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走
气功锻炼的过程,不仅是抗病健身对人的生理系统进行良性调节的过程,而且是长识增智对人的心理智力进行良性调节与优化的过程。所谓长识增智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经过长期修炼,进入定界,以“定能生慧”来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个别大成者,甚至能超越一般理性的束缚,乙达到灵性思维的自由境界,开启大智大慧;其二是把长期的近乎“无为’的气功锻炼过程,作为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思考,加强信息交流,提高思维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本文试对后者进行讨论。
众所周知,众多气功功法中,既有讲究靠匀细、深长的呼吸,近于寂寞的入静,主体自觉地控制意念来达到功效的;也有从顺乎自然入手,不强调配合呼吸、意念,而通过严格的姿势身法,实现身、息、神三者的自然统一,来取得功效的;在有些功法中,更有不少“故意”集中思想意念于艰深难解的复杂问题等对象之上,通过气功态对人的心理智力活动的有效激发,而大彻大悟。纵观源远流长的气功实践,从更为广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意守、意念和调息无非是把人的生理活动心智活动的指向暂时集中到主体的某一部位、区域,思维中的某一对象或外界的某客体上,以利于思想专一,杂念消除,从而诱使大脑和躯体进入气功态--入静入定。可见,在气功锻炼过程中,人的大脑并非空空无一物,只不过是集心智于特定的一物之上,实现“专心致志”。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在松静中集中,在集中中松静。所谓的“意”是完全可以集中到一个学习或思考的对象,并借助于气功改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优化大脑的供氧供血状况,在一种非常轻松、舒适、宁静、愉快的心身状态中,有效地进行意念的自我控制,把高度集中的脑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投入到对特定认识、思考对象的识别、理解、想象,创造的境界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和思考。这里的入静入定,就是进入特定的学习。思考对象之中,使“静”中的心智活动更为有序的“动”和“动”中的生理活动更为专一的“静”,实现身智双修的目的。
目前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少林内劲一指禅、空劲功等功法中的“守意”,就是严格遵守身法动作中自然的“守”,功中之“静”是真气在体内运动所引发自然的“静”。笔者和同伴们曾尝试在练此类功法的同时,进行思考和阅读活动,结果一功二用,非但两不干扰,而且相得益彰,其思考和阅读的注意力集程度,理解力活跃程度和记忆效果等都有显著提高,并且一扫过去长期练功过程中的烦闷、枯燥之感,练功学习两不误,效果很好。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