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方圆八百余里,古称其为参上山、太和山。据湖北省均县武当山山志有关记载:“内家拳发源于武当山,北宋道士张三峰练武功”。
武当拳,见于资料记载的有《拳经》一书与《功家秘法宝藏》手抄本。《拳经》中的“内家张三峰拳法”一章,介绍的就是武当六路拳术与十段锦,其作者为黄百家。黄从学于王征南,王是浙江鄞县人,为明清之间的内家拳名师。按黄百家的叙述,王征南所传的武当内家拳有五不传:一乃骨柔质纯者不传,二乃心险者不传,三乃好斗者不传,四乃狂酒者不传,五乃轻露者不传。
武当拳的精华为六路拳与十段锦。棋逢对手六路拳有歌诀曰: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传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撤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锤冲掳两翘插。其十段锦有歌诀曰: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断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八步韬在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黄百家曰:“六路与十段锦多相同处。大约六路练骨,使之能紧;十段锦紧后又使之放开。”又曰:“拳家惟斫。斫最重。斫有四种:滚斫、柳叶斫、十字斫、雷斫、而先生(指黄百家之师王征南)另有盘斫,则能以斫破斫。……”
《功家秘法宝藏》为清代“江南三大侠”(即:江宁大侠甘凤池、太湖大侠李魏、武当大侠邓钟山)之一的邓钟山所著。据《功家秘法宝藏·补遗》中载:“六路拳,乃功家南派精华,邓家拳法第一矣。”六路拳因其在技击(交手)中擅打、擅防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因而得名。
邓家武功与功家南派
明宣德年间(1426——1436),琥当山上隐居着一个姓邓的道人,就是目前有根可寻的邓家功法的最早传授人。其功法在传授中有首特殊的戒规:“传本家不传异姓,传儿子(包括儿媳)不传女儿。”邓钟山为邓家第九代传人。邓的性格与祖辈不大相同,他好周游,邓钟山遵守家规,对慕名求学者一律拒之不授。然而求教者中有数十人仍是真心所问,多年如一日殷勤服侍邓钟山。有个年长邓钟山十余岁的山东蓬莱武士李家年,对邓更有十二分殷勤。李家年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邓钟山能收自己的第六个称子——李老六为嫡传弟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于众人的一片诚心,加之邓钟山做功已成“整身”,无从配偶,故膝下无子。至此,邓钟山方才打破森严的家规,决定开创一个独特的门派,取名为——武当“功家南派”。
清代光绪七年(1882)冬,邓钟山先生应当朝两江总督左宗棠之聘,从湖北武当山来江宁府传艺。他开办学堂于仓巷桥(在江宁县境内),教弟子百余人,令其早晚练武,白日习文。据李松如回忆:邓钟山先生在仓巷桥所教授的百余名弟子中,武艺突出的有钟老八、杨拐子、姚中源等人。
武当功家南派之祖及该派历代传人
邓钟山约1851年出身于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一个世代习武的家庭。据其所著《功家秘法宝藏》自序:“吾乃湖北武当人氏,祖上九世为武,传至吾辈,功法完善,至精至粹至神,笔墨难述。”邓钟山的幼年、少年时代是在一心意练武做功的环境里度过的。他每夜子时垆无做软气功、硬气功、特绝技。下午则演练拳法,一天习武做功的时间长达八小时之多。邓钟山的青年时代,喜于同行“较技”,故使他的名声在当时武术界劢极一时。据李松如回忆:邓钟山老先生的武功异常高超,神乎其神。幼时曾见:邓老先生左手整天戴着“罩子”,此为五雷闪电手的“收雷藏电法”。大凡用此绝手取人,均无人敌之。邓钟山老先生能够隔空一米左右将碗内水扑出;能隔着三米开外将武功高超的对手击晕在地。
邓钟山老先生与当时政界的一些达官贵人交情甚深。据李松如、李钟奇回忆:幼年时曾见邓钟山老先生处有一条幅(该条幅后由邓赠给李老六,李又传给其长子李松如、弟子李钟奇),其条幅是左宗棠于清光绪七年冬,在两江总督制台衙门目睹了邓钟山老先生所著的《功家秘法宝藏》后,惊叹之余挥毫写下的,其书曰:“武坛一孤本,价值可连城,万贯不脱手,谁知传何人?”
邓钟山先生的晚年,大部分是在南京度过的。当时他居住在朝天宫、上浮桥两处,有嫡传弟子李老六终日相陪,李之长子李松如、弟子李钟奇服待,旁人难以接近。据李松如、李钟奇回忆:其时邓钟山老先生虽已有九十高龄,但鹤发童颜,身体甚佳。他高兴之时,还乘兴持械与弟子放对。他手持掸尘。打的是风波扫秦拳。有一次,邓老先生的开门弟子(即在仓巷桥开办学堂时所收的弟子)钟老八,仗其武功有了根基,可以抗坚迎锐,且力大无穷,便要与邓钟山老先生比试武功,当时观者较多,邓见其无礼,一怒之下便使出绝手——“五雷闪闪电手”他连“罩子”都没脱下,便照钟老八“出手”扑去,二人相隔一米开外,众人只见邓老先生体态异常,怒目切齿,左手向前一抬一抖,钟老八便击倒在地,两目紧闭,脸色苍白,约半个时辰后,方才苏醒过来。
邓钟山老先生九十五岁高龄时,其外甥赵石城从湖北武当山来信,求舅父到老家安享晚年。于是,邓钟山老先生谢绝众人的殷切挽留,独自一人赴湖北武当山而去。
黄春燕清道光年间江苏扬州人。祖上世代为书香门弟,并多有中状元或秀才者。其父黄彪曾做过文官,后因不满当政腐败,便愤然辞官返乡。黄春燕因随母亲来无锡迎接黄彪,中途出游太湖,遭强盗拦劫,而幸遇游侠赵石城相救,同时腐烂“练得高技可惩恶伸张”,便随赵石城同往江宁(今南京),拜邓钟山为师,被邓师定为截止当“功家南派”的嫡传开首弟子(即第一代传人),从而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技。黄春燕后与赵石城结为夫妻,生有一子,取名邓断侠。
赵石城清道光年间山东蓬莱人,其祖上代代习武。赵石城自幼得自家传,年少之时即习得一身好武艺。十六岁时便独身行侠江湖,遇不平之事则仗义相助。后又拜其舅父邓名贵山为师,入武当:功家南派“并被定为嫡传开首弟子,从而如虎添翼。
李老六即李德贵,因其排行第六,故名。李为山东人氏,祖上世代以行武保镖为业,其父李家年,武术圈内称之:李半边”(即在半个山东都有名望)曾作过当朝的宫廷镖师。李老六自幼随父习武并经常出入宫宦要人处,使他自小就见得大世面。李老六在其自序中曰:“长至一十二岁,吾父思道:‘孩儿如此随身走南荡北不为是处;乃须觅一明(名)师授他武技,安居演习,日后方有发迹之时,尚不负为父的一十二年抚养。’故将吾送至邓钟山老先生处……允邓老先生开恩,定吾为武当‘功家南派’嫡传一世弟子尽传武技。”李老六自得到武当“功家南派”武功秘法后,足不出门,勤学苦练十三年,练功成并名冠昔日的金陵(今南京)武术界。
邓继侠武当“功家南派”嫡传二世弟子。山东蓬莱人氏。其父母赵石城、黄春燕皆为武当“功家面派”的嫡传一世弟子。邓继侠自幼便随父母练“圈内”武功,深得全盘嫡传精奥。
李义侠、李燕侠,武当“功家南派”嫡传二世弟子。江宁(南京)人氏,为兄妹二人。他俩自出生后即被赵石城、黄春燕作为义子收养,并定为武当“功家南派”嫡传二世弟子,尽传“圈内”武功。通过十八年的勤学苦练,终于大功告成。从此“江南双侠”之名风靡一时。
李松如、李钟奇武当“功家南派”嫡传二世弟子。李松如(李老六之长子)系山东蓬莱人氏,清光绪年间人。李钟奇(李老六之北子)系河南人氏,清光绪年间人。他俩自幼得李老六真传,世称真为“武坛隐叟”、“武坛二老”。
武当功家南派拳法综述
1.武当六路拳 该拳因城技击中擅打、擅防前、后、左、右、上、下六方,且“交手”时划出六线并按六线六个方位(每一个方位有一趟拳路。即:一路进招拳,二路倒阵拳,三路左斜拳,四路右斜拳,五路通天拳,六路卧地拳)出击,故名。六路拳共有三十六个适于进攻与防守的主架(每一个主架尚可化出六个小架),它讲究实用,无“加花”(术语。即玩起套路时架与架之间的衔接动作。)之处,且每架皆含精奥的攻防技术在内。故《功家秘法宝藏·补遗》六路拳图说中曰:“一缩形周身无缝隙,一撒臂通身皆有手”。“拉大架犹如铺天盖地,使小式则为仙人变形”。“一出手便知高低”。“六路拳,乃功家南派之精华,邓家拳法第一矣”。六路拳刁钻古怪,软硬相兼,软时如绵里裹针,硬时似钢刀如刃。演练此拳分大、中、小三种架子一一大架扑敌,令其惊怯后退;中架待敌,令其捉摸不定;小架绕敌,令其昏昏然然。
2.洪门拳 该拳系邓钟山老先生在江宁府传艺时教授随从的一名仆人演练的一套拳术,因其仆人姓洪,又以看守学堂的大门为生,故邓老先生允其仆人为该拳起名为“范例门拳”。洪门拳有三十六个适于戟与防守的架子。演练此拳分大、小二个架子一一大架绕手划臂,起脚转腿,大开小合,气势磅礴;小架拦手搁臂,转步藏腿,小开,小合招式严谨。洪门拳的技击性较强,其在“交手”中讲究“以静待动,以缓制快,以柔克刚,以软化硬”。“一招发敌,便知高低”。故《功家秘法宝藏·补遗》“范例门拳图说”中曰“”洪门拳,乃邓家拳法第二矣”。
3.醉八仙:该法因其假托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蓝采荷、张果老、铁拐李八仙诸形(态)演之,故名。醉八仙共有用语个架子,每个大架子化出八个小架。故术语曰:“八仙者,化架则为八八六十四矣”。大凡演练醉八仙者,均须跳起(身子)并以头、肩、背、腰等部位跌地,故术语乃谓之“醉八仙”。
4.孟珠下海:该法因其假托得道成仙的武当神人孟珠——下海擒妖捉怪并与“四海龙王”所辖兵将相遇诸形(态)演之,而名。孟珠下海共有八个架子。大凡演练孟珠下海者,昀须站在高处(特制器械上)并跃起以头、肩、背、臂等部位栽地,故要语乃谓之“栽孟珠下海”。
5.四门刀:该刀法因其在与敌“较技”的“观阵”中立出四个“金鸡独立”的“门户”而得名。四门刀共有十六个适于进攻与防守的架子。《功家秘法宝藏·补遗》“四门刀图说:中曰:”悟其真谛,其妙无穷。”四门刀在演练时摆“大架:(拉开架子,大开大合),而“较”时则用“小架”(缩形小身,舍其架子)。四门刀法自燕尾单刀中摘来,邓钟山老先生云:“四门刀法,乃吾游侠三省与敌较技中悟出,其架皆出自祖传文雁尾单刀”。
6.戒刀: 该刀法因其在与敌“较技”中取敌但又不得“杀生”而名。戒刀共有十六个适于进攻的架子。邓钟山老先生云:“戒刀之法,皆雁尾单刀中来。何为戒刀?戒刀者,乃寻常双双佩于腰际,此谓之不得随意妄开杀机。”戒刀在演练时须“单架(摘选架子)处长(反复)演”,与敌“较技”中“出手便知高低”。
雁尾单刀:该刀因“贮时形如雁之尾部故名。雁尾单刀共有三十六个架子。其架能大能小、能快能慢、宜攻宜守,变化无穷。《功家秘法宝藏·补遗》“雁尾单刀图说”中载:“雁尾出势一条枪,七星绞手把内缠;……任伊千变万化来,玩起雁尾态安然”。邓钟山老先生称其为“行侠义必备刀法”。
7.四门枪:该枪法因其在与敌“较技”的“观阵”中立出四个“金鸡独立”的“门户”,故名,四门枪共有十六个适于进攻与防守的架子。《功家秘法宝藏·补遗》“四门枪图说”中载曰:“诀云‘四门枪法,专扎三盘,一盘取上,二盘扎中,三盘探下’。”四门枪演练时摆“大架”,而“较技”时则用“中架”。四门枪法自雁门神枪中摘来。邓钟山老先生曰:“四门枪法,乃吾游侠三省,与敌较技中悟出。其架皆出祖传之雁门神枪。”
8.雁门神枪,该枪法因其在与敌“较技”中拉架摆出“大雁斜展翘”的“门户”,故名。雁门神枪共有三十六个适于进攻与防守的架子。其架攻中有防,防亦夹攻。大凡应敌,架子忽大忽小,身形恍惚,变异非常,令人甚难捉摸。雁门神枪中,枪枪属绝法,“若与其较技绵无可避之,立中仆地。”特别是该法三十六绝枪中的首绝——“金鸡三点头”更是令人防不胜防。
9.八仙剑:该剑因其假托八仙诸形(态),且右手操剑(左手操各种器械)演之,而名。八仙剑共有八个架子,其术语乃谓之“八大架”。大凡练八仙剑者,均须以静待动,以软牵硬,以慢化快,以柔克刚,以刚取敌。
10.浑元铁棍:该棍因其使棍者双手阴阳而握得名。浑元铁棍共有二十五个适于进攻与防守的架子。其架(棍法)攻中有防,防亦夹攻。《功家秘法宝藏·补遗》“混元铁棍图说”中载:“家谱(即邓家混元铁棍谱)云,棍舞天地动,横扫千万军”。
11.板凳拳该拳因其练者单手或双手持长板凳打出一些戟的招式,故名。板凳拳共有三十六个适于进攻的架子——其主要作用是应用与硬气功类桶子法的“对排”(术语。好二人持械相互猛击对方身体的各个部位)。另该拳亦可“加花”作单人演练。
12.云帚拳:该拳因其演练时手执寻帚(特制器械)作以云动为主的动作,故名。云帚拳共有三十六个适于进攻与防守的架子。《功家秘法宝藏·补遗》“云帚拳图说”中载:“演练时云帚……如撒天罗地网。其善软不善硬、善缓不善急。交手……以柔克刚矣。”
13.春秋大刀:该刀法因其借托三国时期关云长所传,所谓“留下偃月写春秋”之意,而得名。春秋大刀共有九个主要架子,可“合化”(分出)八十一个架子。
14.风波扫秦:该拳法因“演者执绰尘指之,形若风扫秦王”,故名。风波扫秦共有一下六个适于进攻与防守的架子。其作用为:搅敌“神”化其“劲”助“出手”。
15.鸳鸯镖:该镖因其“发之成双”,故名。鸳鸯镖共有十六种出击手法。《功家秘法宝藏·补遗》“鸳鸯镖图说”中载:“鸳鸯镖,可挺身发之,斜身发之……明发之,暗发之。”
16.梅花针:该针因其“发之形如五朵梅花,故名”。梅花针共有二十五种出击法。《功家秘法宝藏·补遗》“梅花针图说”中载:“梅花针,可跃身发之,蹲身发之……单发之,合发之,连发之.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