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中元
服气效应及反应的处理:
一、服气过三隔,下入脐腹:《太清服气口诀》:“凡人腹中三处有隔,即心下有隔,初学服气者皆觉心下,胃中满,但少食,久作之自觉通下;至藏下有隔,即觉腹中满.久而作之自觉至脐下丹田中,然后觉气周行身中,犹自未入鸠中,后觉鸠中气出,即能与人疗病也。”重要的是使气入丹田,“气入丹田,已纵不服气,气亦不散。”而“初学入气,欲入丹田,还易散,意欲得气相接也。”即服入之气与气海中元气相接续,则能安住不散。”气自入腹中,于行住坐卧一切处不妨。胃中气未下入脐腹,即不入诸处作难成。”又.仅“心里满,且勿服气,但咬少甘草、桂心亦得,其满即散,丹田未满亦未到满也。元气下时,自然少有闷也。”
二、推陈纳新,气贵通泄:《延陵气经·王说山人服气新诀》:“上食新气,下泄旧气,使推陈而纳新也。咽气不必饱满,下泄不必常出,但得无臭即自平定;咽气不必常咽,但气清则腹内自平。”可知新气为咽入之气,旧气是指矢气。《太清调气经》就反对服气仅是使气充实腹中而不动的观点,它认为旧气不去,则新气不能服下:“旧经云,固气勿令下泄。往时初学者依此固气,少时肚闷交虑见死。下有二窍通,上口鼻出入,上下应为五脏。先有宿恶气须下去,何得固却!固却即气不通泄,气不通泄即觉痛。所以故气未出,新气乍入,两气冲而能为患,不须固之,以通泄为妙。”《延陵气经·王说山人服气新诀》介绍运动身体及意想法,以助浊气下泄,“若觉腹中气小妨,即或行或卧,东转西侧,以意想驱逐之使下。若未下,不得急性忙迫,但以意冲融之,不久自泄也。”《太清服气口诀》介绍意想及通过适当饮食,以助浊气下泄:“内视肠中粪尽,闭目内视,即见肠中粪极难尽,纵断食二十余日始尽。初断食二七日,须日别吃—两顿煮菜,推宿粪令下始得。”书中还介绍服食的各种莱类,下文将专门介绍,兹不赘。其实服气至此,已为辟谷创造条件,而辟谷亦成为服气的需要。《气法要妙至决。导引新候要诀》在“服气欲得以气推腹中粪令尽。但勿食二十日弥佳”后强调:“若入头即食不得妙,……能常百种不食最好,……纵体中及心胸闷不好亦非事,久久则好,不用吃果子;恐腹中不安稳,又恐滓秽,腹中气难行。且欲空腹令气行,但思久作,自觉神情有异……”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