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沈阳地区最流行的太极拳是武式,而沈阳的武式太极又分两种,一是霍梦魁先生所传,在沈阳地区较早形成了影响。另一种就是阎志高先师广泛传播的武式太极小架,在辽沈地区盛行不衰。这两种武式太极拳在拳架的主体上基本相同,但内功心法还是有差异的,很多拳式也有区别。

一、阴阳潜换气定闲

霍梦魁先生是河北清河人,生于1890年,卒于1962年。霍先生自幼从学于姐夫葛显斋,据吴文翰师叔考证这位葛显斋很有可能就是葛顺成先生。关于葛顺成先生的记载见于徐震的《郝和传》等资料:“清河葛老泰,精八方捶,授徒千佘,闻亦畲名,请师事,亦畲使从学于为真,泰殊勉强。亦畲知其意,命与为真相搏,甫合,为真以推手中擒拿法进擎泰膊,泰臂不能脱,足不能移,身不能转,呼曰:“释我!释我!’泰自此心服,且命其子顺成来就学。”葛老泰的年龄想必与郝为真不相上下,因此令葛顺成来学,那么顺成师从何人?

李亦畲仙逝于1892年,其时顺成仅两岁,不可能从学于李大先生。又据吴师权考证得顺成先生真传者是霍梦魁先生,但霍先生后又拜李福荫为师。再据李福荫先生(字集五)在廉让堂《太极拳谱》序中所云:“清河葛顺成,均从先祖学”,集五的先祖即李启轩也,说明葛顺成的功夫主要源于李家,与李亦畲传郝为真一系稍有不同,而李集五先生虽也拜人郝为真的门下,但其功夫主要得于家传。由此可知,霍梦魁的拳法也以李启轩一系为主。但因为霍先生与葛顺成是郎舅关系,按过去的礼法不可能成为师徒关系,因此霍先生真正的递帖师傅还是李福荫先生。

霍梦魁先生是最早来东北传播武式太极拳者,在此之前,虽有冯先生和顾胤柯等先贤在奉天传授过武式太极,终因传授面人窄,而没能形成影响。据考证,霍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到沈阳传过拳,在40年代形成了影响,连一些武学名家也人其门下学拳,如通背门的周元升,戴家心意拳嫡传陈明洁先生等均带艺投师。

陈明洁先生是山西祁县祁城人,9岁始受教于戴文熊的弟子程天祥(程大)、程天禄(程二)及戴魁先师,深得戴家心意拳之精妙。随霍先生学拳后,尊师重道。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霍先生回老家请来了阎志高大师后,其门下弟子多投入阎志高先生的门下,陈明洁虽也师从于阎先生、但仍对霍先生不离不弃、敬重如初。因此霍梦魁先生对陈先生的人品一直是赞不绝口,将其太极拳艺倾囊相授。

可惜霍先生不通文字,不擅言语,一些太极拳精要无法准确地表述出来。在传授太极内功吋,反复强调:武派小架是重(视)内而不重(视)外,伞*内里转换。有弟子问如何转换?霍先生一急就把上衣脱了下来你们来看,于是就演练给弟子们看。学生们见霍先生的丹田处有一个球,这个球按阴阳鱼的弧线有规律地运转,带动着拳架的演练。霍无生传下的太极内功就是这种阴阳潜换,霍梦魁先师曾用最粗浅的道理跟陈明洁先生说出了太极拳练习丹田功夫的精义:你把两个腰子当成合在一起的一扇磨,别去想它、也不去管它,让它们自己相互对转研磨,一阴一阳,一上一下,时间长了,丹田自己就热了。

霍先生传下来的拳架还是武式老派的练法,每一转换要旋髁转膝,实足的脚跟拧捻转动。这种练法源于道家之“踵息”,见庄子的《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是说丹道修炼者用脚后跟呼吸,吸入的是仙炁,并将此天地之精华运及周身。霍先生最初教的练法是:实足旋髁转膝,而虚足不动。近年来,我在小河沿见有霍先生的再传弟子行功走架吋虚足与实足一起转动,不知是霍先生从清河接来阎志高后自己作的修改,还是其门下传人擅自进行的改革。

限于文化基础,没有留下背丝扣、阴阳线的理论,也不懂什么是牝牡四卦和八方线,拳和人一样:朴实无华。其后辈有将霍先生的拳架划成一百多个式子的,也有人分成八十四式的,陈明洁先生根据“九二见龙”的丹道理论,取“九九归一”,郑重地将霍老师的拳架归纳为九九八十一式。

这趟拳我先后请教于陈明洁先师门下的弟子阎祝山、陈一鸣和王善德等诸先生,其中在5年之内跟陈明洁之子陈一鸣先生反复地学过3次,下的功夫可谓大矣!

二、运转子午小周天

阎志高先生是郝为真的大弟子,又精通少林、形意和八卦,内外诸家功夫均入化境。他早年毕业于保定武备学堂,与李景林、蒋介石等近代名人是同窗。在20世纪初即是中国武术界的成名人物,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一书中对阎先生有所记录,阎先师在津、京二地期间与李存义、杨明漪、程有龙等名家过从甚密。阎先生于l928年--1937年供职于南京国民政府,在此lO年的时间里遍访名山洞府中的仙家隐士,得传诸派之丹道修法。]950年应霍梦魁、高云五和李荃英等7位沈阳武林界人士的邀请来奉(天)传授武式小架太极拳。抵沈后先与沈阳各门各派的名家高手比手切磋,令沈阳武术界的练家们心服口服。然后设帐授徒,四方俊彦慕名拜入门下,一时间武式太极拳成了辽沈地区的第一大门派。

阎志高先生不仅是近代屈指可数的武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明师,他的明理、明言和明手能够折服任何一位习武者。他在继承先贤的武学思想的同时,又提出了独到的拳学理论。早在中华武士会期间,对于太极拳就道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不丢不顶,太极意也,以不丟不顶为极则而恪守不化,则牵动凹两拨千斤之妙用”,一时间在20世纪初的太极拳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阎志高先师对于释、儒、道三家学说均有一定的造诣,曾精研佛学,对于丹道则另有仙传,因此他的太极拳学思想非常完整精辟。阎先师归纳出了太极拳的三步功夫:先练形,后练气,再练神。有关阎先师的太极拳学理论体系和拳谱,家师常春先生的大作《武派太极拳》一书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家师的著作里记述甚详,我在此就不必画蛇添足了。

阎志高先师传授的内功是独门绝学,层次分明,功效显著,且不能出偏差。拳架内外兼修,拳式不仅可应用搭手较技,更适用于散手搏击。行功讲究以丹田带实足脚跟和虚足脚尖同时捻转而成落地梅花,九九八十一式太极拳先要越练越慢,慢到一定程度则又自然越练越快。有人偷看过阎先师独自练拳:一趟拳两三分钟就练完了,一个转身摆莲腿能在空中旋转一圈半,要知道那是一位已经70多岁的老人了。

得到过阎先师传授的弟子有600余人,其中入室弟子有数十人,陈明洁先生和刘常春先生则是入室弟子中的佼佼者。而刘常春先生又是阎师爷拳社的管帐先生,得到阎师爷的东西自然比别人多一点。我和常春先生的机缘很特別,是先学拳,后递帖拜师,又重新学拳。记得那是一个末伏天,我正在小河沿的树林里打拳,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常春先生。那时他没有留须髯,腰身笔直,双目如电,快7O岁的人了没有一根白发,不知道的人看他不会超过50岁。他先给我讲了阎先师和陈先生(陈明洁)的一些轶事,然后说:你站个太极桩给我看看。我一站,常春先生开始挑毛病了,讲起来滔滔不绝,我挺奇怪这人怎么回事?我还没说要跟你学呢,真是诲人不倦当常春先生说到“弹簧腿、麻花腰”的时候,我知道这位老先生有真东西了。就这样,一年来小河沿六七次,等到没人的时候教我点东西。有一年秋天,我说要带摄制组去长海县采访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常春先生有点兴奋,告诉我:他就是长海人,接着讲起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习武的经历。我很感兴趣,邀请他随我们一起回老家参加采访拍摄,老人家谢绝了。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常春先生把阎志高先师的太极拳一个式子、一个式子地教给了我,等学完拳我突然感到;这才是我要寻找的老师,于是我决定登门拜师。拜完师,常春先生说:其实磕不磕头、拜不拜师都一样,我就是想把阎老师的东西传给你,你算是我的秘传弟子吧。当然这中间还有很多磨难和故事,以后再讲。

阎先师的太极拳正是有了像常春先生这样的传人,今天才能在辽沈大地上一枝独秀,远播海内外,使沈阳与永牛和上海并称为武式太极拳的三大发祥地之一 。

三、落地梅花化红泥

按陈明洁光生的总结,霍、阎两位先师的拳架基本上差不多,霍梦魁先生的九九八十一式中比阎先师传的套路多出了一个“斜飞式”。另外,两家的“云手”和“抱虎归山”的练法也不相同。在掌形上,霍派的是中指伸直四指微屈的“瓦垄掌”,也叫“瓦棱掌”;而阎派则是食指伸直、虎口微撑。正宗的武式小架都讲究“落地梅花”,阎派是丹田带着双脚一起转,而霍派则是实足踵拧转。

在内功上,霍派强调:要修炼丹田内气,以内带外。而阎志高先师因深得丹道真传,则不急于求气,按修炼金丹的程序行功先站太极桩,在虚无状态下得先天炁,完成玉液还丹;再“摸鱼”? (走太极步)通子午小周天,与涌泉和双腿的经脉形成循环,这种内功俗称“缠丝球”。待修炼拳架吋,则能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然通开任督二脉。在打手方面,霍梦魁善于擎引松放,沾上你就别想进退,而阎志高则是接手就打没二下。阎先师在南方那]0年间没少跟人比武;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南方的练家到沈阳出差,还跟阎先师的弟子提起过当年的一些往事。

阎志高先师生于l882年,卒于1961年。从沈阳开往天津的火车上,阎先师背着一口大铁锅回家,车厢里人多没座位,老人只能站在车厢的过道上。火车一个急刹车,阎先师背上的铁锅猛地撞在了车厢的钢板上,铁锅撞个粉碎,铁片刺进了老人的后心。霍梦魁先师则是死于腹泻,跟我的另一位师傅王辉璞先生一样。丹田炼出的是混元气,一吃点生冷腥腐之物就拉肚子,止不住!正是3年自然灾害,有东两吃就不错了。哪管它是不是新鲜的!可惜了,这两位太极拳宗师。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