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国家为挖掘、整理、挽救传统武术拳、械、拳谱等珍贵文物,向各级体委布置了挖整工作。我和当时的邯郸地区体委杨鸿壁科长一同前往永年县广府,召集先师李锦藩、师伯姚继祖、一代宗师杨班侯的外孙白中信老师、武式名家翟文章老师,他们向我和杨科长说了“一时短打”“关于武式架式之分”和武式剑的来由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情况。
一、“一时短打”的来由
重接劲打劲,不重招数外形,这是武式太极拳的立拳之本,同时,也是其独特风格和灵魂。“一时短打”是郝为真宗师在晚年教授学生时,深知传统的武式太极拳得健身易,用于击技难,学者不精诚研习,想得而知之,比登天还难。又加之大部分习练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