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中国道家全真教龙门派修真系列丛书第一部》整理:陈心惠(道号:陈宗炎)
武当原式太极拳又称“张三丰太极拳”,属太极老架一种,曾由沧州刘德宽传于赵鑫洲,赵传万籁声。万籁声于1932年在长沙倡办“湖南国术训练所”时,将其术撰写成武术教科书。该书称:太极均发源于张三丰,而后人多加删削,遂有新旧架之别,此系张家龙式太极拳。张三丰为辽宁懿州人,后 于湖北均县武当山修道,封洞玄真人,后来嗣相演授,乃分张、陈、李、王、杜,五大派别,又有人将此拳称为“劈太极”。相传太极拳在唐 时有许宣平、李道之二人即擅之,至元世祖时,有西安人王宗岳得其技,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解”、“行功心必解”、“搭手歌”、“总式歌”等书。温州陈州同从之学,故又流传于温州。又百余年至明嘉靖时,则以张松溪为最著。师孙十三老,徙众以叶秀美(近泉)为独 优。近泉传单思南,思南传王征南,征南为明末人,名来咸,有声于时。至清时,始传河南蒋发,蒋传怀庆府陈家沟子陈长兴;长兴传杨露禅 ;露禅传子班侯、健侯。近代南北习太极拳者,多杨氏所递嬗,然为以便于体质单弱者练习之故,对原式太极多作更易,于是名之为新架,而 张三丰之原传太极,则称为老架,但已如凤毛麟角,不易见。
太极拳,亦名十三式,又名长拳,长拳者,有如长江大海,滔滔不断也。十三式,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之八卦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停 定此五行,合并统称十三式。掤捋挤按,乃应坎离震兑四正方,采挒肘靠,乃应乾坤艮巽四斜方,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亦应内部之心 肝脾肺肾而言,盖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也。其行功手掌,仰为阳手,覆为阴手,同时动作,不离一阴一阳。
人是秉天地大自然阴阳二气孕化而成,此拳即本那阴阳而练本身之内五行,以却疾延年为本旨,巧打变化为功用,所以分阴阳,定八卦,按九 节(即人身掌拳肘肩腕腰胯膝脚之上下九节),而以绵软巧为行功旨则,不可带气用力,意守丹田,快慢适中,以神贯气,随屈就伸,柔中有 刚,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才可以到缜密 这就称为内功。以气为本,所以先在心,后在身,腰松气敛,入骨神舒。要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 ,行动有如抽丝,全身在精神不在气,故须以意导气,如专注于气则滞(因内功先用意,后用神)。而有气而无力,无气的纯刚,手像车轮, 腰像车轴,此拳对于老弱练习,较为相宜,但没有恒心也难得有所成就。其练习应敌,以打四手为根,其次,大捋与散手,为本门之秘传,所 谓劈太极就是近乎这样,打手歌云: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遂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绵随不丢顶。
又: 太极长拳真可夸,变化无穷独一家,妙处全凭能借力,当场着意莫轻拿。
所以动手,都要因人之势,借人之力,使行功虚灵,空洞幽意,故有顶头悬的说法,是以太极拳活动筋骨,调剂身手,便于老弱,好处够多, 但少腿法,滞於猱捷,软於冲陷,以致多年老手,常为人乘,这不是功夫之不纯,而是缺乏艺术与基本功来辅助罢了。 万籁声称:张式太极拳特别讲“腰、档、腿”的功夫,有“劈太极”的应用技术,要能与之技击对抗。他法要灵活,运行要自然,裆法可低可高,不必刻板,手手打伸,腿腿踢伸,气随意运,身随神行,就自然地“圆转自如,腰腹缩小”了。同时,还要将“准备动作”的舒筋活血,踢腿翻腰等基本功练好。如果只在腆着肚子慢慢地练,其他功夫不问,自然就“发腹”了。
万籁声所得拳法已由万籁平(万的堂弟)和湖北省体委武术挖掘组重新整编成书,名《武当太极拳》,于1989年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此套拳法,仍是我1958年得自武昌长春观;是大士阁住持、武当太乙门恩师程少甫道长亲传而来。共有三套:原式、文式、武式。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