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武术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马国兴
什么是拳术的“内外家”?什么门派拳种是内家拳?什么门派拳种是外家拳?这些问题武术界一直有争论且无一致的答案。现笔者据自己的所知所识,对这一段公案再做一番论述。 拳术“内外”论 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外”论,这一点,是解释拳术中各种内外说的关键。拳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从中可知,古人视丹田一口气为“内”,筋骨皮为“外”,这就是传统拳术中“气、形”的内外论。拳术基础功夫的“内清虚、外脱换”,就是指“内气、外形”的艺境而说的。拳谚又云:“一阴一阳是为拳”,是说“拳”由一阴之外形、一阳之内气,内外相互为用而形成的,前贤说:“拳术之为用,气与形而已矣”,指的就是内气、外形的匹配合一。

内气:是修炼出来的一种物质,即“气沉丹田德润身”中所说的“德”。这种物质又被称为“真气、中气、浩然之气、精神、神明、内劲”等等, 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体现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发展。这种被我们现在称为“内气”的物质,在自身内有“升降涨渺”的功能,它是产生“拳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外形:筋、筋膜,具有伸缩拧转、聚张的功能,连结骨系的功能;骨、骨关节,有支承自身和转动伸缩的功能。我们通常称筋的功用为“筋劲”,称骨的功用为“骨力”,外形的各种攻防动作形态及其变换,皆为“筋劲、骨力”相互为用、相辅相成而为之的,它也是产生“拳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拳经云:“健顺参半”,即指内气、外形在生产攻防拳势时,各占一半的功能,所谓“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说的就是“内气、外形”各半的功能之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发挥内气、外形在攻防时在最佳功能。

而拳术中又以“内劲”为一阳,为君;外形的筋劲骨力为一阴,为臣。尽管“拳术之为用,气与形而已矣”,但在气形合一之拳势中,又确有内气、外形匹配合一侧重不同的区别。以内劲为主,统领筋劲骨力,君统臣,是尚内德为主顺天道的修为,俗称为“尚巧”之拳法;以筋劲骨力统领内劲,即用内劲强化筋劲骨力,臣统君,是尚外形筋劲骨力为主逆天道的修为,俗称“尚力”之拳法。两种拳法在功夫艺境、外在拳势风格及拳势效果上是不同的。这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自身内在的“内外”说法,它是我们弄清“,内家拳、外家拳”真正含义的一把钥匙。

内、外何以为“家”? 在现在的争论中,人们往往喜欢说“XX拳是外家拳、XX拳是内家拳”等等。而从上文可知,拳术的内外说,实是指自身内气、外形的匹配合一而言。若一定要以内、外家分之,则“以内劲为主,筋劲骨力为臣辅”的拳法,就是“内家拳”;“以筋劲骨力为主,内劲臣辅于筋劲骨力而强化之”的拳法,即为“外家拳”。所谓内家拳、外家拳的说法,不是指门派、拳种而言,而是指某一具体之人,是如何把内气与外形匹配合一而用“拳势”的(这很像我们平常说XX人是“花拳绣腿”,显然,花拳绣腿并不是指一个门派,也不是一个拳种,而是说此人的修炼水平)。“内家拳、外家拳”是为分辨一个人功夫修为而确立的概念,在这里,更为准确的说法应是“内家拳法”、“外家拳法”,此说更能准确地说明一个习拳之人是以“内劲为主的周身一家的功夫用拳势”还是以“筋劲骨力的周身一家的功夫用拳势”,即所谓的“尚巧”还是“尚力”。

以上对内外家的认知,并非笔者杜撰,而是源于众前贤的论述。

在《越女论剑》中有“道分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奇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这是对“以内劲为主,形体柔弱无骨”的内家拳法相当成熟的描述。

庄子论剑时说:“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也是说的“内家拳法”以静制动的攻防之道。

陈谱《刚柔·第十》中说:“夫拳术之用,气与势而已矣!然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科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此论最有力地证明了拳术有“内家拳法”和“外家拳法”的分别。

此段着重点明,拳术之用,为内气、外形匹配合一之拳势,然有用内气强化筋劲骨力的刚势拳法和用内气柔化形体柔弱无骨的柔势拳法的区别。刚势拳法以千斤破对手的百斤,柔势拳法以自己的百斤破对手的千斤,这是从刚柔角度,去分辨尚力的外家拳法(其特点是:以强化外形的筋劲骨力而又突出运用筋劲骨力的拳势为法)和尚巧的内家拳法(其特点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以突出内劲为主、外形为辅、内外合一的拳势为法)的区别。

由以上分析可知,所谓“内家拳”、“外家拳”,是指自身气、形修炼、运用各有主从的区别而说的,它不以拳种、门派而定,全在各人修为。

黄氏父子的记载及意义 我们现在所知,最早记录“内外家”概念的是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其中说:“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用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而黄宗羲之季子黄百家则在其所著《内家拳法》中进一步说:“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即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
黄氏父子在这里记录了这样的一段拳史:勇名天下、主于搏人的少林拳术,作为外家拳术的集中代表,其术“精”矣,但仍有被人“得而乘之”的弱点,精于少林拳术的张三丰,对这些弱点加以改进(复从而翻之),而创有别于少林的“以静制动,犯者应用即仆”的内家拳法。

这段外家拳法向内家拳法转化的过程,是否真是由张三丰完成的,本文不做讨论。需要关注的是:当时的少林拳术,究竟有哪些可以被人“得而乘之”的弱点,张三丰(或是其他什么人)做了哪些改进而使“犯者应手即仆”?

在此,首先需要知道当时张三丰们所要改进的少林拳是什么样的。黄宗羲只是说它“勇名天下,主于搏人”,其它细节则告阙如。为此笔得查阅了一些资料。在采录有数百种清人笔记的《清稗类钞》中记载有:“少林拳法有练功术,运气于筋肉,则脉络突起,筋如坚索,肉如韧革”;《郑板桥笔记》载:湖北魏子兆遇少林寺僧,授以练气运神之诀。魏习之数年,周身坚硬如铁,值运气时,气之所至,虽刀斧无能伤也。“两则资料所述拳法,很明显带有前文所述之崇尚筋劲骨力的外家拳法的特征。由于这些资料的年代距黄宗羲父子较近,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里所说的少林拳法,就是或者接近黄氏父子所说的少林拳法。正因为这种少林拳法“尚力”,所以它虽然不缺攻防招法变化运用并勇于搏人,但最大弊病是“受人之力”,从而使敌“得而乘之”,这也正是促使张三丰“复而翻之”的最重要原因。

那么,张三丰是如何改进少林拳法,使之由“外家”进入“内家”的呢?黄宗羲仅说了“以静制功”,黄百家所言则更让人难以捉摸。后人多从具体招法上寻其踪迹,然始终不得要领,以至徒生“诸葛亮木牛流马”之叹,甚至有人干脆认为这些都是“杜撰无稽”之说。而笔者根据前述“拳术内外论”这把钥匙,发现即使是文人谈拳,黄百家还是在其《内家拳术》记载的王征南所述之“十四忌”中,透露了一些线索。

“十四忌”认为:“所禁犯病法若干,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据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以上这些既然被视为“禁犯之病”,那么就应该有医治之法。黄百家虽然没有写出具体的医治方法,但起码从反而提出了“内家拳法” 对自身功夫的要求。如果我们试以现在人们所熟知的“以内劲为主的内家拳法”之各种方法,如虚领顶劲神贯顶、节节贯穿、中正安舒、沉肩坠肘、气沉丹田、虚胸实小腹、气贴背、拳打一阴一阳等等去医治上述诸病,就会发现唯此才是正确的方法,而这一点,已为黄氏父子之后兴起的太极、形意、八卦等所谓“内家拳”的拳功、拳理所普遍证明。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张三丰们“复从而翻之”的具体内容尚需要更多的史料才能分辨清楚。但不管怎样,探讨拳史上这次外家向内家的转变,不从“内劲”的动用变化上去研究,而只是苦苦寻找外形的一招一式,这在方向上就借了,多少年来徒劳无功是必然的。

从黄氏父子的记载中,我们知道了“内家”概念的提出,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发展中应需而生的产物,内家拳法的施招用手更尚巧妙,因其追求虚其形质,这在受敌之力上较之“尚力”的外家拳法更科学、合理,内家拳法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传统拳术功夫艺境有了“质”的变化。

从拳术历史的发展看内外家 从各种史料记载看,比较原始的徒手搏击之术,即讲求拳乃力胜的“筋劲骨力”,崇尚内气强化筋劲骨力而用于搏技之中,体现为“力大打力小,快打慢,强胜弱”,这就是黄百家说的“外家拳法”,也是王宗岳说的“旁门”功夫,又是陈氏说的“气强者取乎势之刚”的尚力派功夫。
而从越女论剑中“阴衰阳兴,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这类思想的产生至黄氏提出“内家拳法”这段历史,是拳术“尚巧”的发展时期,由黄氏提出内家拳法到王宗岳《太极拳论》的问世,是崇尚内劲的柔势派尚巧拳法的表现时期,也是传统拳术达到“拳道”的完成时期。而这最终的“拳道”之论述,是由杨氏和孙禄堂先生来完成的。孙先生的“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和来万法皆无用,形体应当似水流”这首“拳道”诗,是最终完善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的见证。而在实践上,陈、杨、武、孙等各太极拳门之理法、形意拳门的明、暗、化劲的修炼等等,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做了全面诠释。

拳术历史呈现的是:由初期崇尚内气强化筋劲骨力的外家拳法——崇尚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内家拳法——内劲、外形的虚实和成一“虚灵妙境”的“拳道”艺境,即“拳道合一”。而在实际上,这三种“拳法”,又都同时存在于各门派、拳种的习拳人之中,这是客观事实。

由以上可知,一个人修炼拳术攻防之道,欲达“拳道”,必须先修“崇尚内劲为主,形体柔弱无骨的尚巧派”的内家拳法,舍此必经之路,而想从外家拳法直入“虚灵妙境”是不可能的。

由以上还可知,以上三种“拳法”,虽然功夫艺境、内在机制有别,但都是“气、形”的内外合一而用,尽管层次高低不同,但都是传统的拳术功夫,这是不能否认的。外家尚力拳法是内家尚巧拳法的基础,尚巧的内家拳法是拳道功夫的基础。练功与实战较技的实践证明,许多门派、拳种都有自家的一套完整的“气形合一”的理法及攻防“尚巧”或“尚力”的微妙区别,论法不同,其理一也,只在习拳者自己追求而得,艺境高低全在自己为之。君子求诸己,习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知,“拳”是由内气、外形合一而用,所有门派、拳种的“拳”都是内、外合为一家的“拳”。没有“内家拳”、“外家拳”的区别,但有“内家拳法”和“外家拳法”之功夫艺境的区别。如:所谓的“少林拳为外家拳说”,如果按法而修,亦能得到“内家拳法”尚巧的功夫艺境,再进修而能达拳道艺境;而太极、八卦、形意等所谓“内家拳”,如以内气强化筋劲骨力为用者,也就成了“尚力的外家拳法”了。是修“外家拳法”还是修“内家拳法”,皆由习拳者自己把握。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