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喜欢使拳弄棒。十四岁拜少林僧玄升子为师,学习金刚拳、罗汉掌、梅花桩、三指禅等各种拳法。二十二岁又向祁门张鉴堂先生学习通臂二十四式等拳术。考入清华大学时又随李剑秋先生学习形意拳、八卦掌。经剑秋先生介绍,结识刘志刚、韩其昌等武林前辈以及在北京的陈发科、杨宇廷等名家,经常执弟子礼请教揉手与散手。后经剑秋先生介绍与马礼堂老师揉手,剑秋先生对马老说:“此子身手敏捷,体力雄厚,喜欢发劲,以我之功力放之已不易,您得小心。”我更是一团傲气,以为凭自己的功夫与浑身七百斤的体力,对付马老绰绰有余。岂知方一接手,我便感到浑身不得劲,昔日所学的得意招法全使不上,几次换招都攻不进去,自己反而气喘汗出,神不能敛,而马老则谈笑自若,随意而动,有如老叟戏顽童。最后马老将前掌一翻,说了声“你坐下吧!”我便颓然仆地!此时我才知廿年来之所学,实乃武术的皮毛,自己所谓绝招,不过是马老的末技而已!于是便投到马老门下,从头学起。
马老教导我说:“吾拳之道无它,神气二字而已,培补真元。待元气充足,溢于背、盎于面而为神,发于外、施于四肢而为力。气为帅、血为母,气赖血养,血靠气行。凡武术家之上乘者,不论内家外家,都以练气为真,气功不得真传者,武技亦难以登峰造极。”于是就以他自己所创的太极拳为拳势,以内功经,神运经为导,教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功夫。他传授的气功,归纳起来有:丹田呼吸,胁中开合,以意领气,以气运身,遵循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之通路,三阴升、三阳降,周流不息,循环无端。将拳势与内气紧密配合,起、落、开、合、钻、翻、横、竖。内意萌发而外形未动谓之起,意气相通形动而气发谓之落。吸是起是开,呼是落是合。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沟通任督二脉,正头起项,壮面凝神,胸含、背圆、提肛、缩肾,收丹田调呼吸,一升一伏,一松一紧。气升时两胁齐举,骨缝张开,气降时自俞口透过前心,下手丹田;劲松时,纵横往来,和缓柔软;劲紧时,气血会聚,刚坚凝结。发于腿,而主宰于腰,行于手指。静如处女,动如猛虎。
经马老身传口授一年之久,我的步履比以前稳健,动作比以前轻灵。对拳经所云:“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有了进一步体会。如此又练了两年,感觉更加明显,内功越发强烈。每次练拳,浑身象一个装了水银的皮袋,随着外形的变化,气在身内上下鼓荡,上升起气自涌泉顺夹脊分左右布于两膊,充于指掌。气下时哗然而落自两腿沉入涌泉。气升时则整体而升,气降时则整体而降,分不清是在哪条经络运行了。动作沉实又轻灵,飘飘荡荡,舒适愉快,难以言传。每一细微动作,只要意念一起,气便倏然而至。比如作揽雀尾时,前腿弓,自觉二跻之力自足蹋直上,经两胁,腋下,过晴明,出发际而达风池。后腿蹬直,两维之气自金门、筑宾上行,前达廉泉,上通临泣。腰如车轴,意动气随,丹田鼓荡,如同抽气唧筒,每一动,将涌泉之气抽入气海,复自气海而推到两膊两掌,自指尖冒出。一吸一推,吞吐不已。与别人揉手时,自己心是空空洞洞,甚为安静,对方来手,则随之动,舍已从人,引进落空,毫无顶撞之意,敌进我退,敌退我随,乐取于人以为善,只要行意,不求外形。接对方的劲,用不着追求什么手法、招法了。同时对自己以前所学的少林、通臂等诸家拳法,也都能随意运用,不再感到蹩脚了。这时我才体会到,马老所谓太极功就是大周天之运行,随阴阳转化之自然,进行精气神之锻炼,和一般的拳术确是不同。
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个人体质有了很大提高,过去由于练硬功过度而产生的膝关节疼痛消失了,增生性脊柱炎消失了,害了二十余年的慢性支气管炎痊愈了,遗传性低血压也好了。我如今虽年逾花甲,打起少林拳来仍能躜蹦跳跃,动作敏捷和青年人差不多。
马老所创太极功,只有十多个动作,而内气外功尽在其中。看起来简单朴素,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而实是集中华武术之大成,是中国医学与技击相结合的产物。真可谓美哉太极功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