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家拳”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传自道教“武当派”的拳种,二是指在练拳的同时练内气运行的拳种。本文仅从第二种说法立论。
笔者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习练过很多拳种。几十年来通过在老一辈武术家们身边的学习和锻炼,还有对古籍、拳谱、中医理论的研读,逐渐使我对传统武术中内功的习练有了一些浅显认识。在这里主要通过八极拳和太极拳的习练过程,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八极拳的内功练法
八极拳功夫着重求实,认为“极”皆生于“实”,无实之极是虚极,无极之实是虚实。求极必先求实,由实发展而求极,可得纯极。下面我们从八极拳的训练过程,来看内气如何运行。
八极拳的训练,招法多主刚,但刚内加柔;虽多主伸,但伸中含曲:方可尽刚之强,尽伸之长。有歌曰:十趾抓地,头顶天,五体松放,心不缠。这一宗旨要贯穿在练拳当中,并经过几关方能进入内外兼修的境界。
第一关是“合力”:主要是以习练“金刚八式”为主,这一阶段要求练习者出拳时手脚在瞬间同时到位,不可差之毫厘,也就是练三盘合一。目的是加强意念对全身各部位的控制能力,使出招速度发挥到极致。
第二关是“发力”:这一阶段以练套路为主,一招一式中都有不同的发力点。常人发力使用臂力(用了三分之一的力),会练拳之人使用腰力(用了二分之一的力),八极拳发力要求从脚下发力,物理学称之为“做功越大.反作用力越大”。练此功时,每一式都要做到从脚下将力通过全身发出。这里要纠正那种练拳时使劲“震脚”的错误练法,此法之弊在于,一是脚踏实地后不能同时做转身动作;二是反上来的力直达膝关节后止住不前,长期练习对膝关节会造成伤害;三是力没有上升到腰部,对发力没有帮助。正确的方法是“捻脚”。将力缠绕而上,绕过膝关节后通过腰再发出去。要做到节节贯通,实现“外三合”。
第三关是“开气道”: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打通周天”。周天之道,初学时,要吞入清气,直入气海.由气海透过尾闾,旋于腰间,然后上升督脉而至丸宫,仍归鼻间。以舌接引肾气而下,则小腹充实,渐渐输入丹田,练内气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首先将真气引入丹田(又称气海),进行气沉丹田的练习可以引起腰部、腹部和骨盆腔的生理性充血,使上述神经的营养代谢作用改善,神经介质的发放和传递功能加强,从而使总的神经控制协调作用得到强化。气入焦方能得精、气、神,在击时发于阴而达于阳。在行时阴连阳,阳连阴,阴阳相搏。阴阳搏而并行,则气行而力生;阴阳搏而气截,叫气泄而力薄。八极拳的气功分练气和养气两部分:一是练气时要以吞吐为功,运使为效,调动四肢百骸,以意养气,以气促力,气随力走,力由气发,以柔而刚为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二是养气则以道为归,以集气静养为宗法,养心健魄,敛气归神,可化解气滞血淤,有西医无法达到的功效。运用于实战时更有绝妙之处,其表现在;时刚时柔,半刚半柔,刚柔相济,柔推刚进,遇实则虚,遇虚则实,虚实转化,意行一致,气力相随,内外和一,周身上下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一极触发,百极响应。练套路时要一式一行气,不可省略。久练之,可达到处处有气,时时有气,气生丹田,周流全身,时时不断,处处无不在。针对八极拳内功的习练,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而且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以免出现偏差。气道不通时,是憋着气发力,如发力过猛会导致气血逆行,造成内伤。甚至于出现更严重后果。在掌握了用气方法后,方可练习铁砂掌、金钟罩、铜头功等上乘功法。
二、太极拳的内功练习
太极拳是典型的“内功拳”。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论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太极拳训练是:先利用人体有形的运动来导引体内之气的无形运转,即“以形导气”;之后,再以体内无形之气的潜转运动来催动肢体有形的缠绕运动,谓之“以气导体”。将武术中有形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动作,同无形可见的体内气机运行结合在一起,使意功、气功、劲功三者密切地融为一体,在习练中达到内外双修之目的。
太极拳流传至今三百多年。衍变成众多流派。虽然风格、姿势各有不同之处,但拳理一样,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也基本一致,练拳的要领有许多相同之处。太极拳的内功习练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1、桩功的练习:桩功是太极拳的功法之一,由一些单式的训练构成,定式居多。分高、中、低三种架势。目的是帮助习练者体会意守丹田、内气运行;外部可增强腿部力量及十个脚趾的抓地力(俗称“脚下生根”):
同时,按拳架要求规范身体各部的位置,特别是在步法上如:马步、虚步、仆步。还可以增强耐力、锻炼心志。功法要经常练习,而且要一直坚持下去,永无休止。
(1)无极桩:习练者两脚并拢,身体自然垂直,头顶上悬,下颌微收,虚领顶劲,肩井穴下沉,膻中穴有内含之意,心气下降入丹田;目视前方。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心静如止水,无物所注,无念所思。站两到三分钟收功,稍事休息后再继续,每日习练半小时。要注意练功之前必须先进行热身活动,使身体各关节都能活动开,血脉畅通,气才能顺利运行。此功主要练习“松”和“静”,这时的气血是自然循环。不受意念控制。
(2)太极桩:也称“混元桩”。在无极桩的基础上,身体重心右移,提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向前平举,两手高度与肩平,手心向下。随两手动作深吸气。前势不断,双手带动小臂外旋,掌心向里,屈抱于胸前,十指自然伸开(有弧度),指尖相对,虎口要撑圆,两臂如抱球。上体保持中正,两腿随上肢动作同时屈膝下蹲。目光先射向极远后徐徐收回,百会穴与会阴穴内合,将三心(即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之气汇集丹田。定式两三分钟,呼吸要“细、匀、长”。逐渐延长定式时间,随自身条件而定。练此桩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如何以意领气,使丹田充盈。
(3)开合桩:在太极桩基础上,两臂慢慢向外掤开,手的位置在中线的45度左右,随动作同时吸气;然后,再慢慢向内合抱,意在指尖,还原到太极桩,随动作进行呼气。此桩主要练习用意念领气,用气将臂拥开或合抱。一开一合,配合一呼一吸;切记不要憋气做动作。
(4)升降桩:在无极桩基础上,双脚开立。两手臂徐徐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沉肩坠肘,手心向下,目视前方;然后,双腿慢慢下蹲至臀部贴近小腿,再慢慢站起。要求身体上半部姿势保持不变,用气自脚下运劲上来,使身体徐徐上升;一升一降配合一呼一吸。目的要练习使“意气”自涌泉穴升至百会穴,再由百会穴降至涌泉穴,以此循环往复,体会意气之周天运行。
练习桩功的方法还有许多,特别是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练习。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2、套路练习:在太极拳中也称之为盘架子,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套路练习的初级阶段,习练者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明拳理,认真模仿,细心揣摩,用心体会,严格按照拳式的规定要求去做,正确掌握每各动作位置、线路和速度;经过反复练习(整套拳打够一百遍)记熟套路,这一阶段可采用自然呼吸法。待动作逐渐由粗到细,由断到连,由简到繁,由生到熟,自然流畅的完成套路,方可进入中级阶段的练习。中级阶段的练习要根据虚实、开合的需要配合呼吸,即“开”时吸气,腹肌收缩,呼吸要深长;“合”时要呼气,要实腹,这是我们常说的腹式呼吸(切记:不要松腹或鼓肚,否则中气会泄掉,达不到充盈丹田的效果)。逆腹式呼吸,是练习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强拳架的气势,有利于技击实战,还可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此阶段需要练拳一千遍,方能有所领悟。
3.实战的练习:这一阶段主要练习内气在攻防中的运用。开始要做到“一动无有不动”,意念一动,气随之而动,全身各部位都不同程度地活动起来,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践行于外,使意、气、形三者协调统一,方可令内气招之即来,为我所用。此阶段可结合推手、散手的套路练习,理论实践相结合,体会意气的用法。
以上所述之练习方法,都是由浅入深,简单易懂,皆为初学者可接受之方法,仅是习练内功的途径之一。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