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祝大彤
太极拳技击是综合内功的大工程,是太极拳修炼到高层次,涉足到技击功夫之领域。通俗讲,太极技击,是从“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懂劲功夫,到“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神明功夫。懂劲和神明须经过多年的修炼,千万次的练拳,还要有悟性,才能体悟太极拳拳道,因此是懂劲和神明的综合功夫。
已故京城太极拳大师杨禹廷关于技击的谈话很有深意,他不止一次说过,“打人容易,摔人难;摔人容易,发人难。”一个一百多斤的人将另一位有头脑、动作灵活、同样一百多斤的人发放出去确确实实很难。时下各公园或体育场,随处可见太极拳爱好者仨人一群、七八位一伙你来我往地练拳,很有意思,更有春夏秋冬大汗淋漓、寒暑不轰者。有人说这是练太极推手,有人说是玩。玩也好,练也罢,这不是真正的太极推手,只能说是最初级的较技,难以冠以“太极”二字。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开篇章第一句话说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你的推手是不是太极推手,要按拳论规范动作,一动一静,要有阴阳变化。无阴阳变化的推拉搡拽,当然不是阴阳变化运行中的太极推手。
凡事物发展,都有规矩,太极拳的拳套、推手、技击等动作,都应循太极拳规范的拳理拳法行功。退回一步讲,若练拳、推手、技击并没有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也没有遵太极拳道而修,当然谈不上“太极拳”三字。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我们习练太极拳必须遵守规范,循拳之规律行动。在训练中严格规范动作,绝对不能有随意性。太极拳的规范和规律是怎样的呢?

1.不应单单将太极拳看成是单纯的拳套。太极拳讲究阴阳变化,举动轻灵,动分虚实,松肩垂肘,空腰松胯,展指舒腕。还须合乎动静开合、脚虚松趾、立柱身形、以意行功、不用劲力、安舒中正等规范。要按太极拳的规范习练,则没有不成功的。但太极拳的规范不仅仅是字面的理论,操作中不规范、功夫仍难以上身。如太极起式(4动)。一般人练起式,首先松左腿,重心移到右腿,为右腿重心。左腿向左开步。然后,左腿落实,右腿重心移成为左右腿双重。这是不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不规范操作。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操练下去,练拳者向右移动重心时,你轻推他的左胯,对方绝对站立不稳向右跌出,因为他的动意是右去,身形向右,向右推他当然站立不稳。

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规范行功的操作如下:1.动松左右脚,左脚意达顶,从顶下到右脚,完成了左腿重心移向右腿重心的全过程。左脚自然左移,出左腿。随之松右腿,左脚松落地,右脚松到顶,下到左脚,完成右脚向左脚重心的转移。如此操作,日久则太极功夫上身。轻推他的左胯,对方稳如泰山,脚与地融为一体,推之不动。

2.少推手多练拳。有些爱好推手的朋友,每天凑在一起推手,少练拳或根本不练拳,学练的传统太极拳也忘得一干二净,以为推来推去可以提高技击水平。陈鑫大师在36病手中将“推”列入为病手,“是以手推过一傍”。推为病手,可见推手爱好者每天推来推去,“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还奢谈什么提高太极拳技艺。

笔者有幸在七十年代拜访过京城太极拳大师杨禹廷,他反对不练拳到处推手。他以不容讨论的口气,不让我去外边推手,他说,“太极拳功夫就是一阴一阳,一通百通。”三十年过去了,经过多年修炼的体验,证明确实如此,不练拳,不可能有“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的体会。杨式太极拳家杨振基先生说:“推手不能长功夫。功夫是拳上练出来的,不是推手推出来的。”这些话语是老拳家多年修炼的经验总结。

为什么一定要先修炼拳,再去练推手呢?这是经过千百年来,代代拳家从实践中不断研习、不断改进而得出的结论,是内外双修、动静相兼、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举动轻灵、用意行功的严谨结构,即阴阳变化动态的科学化的太极拳。

太极拳的动作,须经过八门五步十三势,从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进,阴阳相接,行功走弧形线,拳架则是习练者如在圆环中行功。因为在盘拳中养成轻灵的良好习惯,已经退去本力,再经过推手的触觉训练,出手空松,接触点虚实清楚,不再是双方臂部接触部位力与力的较量。若没有基本功,也不循太极拳的规范练拳,推来推去双手绞在一起,无论多少年,太极功夫也不上身。

笔者初学太极拳时,有幸见到多位太极大师,像吴图南、杨禹廷,20世纪60年代都已七八十岁高龄,仍带领学生练拳。杨式太极拳的汪永泉大师,每次见到他,都是先练百多式的太极拳,收功以后再“说手”。他们从拳上得到太极内功绝技,得到健康,得到长寿。

我们欲得高境界太极内功,每天瞎推盲打,恐难功成。不妨思之、鉴之,则可从中受益。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