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极势:甲、乙两人相对站立(甲为上衣胸前有单线者,乙为上衣胸前有双线横衣扣者),双足并拢,足尖正直向前(身居正北、正东,面向正南、正西方向,另者相反,二人相对行拳);上颌下裹,沉肩涵胸,脊背撑圆,双手握呈“开口拳”(勿握实,手中呈通状),沉垂于身下两侧,舌抵上腭,畅腔行气,双目平视,齿扣颌收,两足踏实,足心空悬,五趾抓地,凝神敛意,心无旁鹜,自然而发。甲为上方,乙为下方,开拳起势。甲乙间距3—5米或4—6米,或据场地而择。附图1:无极势动作。
二、双羊顶肘势:双足不动,双肩平行向前,上方伸撑抬起,旋曲肘挑挂,两拳化掌落于耳门处护之,掌心向下,力贯肘尖,同时双肘向前撑顶。
要点:挑臂回挂,进身发肘向身前上方顶撞,熔防御、攻击为一体,攻击定要快速、准狠,劲力要脆,近身挨撞为主,挂臂上挑务必使劲力贯充于自己小臂的前部上端。实战中应付对手突发拳掌攻击我之头部和面喉之际,迎身挑拳挂臂并闯步敛身护住自身头部和耳门处反击;下以落足跺踏和盘别撞摔,并发肘向前顶打对手心胸处的心坎穴、乳根穴、黑虎偷心穴部位,并可以头撞肩靠来攻击;继尔落臂掌拳向下劈搓磕对手的耳门、太阳穴、颈动脉窦处或掸抽其面门、砸点戳其双目而制之(若对手以反背拳、搜打等方法攻击我时,当以掌面掩护,拢住自己头顶的上星穴、元宫穴处挺肘顶打之)。附图2:挑臂前出动作。附图3:双肘向前顶击动作。
三、抱拳行礼:紧接上势,身立不动,两掌外翻以掌背从上向下掸拂己前胸衣襟,而后两掌由下向上,沿身体两侧抬至胸前,右手仍为立拳,右手握呈拳相抱,呈作揖之势行礼拳,再缓缓自然地向身前推撑,与肩部高度相致,两足相并仍不动。
要点:八极拳法的起落拳势,均讲究左手握拳右手立掌,两手相抱行拳礼。并视右拳左掌为“恶”也。故尔,研练八极拳的时候,务必事先讲清楚,并时时牢记。附图4:左拳右掌相抱动作。附图5:抱拳行礼动作。
四、起势:双手握呈“开口拳”状,回收于自身胸前,再由下方徐徐往上翻拧至胸上方处,双拳平行向前推撑;同时双腿缓缓自然下蹲踞,呈并步曲立之势。
要点:动作当从容不迫,英气盈身,含锋不露,警觉而沉稳,拙静且泰然,与向前顶撑出的双拳同步,身体向下蹲缓缓沉曲立,内劲沉贯,通彻于身,缩涵拔提,顶裹相致,呈箭扣于弦上待发之势。附图6:起拳势动作。
五、百将无敌势(左):甲、乙共同相对演练,各自向身前方提引右足前进半步,即上左足呈左四六步(前腿、足负身体十分之四的重量,后腿足负身体十分之六的重量);右拳臂向前探引,旋向后拉撑,挎拳于腰际;左拳自右拳腕上端前顶撑穿,伸直手臂,拳眼向上或稍向前上方提顶,但不可交于己肩)。
要点:周身内敛、放松、神志充沛,劲力饱满,似弓满待发之矢。双目平视前方,拳顶臂拉、肩撑,身沉协调,有致,面容平静,泰然自若。此势具有技击和养生的双层意义(参见《八极拳法长寿健体之功效》一文)。附图7:甲、乙相对之万将无敌势动作。
六、甲—前跃掼击势(右):提左足向前直行一大步,右足紧随跟出,落足于左腿之后方,以向下跺足而发力蹬地顶膝上一大步,左足随之相跟而吞步,站呈马步势,身体同时向左拧转,以左臂、肘、肩后拉并摆腰坐身之力,右臂向前,侧方向运动掼击(与对面乙的手臂相撞掼);左拳、臂于后,拉挎于腰间待机。
乙—前迎掼击势(右):与甲动作相同,上步前迎身而与甲之手臂掼打并滚拧磕击。
要点:双方以拧腰转体、蹬足发力、手臂后拉而旋拧向前方掼击,高度约与腹上胸下相致,其劲力贯于右小臂上端尺骨部位;乙拧腰坐胯而迎击,与之相掼磕碰、滚搓部位相同。双方之左侧肢体的臂肘向后拉拽而助力掼击。对打练习时,甲、乙二人的相对站立之中踞,可因场地大小而宜,不必过于局限场地的大小和拳路的要求,悉练后当因势而化在现有训练和场地条件练功。
击法提示:交手应用中,此势为“甩裆”打法,即以拳臂甩打、掼击对手的腰、裆部位或截滚手臂、磕击其攻击我之肢体,或以掼化提打对手海底穴、中极穴等部位,另挡向前、上推扶,掩己身的空当处,讲究出手必得,上手不空,前引下打,下出上掩,不丢不失。
注意;二人手臂相掼击打出滚裹磕搓,培养爆发劲力和手臂坚硬度。功法“铁臂功法”,搂桩打桩磕桩,可活步和死步练。凡练八极拳,无不研究练习之。左右均要练到,切勿重此失彼。附图8:向前跃步双方接近动作。附图9:甲、乙小臂掼击动作(右)。
七、甲—翻臂上掼势(右):右足前引半步,仍为马步势;身体向上提拔,拧转抖腰沉胯,以其反作用劲力,右手臂以小臂之外端自下向上方掼击,左臂,肩、肘后拉助力,左拳仍挎于腰际待机。
乙—撤滑迎掼击势(右):双足活络,左足引先,右足相随,往身后撤滑半步,还为马步势,身体拧转向右,提劲以右小臂之外端,蹬足发动向身前上方迎甲之手臂掼击,左臂、肩、肘与之合力后拉挣以助。
要点:拧身抖劲,提拔上掼,气沉步实,转体掼打,以气催力,甲、乙动作协调一致。注意步要活络,前进、后撤不可高过提足,切记:“八极、八极,足不离地”。又:“四六不丁八,进退靠趾滑”。
击法提示:上掼打为穿打及背捶、胯打的关键动作,变化之根本,以攻击对手头顶元宫穴和太阳穴、耳门、面门等要害部位为主,并可打出横向劲力,以打摔结合制人。注意:应用时出手“补手”,自掩己胸、助胁部位,勿丢勿舍。另一层意为迎挂对手攻击之手臂,以滚搓摧之,御其正面、侧面的攻击,并出肘顶、臂砸反击制之,并注意自掩要害。“搂桩”等功法,作用于练己小臂外侧尺桡骨部位的硬性适应度,练习注意在接触对手肢体时突加速度,发力袭掼以加大掼打动力,旨在摧伤对手肢体,进而制之。附图10:甲乙翻臂掼击动作。
八、甲—落臂滚磕势(右):双足向前滑行排行半步,为马步势,身沉劲坠,拧腰蹬足,右手臂自上方向下外方垂下滚拧、掼搓、磕摔、力掼于右小臂下端之桡骨部位;左臂肘后拉助力,拳挎于腰间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