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是指在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下,或在突然发生的危险、恐怖威胁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处于应激状态中,有的人会表现出意识活动受抑制而呆若木鸡,有的人惊慌失措,做出反常、笨拙甚至与意愿相违背的举动,有的人自诩从小习武,确也终日操练,自我感觉特别好,一旦临敌却浑身哆嗦,不明不白地手脚不听使唤,往日豪侠之气荡然无存;有的人则能够紧急激活整个神经系统,把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动作反应异常敏捷,能够集中全身心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应对紧张局面。——在练与战之间,仿佛总有一堵看不见摸不着的玄关在隔挡着我们,在这堵玄关面前,不少人能练、能演却不能战,嘴上打拳三合六合了不得,当真遇上肉搏,全没了一胆二力三功夫。
俗话虽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但是,艺高与胆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在艺与胆之间,还必须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成熟过程。实战功夫既在拳里,却又在拳外,换言之,我们不可能鹜求艺高便自然而然地胆大,进而达到胆大艺更高的境界。艺和胆不仅要在拳里练,更要在拳外练,这就是螳螂拳所强调的:改造并重建人体的实战应激反应系统。
在应激状态下,人究竟会怎样行动,主要取决于人的个性特征、意志品质、生活经历和所接受过的训练,以及有没有在类似情况下的应变行动经验等。在普通情况下,外界的各种刺激是通过人体相关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进入大脑,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将相应的指令通过传出神经指挥相关的效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但是,在实战情况下,特别是面对实战瞬间突发的紧张局面,外界的刺激通过人体相关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后,往往并不完整或并不完全地经过大脑进行理智分析,而是直接通过脊髓反射弧,激活条件反射系统,通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以条件反射方式直接对外界作出反应。从该意义上说,脊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在动物界,许多猛兽的大脑并不发达,但它们的捕食、搏击技艺却很精湛合理,它们靠的是脊髓神经支配下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划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反射,但这种划分只是从类别特征上所作的相对意义上的划分,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反射其实是一个有机统一,两者互相交叉,有时甚至是包含关系。无条件反射只是在第一次出现时才是名副其实的无条件反射,尔后的每一次出现,都与已有的条件反射有关,而条件反射归根到底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条件反射系统是在潜移默化的重复刺激和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可塑的,其可塑性也就是螳螂拳赖以建立实战应激反应系统的生理根据。
但是,这还不够,螳螂拳之所以能够以条件反射的形式建立起实战应激反应系统,还取决于螳螂拳自身的一些特点:第一,螳螂拳是在战乱年代从实战中来,还到实战中去而创立、发展的实战性极强的拳种,经历反复的实战检验,其动作具有极强的刺激兴奋性,适合于人体的神经应激兴奋活动;第二,螳螂拳的技击动作是因应人们在应激状态下所表现的条件反射规律和特点而设计的,螳螂拳的技击动作组合、动作连接和组合变换所体现的出手连招,回手不空,招连招变技术,并不是简单地将若干动作凑合一起,而是因循于人们的条件反射普遍规律;第三,螳螂拳独特的训练内容、训练程序和方法,符合人体条件反射系统建立过程的生理原则和人体运动原则。由于螳螂拳的自身特点适配于人体的条件反射机能,因此,两者具有紧密的兼容性。
螳螂拳实战应激反应系统的建立过程依循:理性认知——运动知觉——运动感知——识辨归纳——机会刺激——拳意融合六个环节,是心理发展和运动发展的动态结合和循环提升。
(一)理性认知。螳螂拳是一门研究和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运动学问和搏击技艺,因此,她理所当然地必须研究和认识人的属性,并在技击中加以科学的应用,包括对人的生理属性、运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研究。理性认知,就是从人体解剖学、人体结构力学、运动生物力学、人类行为学和体态语言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去认识人的社会属性、生理属性和由生理属性所决定的人类独有的运动属性,透过运动属性,进而认识并掌握当中具有技击意义的机会信息。拳谚说:“拳家一落眼,便知深和浅”,在螳螂拳的眼、步、身、手、脚法中,眼法是极其重要的技法,居于首位。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注点和理解选择,正如小孩子看苹果认为苹果是圆的和甜的,主妇看苹果计较的是多少钱一斤,农民看苹果关注的是收成和卖价,科学家看苹果研究的是营养价值。螳螂拳的理性认知就是要培养和运用专业眼光去看技击门道和拳路变化,毫无疑问,她必须吸收并借助于现代运动科学理论和多学科的知识成果的支持,从而对螳螂拳的传统理论和经验进行诠释、继承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