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武术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明晓东
夜梦鬼城巧遇王芗斋

绿野山人 明晓东

余十五岁学松静气功,后改学王芗斋的拳道。练松静气功年余,加上中药调节阴阳,竟从此极少做梦,甚或根本无梦境,虽无气功之“神奇效应”,倒也落得个清静。近日忽一夜偶做奇梦,在四川省丰都县名山鬼城遇上王芗斋祖师,千年奇缘,机不可失,立即上前请教拳道精髓。现将与芗斋祖师的梦中对话回忆如下,仅供同仁或笑谈、或参考之。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四年的最末一天的夜晚,余看完精彩的电视节目之后,洗涮完毕,款款入睡。忽觉身不由己,飘然飞往鬼城丰都,到达名山顶端,按下云头。行不数步,忽见前面有一行人,步态酷似鸭鹅摇行,身材清高,甚为眼熟,便恭身上前招呼之。

晓东:咦,前面那位长者莫非是芗斋祖师吧?

芗斋:正是。汝是何方游客?

晓东:余乃您弟子的弟子的弟子,姓明名晓东,字号绿野山人也。

芗斋:吾之弟子千万,汝是谁的传人?

晓东:余可说是您的谪传弟子,也可说是您千万弟子的传人。

芗斋:此话怎讲?

晓东:余十年来,拜读了您的许多著作,从中吸取了不少精华,可谓得您“真传”;但许多深奥精妙之处又请教了您的不少弟子,更多的是从他们所发表的心得文章中得以“再传”,又可谓“弟子的弟子的弟子”。总之,您与余是有缘之人,重在学习和研究您的拳道精髓,使之发扬光大,造福人类,辈份是不重要的。

芗斋:哈……。汝言甚有道理,正合吾创拳之初衷: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神明体健,利国利群。既然汝与吾有其缘份,那咱们就以道友相称吧。

晓东:承蒙师祖不弃,晚辈恭听您的教诲。师祖,难得与您相见一次,这次务必将心中诸多疑难一一请教,敬请您老人家万勿推辞,给予指点迷津。

芗斋:老朽尽量满足小友之要求。

晓东:首先,余想知道当年您对汝拳怎样定名称的,为何如今“意拳”、“大成拳”争论不休,如何是好?

芗斋:早期称为意拳,后来人们认为称“大成拳”更为确切些,也就顺其自然了。拳名仅乃一符号罢了,便于向社会推广,何必执着!看人家太极拳,首创者陈氏,后分支杨、武、吴、孙四派,一树五枝,可没谁争拳名,争正宗。天下大势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吾拳现分“意拳”、“大成拳”,发展下去,与其它拳种相互渗透、吸取,也可能再分出若干支,若干年后,也可能再汇总一家,那时可就是更高层次的吾拳了,也就如原始共产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逐代进化,这又何尝不好呢!

晓东:师祖一言,高瞻远瞩,道理深刻,令余困惑顿消,听师祖之言,经三十余年的进修,师祖的功夫又更上一层楼喽?

芗斋:学无止境嘛,时代在前进,吾不进岂不为汝等后辈笑话吗?哈……。
晓东:您老真是虚怀若谷,老当益壮,奋斗不止,真令余等后学感慨不已!

师祖,如今后学都对您的著作有莫测高深之惑,当年您为何不从最初级的功法写起。

芗斋:因吾当年著书立说之时,已功至上层,且来向吾学拳之人大都是具有相当功夫的,经过一番比试败北后方投入吾门下,对他们授拳就从高一点的层次开始。所谓“高一点的层次”是指意念高一点,其桩架仍是汝等现在所学的两脚开立的混元养生桩。现在想来,当年所著对初学者是有所忽略,不过,吾之早年著作《意拳正轨》中所提的“筋长力大”、“筋藏力,骨生棱”就是初学者的必经之途。但正象小友前面所言,要成为吾“弟子的弟子的弟子”方可大成。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采百家之长,使之相互参照,融会贯通,就可从不同角度洞悉吾拳之奥妙,这样,将万河汇海,功至道成矣。

晓东:师祖之言极是。不过,您又经三十余年修练,功夫更加神化,可否有捷径之法秘授于余。

芗斋:吾确有更捷径之法,且养生、技击融为一桩。但需申明,同样一法,能适应一部分人,但对另一部分人可不一定适应,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方治百病,倒是百方可治一病。所谓的法,说穿了只不过是练功的一种模式,当懂得了练功的原理原则,各人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模式。模式不过是一念代万念罢了,不可执着。一旦定下适宜自己的模式,则行、住、坐、卧都略存模式之形态之意,以避免杂念的干扰(这仅指初学者而言)。模式有内外之分,外模式既是桩形,内模式则是意念,一定的桩形结合适宜的意念,形神合一,方可有得。但一切还是重在悟理。

晓东:不知余悟性如何,但请师祖先与传授,待余记下,日后细细体认,或者公开于世,让同仁们去探讨、深究,以不枉与您的一番缘分。

另请师祖最好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授之,以便余好向武友们转述。

芗斋:甚好。吾看汝为人忠厚豪爽,志向远大,且详与汝叙之。

首先需向小友讲明吾拳与气功之区别。许多人认为拳与气功一是站着练,一是盘坐练而已。其实质呢,两者大相径庭。气功讲究“松静自然”。就这“松”、“静”二字,成就了许多人,也坑害了许多人。一些人一味地“松”,结果懈得柔弱无力;一些人拼命追求“静”,异想天开,企图成为特异功能大师,出人头地,岂不知树欲静而风不止,要么越追越烦燥,甚至走火入魔;要么坠入枯禅,空之又空,以至性格孤癖,冷酷无情。今日吾授混元养生桩一法与汝,不去思“松”虑“静”,按此法要去练,只要肯下功夫,不去追求,自将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

首层功夫:首先按平步混元桩站立,其间架形态,与世传动作相同,只是内在意念有所不同而已。

第一步:设想有一寸余宽的橡皮圈,套在脖子大椎穴上,下至膝部,再双脚穿踏于圈内,用力踩在地上,两脚分开肩宽,两膝微曲,上体微前倾,命门后突,小腹与骶骨下沉,大椎上拔,重在拉拔脊柱,这样脚掌与大椎(颈部)就产生了上下争力。注意:只是假想,但必须真切,好似确有此物上下争拉,脚向下踩,橡皮筋向上拉,脖子向上拔。当此争力感受到后,一步功成。

第二步:设想双方环抱一个圆圈(初学者设想抱一个圆圈,功深后可设想抱铁球、地球或立体圆柱等物),当双手抱托不起时,加上一条寸余宽的橡皮圈,上部仍挂套在颈部大椎穴上,下部环套在双手腕上。这样,因环抱着圆物,就自然产生了身体的前、后、左、右争力,加之第一步功的上下争力,也就产生了六面混元争力。注意:双手臂内侧以及胸、腹部、双腿的内侧都要有向内卷抱之意,然而双手臂的外侧以及腰、背部、双腿的外侧都要有向外绷撑之意,重在向内,抱七撑三。抱七撑三不是说抱七分力,撑三分力,而是说意想卷抱的时间多一些,不时也意想一下身体的外部有绷弹之劲。此阶段对三角力有初步的体认(大椎与双手之间相争)。

第三步:设想口、眉心各有一条橡皮筋联于两手所环抱的圆圈的中央前沿,以此提高对重物的提拉力感,更主要在于增强头部的争拉力。同时设想双腕部至两脚踝部各有一条橡皮筋拉扯着,以对抗口、眉心橡皮筋的拉扯力。如此,全身内部空洞无物,全身内侧都有其向内卷抱之意,全身外部都有其向外绷弹之意,上下、左右、前后都有相互争拉之意。如一时三种意念不能互顾,可依次逐一体认,最终一念则各种力感同存。同时肩若挑担,左右横撑,脊柱挺拔,使之以大椎为中心产生“十字力”,此阶段打通人体的重要穴位是“大椎”、“命门”,并对三角力有更深刻的体认。如:两臂、两腿都成钝角形,两臂与大椎、躯干与下肢,加上无形的意念中的三角橡皮筋,使身体无处不产生三角力。进一步则可意想身体象老丝瓜瓤一般,组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网络系统,并且所有橡皮筋既有拉扯力,同时也具有支撑力,这样才易体会矛盾争力。

另需注意:所谓橡皮筋拉着的部位,不可太清楚、执着,大概有其意即可。

二层功夫:以上三步功,有悟性者很快就可体认到,悟性差者,不要性急、气馁,一步一步地细心、慢慢地去体认。但真正将全身之筋拉成整体则非一日之功。

当三步功都体认到后,则当“自身已具备,反向身外求”。可进一步作如下设想:保持上述模式沉浸于舒适的“水”中静待,逐渐消失间架以及自我,感到自己融化于“水”中,消失六面争力。犹如将虚无的肉体搭放在略有形的间架上。此阶段最为重要,它将使汝真正进入意念境界,逐渐深入奥妙之地。因所谓的“水”并不真是水,而是一种微弱、朦胧、浑沌、模糊、虚无的感觉,说简单点即是“道”,能否悟出这个“水”(道)是一个人能否进入更高层次的标志。汝开始不能体认“道”,可假想一种无形无象的物体,即所谓的“水”。必须提醒汝,要善于在功中把握瞬间的“道”之感觉,因它往往非常微弱、微妙,往往瞬间即消失,汝需不断地强化它。它实质上是一种静养功夫,一味地拉扯筋骨,易僵而执着,以至于枯索无味,必须与静养相结合,从而温养肌肉、内脏,舒通经络,和其气血。此阶段体内将会有各种微妙的感觉,有真正的生理变化,易筋、易骨、易髓似乎不知不觉地在进行,体内许多地方有疼痛,麻胀等不舒服的反应,这正是打通经络,自我疗疾的好现象。此刻要注意将一切体内的变化感觉进行肯定,决不能无故自我怀疑、否定。同时要善于把握虚实的临界线,似乎一切感觉是真的,又近乎虚幻,好象最快的刀刃,其锋界于似有若无之间,实有则其刃太钝,虚无则刀不存在。在虚与实、有与无之临界的状态中,就易体认出“道”。此时“松”而保持模式间架,“静”而不断体认感觉,既能感知外界的一切,也能不受外界一切的干扰,真可谓不求“松”、“静”而自然松静。

注意:这里的感知,是用意识去知觉内、外环境,既吾过去常说的“寻天簌”。但一定是内外合一而感知,执着于外则“离开己身”,执着于内则“执着己身”,将体内、外环境分开,是不对的,要统一于一体。

三层功夫:当第二层功夫的圆融之感真切有效后,可进一步加强形体、意念的锻炼。对形体锻炼的要求是:“筋绷肌松”,即逐步加强筋骨的拉伸量,使全身筋骨、脊椎、胸肋等从一个中心(人体总重心)向前后、左右、上下六面争拉;同时使肌肉(皮)高度放松,形成“肌松筋紧”的一对矛盾状态。这好比将绷紧的钢缆外面扎包上棉花一般,轻触柔软舒松,稍用力就被反弹回来。我们知道,打击一个物体,首先打击物要比被打击物坚硬,才会对被打击物造成毁损,就犹如同样重的一吨物体,一吨棉花对物体的撞击就远没有一吨铁的毁击程度大。吾拳就是通过站桩对其间架进行质的改造,在松—紧—松—紧的循环往复中,逐渐提高全身肌肉、筋骨、内脏的质量,使其间架的外形符合力学原理,内质坚刚而富有极大的弹性,从而逐渐产生自然本能的弹簧力,这样就提高了人体的打击力和承受打击的能力。对神意锻炼的要点是:“神松意紧”。神松:将自我放大,感觉自我顶天立地,高大无比,辽阔无垠,浑厚深沉,气壮山河,浩气放纵。意紧:如灵蛇昂头,静待灵动,听觉高度灵敏,一触即发,从而形成“神松意紧”的一对矛盾状态。开始可将两对矛盾状态分开训练,先练“肌松筋紧”,再练“神松意紧”,分别体认到后再将两对矛盾状态结合起来训练。初学七分重形(肌松筋紧),三分练意,随着功力的增加,逐步过渡到七分用意,三分练形(中级),高级阶段形意不分,“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在第二层功夫的基础上,可以设想四周的“水”压增强,地心有强大的吸引力,“水”有极大的浮力,天地相争,四肢百骸相互撑拉,更主要的必须有“整”的感觉,进行“整”体修练。古曰:混元一体。吾认为称“浑元整体”更佳,“整”比“一”更能使人体认一些,感觉更为真切一些。同时既要圆融,又要打破圆融。

晓东:师祖,请慢言,当初余看到此处,甚感费解,何为“既要圆融,又要打破圆融”,还望师祖详细叙之。
芗斋:所谓“圆融”,即第二层功夫的体认感觉:消失六面力,天人融为一体,似乎没有内外、物我之别。圆融的实质,即是对虚无的体认,仿佛将自己的神分子(意念)与宇宙分子(气)融为一体,关键在于真实的进入虚无圆融的状态,而不是默背字句,其真实感觉无法直言,只能靠功至而心领神会。就犹如厨师制做馒头面,将小苏打渗揉于面中。初次学做面,所渗小苏打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其结果馒头不是黄焦就是硬瘪。经过不断实践,高级厨师所渗的小苏打就达到非常适中的水平,所做的馒头白胖酥松,喷香可口。这小苏打即可比喻为意念,意念过强过弱皆是病(应随功力而定),但要取其适中(临界状态)又非短时所能体会到的,要勤加修悟。古曰:传功不传火候。其实不是不传火候,火候即是用意的轻重,这神意的东西无法传,只能靠实践中去自悟。

所谓“打破圆融”:即设想自己的两脚十趾筋骨象参天大树之根,向地下(即宇宙下方)四面八方无限扩展争射,全身筋骨向宇宙立体扩展,头刺蓝天,双手十指象大树之枝杆刺破宇宙,似乎全身筋骨都要扩充到宇宙之外去,然而宇宙又竭尽全力包罗全身筋骨,不让其冲出罗网,但最终全身筋骨刺出了宇宙罗网。当全身筋骨刺破宇宙后,应逐渐将全身筋骨回收,然而宇宙却全方位(立体)的将筋骨吸引住,不让其回收,但意念最终全力将筋骨收回到宇宙之中心(即人力的总重心)。如此循环往复,即“圆融而又打破圆融”。此法(模式)的内在效应,是进一步的训练伸筋拔骨和缩筋收骨。其结果是形成“龙搜骨”、“蟒脱皮”,使肌肉与筋骨分离,全身肌肉、筋骨达到松紧紧松得当,感觉上松紧无分别,松即是紧,紧即是松,象弹簧一般,无所谓松紧,在特殊情况下,可不用神意参与,只要有压力,一触即本能自然地反弹发出。

注意:这一切都在微意(即无念)中去把持,一次练功中,可轻、中、重意念根据舒适程度不断自我调节,但不能太鲜明,而应在朦胧、模糊、浑沌的状态中去求取。用意念支配筋骨、身体去做功,即是形神合一,久而久之,则将意到气到力到,本能自然、一触即发的良质良能不期然而达到。

晓东:那技击桩与混元养生桩有什么不同?

芗斋:功至第三层,一切意念都可随意而真切的产生,其试力、走步、技击意念等都可按吾《拳道中枢》的要求去做。要指明的是:技击桩只是混元养生桩由正变侧而已,其意念是将第一层功夫的模式侧向变成一个立体的四边形(即将两踝、两肩、两腕连成一个立体的斜向四边形)。其技击形态是“旋”、“摇”。“旋“:即是身体产生各种圆圈。如:左、右平圆,前后、左右的竖圆以及斜方位的圆。”摇“:即象打豆腐利用老式的摇架摇豆浆一般,没规律自由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摇动。当“旋”、“摇”熟练后可将两者结合起来练,开始可大形,逐渐小形,高级阶段可只用意念“旋”、“摇”(即站桩用意念“旋”、“摇”)。实作的弹放人,实际上是整击旋摇发放。实作时,要注重“神在手(脚)前”。所谓“神在手前”,就是将第三层伸筋拔骨、缩筋收骨的功夫应用于实际。交手之际,脚趾筋骨刺射于大地下面去,头刺蓝天,脚与头上下争射;前膝与后臀前后争拉;双手十指犹如十把利箭,暴涨弹射而出。也就是说,发力前全身筋骨向内压缩(蓄力),然后全身筋骨突然立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暴涨弹射出去,可真有点象一些武侠小说所描绘的一般,这些全靠个人悟性去体认方可有得。

总之,吾感宇宙一切无一不矛盾,又无一不统一。正如古人云:气壮山河、气吞山河;浩气放纵、浩气长存。“壮”与“吞”,“纵”与“存”是矛盾而又统一的。矛盾争力越大,所实际产生的技击效应就越明显。
晓东:师祖,经您又三十余年的修练,现感境达何界?有否尽头?

芗斋:如说吾过去站在泰山之巅的话,那吾现就犹如在云层之顶上,一切明明白白,洞沏透亮、环宇宁静,直透真空境界。恰如刘伯温之言:无功之功乃至功。吾现无需用意练功,感到自身与宇宙物质内外自行交换,一切力量来自于宇宙间,“法轮常转”,此时如有外物侵袭则自身旋转的轨迹自动切削对方的重心,再无所谓的技击意念了。有时越放松而感到全身重如泰山,一步也不能挪动;越想重则全身轻飘虚无,自感一天24小时都在自行练功,全身好象永远处在明朗的阳光下,心境异常平静,通体无刻不舒透无比,每日只想着为人类做点什么善事,吾想佛学之“佛光普照”、“普度众生”、“涅磐”之境界大至如此吧。但吾不追求特异功能,一切顺其自然,一方面进一步净化思想,另一方面力图为人类宇宙再奉献点什么。吾现仍感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苍穹宇宙,永无尽头,吾想世间任何学科都会如此吧。

晓东:师祖之境界,令余等后辈难望其项背,但余将以师祖为榜样,以中华民族之浩然正气充实自己,将师祖之精神弘扬光大,不负您对余辈之厚望。

芗斋:所授拳意,只为梗概,难以透彻,不要执着,只能意会。另需谨告小友两点:一是多学点佛学知识,佛学讲“佛光普照,普度众生”,共产主义讲“解放全人类”;佛学讲“物我两忘”,共产主义讲“忘我工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道、天道、拳道是一脉相通的。二是吾拳之最高境界是将人类最美好的公德、思想、品质与最强健的身体、最强大的防御能力融为一身(既有古佛心肠,又具猛禽兽性),但更重要的是注重道德修养。古曰:功高德高,德高功更高。高功夫是愿有多高,功有多高,心想事成。因此必须纯净思想,才能功德无量,造福人类。

芗斋:愿小友功德双修,前途无量。天色已晚,告辞了。

晓东:师祖!师祖!何日再相会?

芗斋:……来日方长,有缘重逢。

幡然梦醒,立即提笔记下这千古奇缘。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