛评委)。
1984年,在兰州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中任评委会主任。
1988年,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技集》。9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
1991年,被编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安庆市人民政府授予“伯乐奖”。
1992年,武汉杂技厅建成。第一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举行,任评委会主席。
1995年,被苏丹共和国总统授予苏丹艺术、文学与科学荣誉勋章。
1997年,个人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2004年,从艺60周年之际,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