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在西北五省区杂技比赛中,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选送的节目《倒立》获得金奖。
一排砖结构的平房,外面刷着黄色的漆,这里就是坐落于团结路的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
进入这里可以看到,一面高约5米的荣誉墙上,摆放悬挂着数百个奖杯和奖状,映射出杂技团曾经的辉煌。
在6 日闭幕的第六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比赛中,该团的4 个小伙子凯迪尔丹·凯撒尔、木拉地力·阿地里、买尔旦·麦麦提、迪力亚尔·艾买尔表演的《担当》荣获唯一金奖,为这里又增加了一枚沉甸甸的荣耀。
坚守
奖杯是杂技团荣誉的见证,这离不开老一辈杂技演员的坚守。
1962 年出生的艾尼瓦·麦麦提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维吾尔族杂技艺术家,也是新疆第一个在全国和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杂技演员。
艾尼瓦最早学习的是手鼓,练习了六七个节目后,用维吾尔族传统乐器手鼓和沙巴依作为道具,创作了《手鼓沙巴依》,这个杂技节目演出者要把鼓向上扔,还要打出鼓点,并加入维吾尔族舞蹈,仅乐器就做了50多次。
1987 年,在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他获得了“编导银狮奖”、“表演银狮奖”。
这给了艾尼瓦极大的鼓励,此后他把杂技和吐鲁番的舞蹈结合起来,使杂技节目具有新疆特色和艺术性。
随后艾尼瓦创编的大型杂技音乐剧《你好,阿凡提》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艺术精品剧目、“天山文艺奖”、中国第九届艺术节“文华大奖特别奖”等十几项大奖,创下了全国杂技界和新疆艺术表演团体的多项第一。在国内外共演了400多场,成为新疆著名的文化品牌。
传承
新疆杂技在收获多项荣誉的同时,也存在高素质杂技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现任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团长的艾尼瓦说,团里骨干演员平均年龄为25岁,一般超过25岁就会面临淘汰。
2010 年5 月,自治区文化厅与上海马戏学校协商,委托上海马戏学校为新疆培养45名杂技表演人才。
今年是45 名学员在上海培训的第七年,学员木拉地力·阿地里说,他实现了初到上海的梦想:去蒙特卡洛参加国际杂技比赛,并拿回金奖为祖国争光。
其实在新疆,将民族元素和高难度的杂技表演结合已成了一种趋势,艾尼瓦说,这几年,新疆杂技不仅有创新的杂技技巧,还结合了音乐剧、戏剧,以及新疆舞蹈。
创新
在将优秀杂技人才送出去的同时,新疆还从传统杂技项目着手,挖掘潜力。
在杂技团门口,悬挂着这样一个牌子: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达瓦孜传承中心。
1990 年,政府将散落在民间的达瓦孜艺人改编成新疆杂技团的一个演出队,将达瓦孜从编排、节奏等各方面进行了创新提高。
2006 年“达瓦孜”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杂技团也成了“达瓦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从这里走出了5 次打破高空行走世界纪录、被誉为中国“高空王子”的著名艺人阿迪力·吾休尔,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被誉为“高空骄子”的阿布来提·麦君。
如今,喀纳斯、吐鲁番等地的旅游区均有达瓦孜表演,甚至在河南、深圳等地,达瓦孜表演也受到大家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