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武术 >武术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散打(sǎn dǎ),又称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格斗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古传散手(杀伤性强)、现代散打(限制较多)。 古传散手作为散打的最早发展要能对抗单人和兵器或多人的格斗,用头、指、掌、拳、肘、肩、膝、腿、胯、臂等部位攻击,主要的技法为打、踢、拿、跌、摔等其中还有肘膝等技法,在格斗中讲究出其不意,不讲究花法只讲究打赢实用。 现代散打就是常见的以直拳、摆拳、抄拳、鞭拳、鞭腿、蹬腿、踹腿、摔法等技法组成的以踢、打、摔结合的攻防技术。 散打没有套路,只有单招和组合,见招拆招。

历史与发展

散打的前身称为散手,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中华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并深受人民喜爱。散打的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并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古称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

现代的散打是两人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现代的散打通过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中国各拳种门派的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进行规整并最终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整合,最后确立的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拳法以冲、掼、抄、鞭为内容,腿法以蹬、鞭、踹、摆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主要是戴手套无法获得把位)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来使用“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防守技术也被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散打从比赛形式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评点数得分先赢两局者即为赢家。散打不拘泥于固定的招式与套路,学习者在通过对拳法,腿法以及摔法的学习以及反复训练,熟练掌握之后,在比赛或者实际需要时自由发挥出来,以达到致胜自救的需要。

通过学习和训练散打,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打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坚持散打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散打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初学散打,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攻防练习,要承受击打和抗击打的皮肉之苦;进行实战,要克服胆怯、犹豫、紧张、鲁莽等不良心理反应。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通过长期的散打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散打有什么特点

散打之所以具有比较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散打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

体育性

散打运动从初步研究到试点开展,从经验总结到全国推广,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矛盾和阻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散打比赛与人们想象的武术徒手搏击形式截然不同,有人甚至认为散打不是武术,而只是“拳击加腿击”。因为民间流行的武术搏击,一般都认为是防身自卫,一招致敌;或者像电影、电视、武打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出神人化,风雨不透。这是武术在许多形式上给人以神化夸张的错觉而造成的误解。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我们不能让散手在狭窄的拼杀中去生存,应把武术之精华溶入,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不仅能自卫还能强身,这样才能有广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于是,原国家体委武术院经过试验、论证后,认为散打的技法是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防身自卫,提高技术水平为出发点,从传统武术徒手搏击术中取舍动作,使散打成为体育,即寓技击术于体育之中。

由于决策正确、方法得当,散手运动才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推广,从现代的散打运动形式来看,散打与其它运动项目基本相同,属于体育,但又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技法。散打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种流派的技法。

民族性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散打不同于西洋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更不同于使用腿击、肘撞、膝顶的泰拳和不能用踢打,只能用掉、拌、擒方法的柔道等项目;由于散打设擂比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有揽绳的自由搏击;也不同于日本的空手道相扑踢拳道格斗术,以及法国的踢拳等。武术散打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为“过去形式”或“历史形式”。民族形式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