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候(1862—1930)先生名兆熊,字梦祥,号少候。封建社会礼仪所致,不能直呼其名,故平时不称杨兆熊,习惯上称作杨少候或杨梦祥。
少候为杨健候长子。七岁学拳,拳技得家传于班候、健候,童年时得到祖父露禅的亲自指导,太极功夫名冠于世,民国时被人称作“太极第一人”;与人推手“出手不见手,见手混身手”,因此又被喻为“千手观音”、“圣手观音”。
少候喻大架太极拳为“长手”,小架太极拳为“短手”。尝言“习长手者,如钟之长针,走大圈;习短手者,则为针之轴,无圈之形式,而有圈之妙用。”因此,少候拳架高步活,紧凑缜密,圈多圈小而轻灵奇巧,归属于杨氏太极拳小架系列。
少候尝言:“太极拳发劲制人,其妙在刚柔相济,阴阳互用……苟徒持纯柔借力制人,或持刚劲以力服人,皆非深知拳法者。天地间无纯刚柔可以操必胜者,有之,非刚柔相济不可。太极拳由柔得刚,外家由刚得柔,其致一也。”因此,少候拳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从而开合有序、虚实分明、刚柔并施、快慢相间、松紧并存……”真正达到了“人身处处是太极”、“妙手一着一太极”的境界。
少候尝言:“喜则假喜,怒则真怒。所谓一怒而诸候惧,安居天下而息者,盖由此也。”因此,少候拳架显明特点是“先声夺人”、“气势逼人”:有弹抖、有震足,有飞腿、有挂树,发劲冷弹脆快,时有哼哈声响;行架时随拳势刚柔快慢面目表情丰富:时而详和微笑,时而面带怒容杀气腾腾……
少候尝言:“兵无常势,拳无常法。太极无法,动即是法”。因此,少候与人较技:手法刁钻古怪、变化奇异莫测,常棚捋採挒混用,跌打摔拿并施,不拘常规;又能“出手不见手,见手混身手”,常使对手捕风捉影,不知所措,拳技已达“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神明境界。前辈言,1929年少候行走在南京街头,身侧后方突然窜出恶犬袭咬小腿胫部,将及未及之际,少候只是膝盖一屈豪毛未伤,犬却被腾出数丈、哀嚎趄趔而去……
少候推手注重活步,尝言:“以逸待劳,不如主动出击,诱敌深入,使敌陷落太极圈内,瓮中捉鳖”。少候活步不是今天杨式的进一退一、进三退二,也不是武式的两步半成或三步半,而是搬拦跟进,“手从腿边起,侧身步轻移”,蛇行穿插折叠游走,如影赋形飘忽不定,移形换位、扣摆旋转,无有定势,自喻为“飘飘荡荡浪里钻,挽花午袖戏神仙。”
少候尝言:“拳不打力,力不欺功,功不敌术。”问:“何为术?”答曰:“墙上画门出入自由为巫之术,治病救人妙手回春为医之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兵之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太极拳之术也。”
1902年始,少候与其三弟杨澄甫助父教拳,1912年后又一同被许禹生聘邀执教于“北京(平)体育研究社”、“北京(平)体育讲习所”、“北京(平)行健会”,成为职业拳师。1902—1928年的二十六年间,少候曾一度南下上海、抗州、南京等地教拳、作过保镖,但主要活动还是在北京。
少候性格孤僻刚暴、心高气傲,喜抱打不平、霸强护弱,刚直不阿弱于交际,因而曲高和寡,在拳技圈内,只视许禹生、陈微明等极少数人为知己,能融洽相处。原因在于许禹生为健候徒与其同辈,性情谦逊、包容大度且为当时拳界的领军人物;陈微明中过举,编篡过清史,曾与郑孝胥、庄士敦等同为(宣统)帝师,教过傅仪古文(笔者按:上世纪30年代还教过傅仪武术),文化修养极高。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许、陈二人都得到过少候的传教,特别是许禹生,得少候技最多。
少候为职业拳师,但教学方法循规蹈矩、古板教条、缺乏耐性,不会因人因时而异、通达权变,尝言“祖宗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我学什么就教什么,怎么学的就怎么教。”少候技多得自班候,所传拳架难度极大,教学态度又极其严厉,特别是推手,尝言:“寻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摔跟头”,“棒头下面出好手”,因此搭手即打即放,且出手迅捷不分轻重,常使学生难堪无法下台或跌创疼痛不已,故学者多难接受他那种近乎残酷的训练,虽喜其技却敬而远之,不敢问津。其胞弟杨澄甫虽小他二十一岁,但性格脾气却恰与其相反,温和谦恭,善于通达权变,教学方法又能因人而异、循循善诱,是顺应潮流,改造、革新太极拳使其大众化、普及发展走向世界的专家。因此,同为太极拳一代宗师,澄甫传人桃李天下,少候传人屈指可数。
少候先生蔑视权贵、宁折不弯,“不吃嗟来之食”,自尊心极强,因此生活上常处于贫困窘境,以致身怀绝世武学的武林泰斗,竟于1930年在南京中山陵愤世自裁,抢救无效,逝于古楼医院,享年68岁。巨星陨落详情,时年许禹生主办的《体育》月刊有载。笔者以为,逝因除“贫困首都”外,当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关于少候武技传承,1937年吴图南先生《国术概论》所载,少候传人有东润芳、尤志学、马润之、田兆麟、乌拉布(吴图南);见著于报刊杂志的少候传人尚有李寿笺、顾履平、张虎臣。
2006年8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永年太极拳志》,是目前武术界首部大型系统全面的史志性书藉,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书中(第80页)所载杨少候拳架传承只有三支,笔者摘录如下:
一、杨少候传给吴图南的太极拳用架
……拳架动作有73式,与杨澄甫定型架基本一致。其特点是短小实用,速度极快、发劲冷脆、化劲园活,练习一套一般用两分半钟,要求做到轻灵、紧凑、快速、坚韧、顺遂,由招功而劲功,继而进入气功。
二、杨少候传给张虎臣的太极拳用架
张虎臣,先后从学于许禹生、杨澄甫、杨少候,得传杨式太极拳小快式,极有特色。一是套路长,共225式。二是动作极为实用。练拳的同时,即练习散手应用,搭手就打,推手也是推打结合。其变化神速,防不胜防。
三、杨少候其他拳架
杨少候的再传弟子张星卓(笔者按:张星卓是少候弟子顾履平之徒)曾在贵州传拳,著有《太极拳锻炼要领》。所传拳架为85式,与杨澄甫定型架基本一致……其练法与定型架略有区别。
《永年太极拳志》载少候传吴图南支系,传人有马有清、于志钧。
《永年太极拳志》载少候传张虎臣支系,传人有刘习文、韩世昌、王秀田、李顺波、梁礼、蒋林。
今之练太极拳者,知澄甫架者多,知少候架者少;多认为少候拳刚猛少柔、难学。非也!以上《永年太极拳志》所指为少候拳用架、技击架,为太极快拳。除此而外,少候弟子张虎臣支系,所传少候拳尚有练架、功力架名曰“太极家手”,尚有预架、养生架名曰“太极正路”,皆讲松静柔缓,拙作《谈谈我所知道的杨派太极拳》、《续谈我所知道的杨派太极拳》、《张虎臣先生传略》,武魂杂志有载。不再重述。
少候尝言“祖宗的东西是不能变的,我学什么便教什么,我怎么学的便怎么教。”正因为如此,少候拳较多的保留了杨氏家传太极拳的原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多种原因所致,少候拳技一直被认为是门内秘学,鲜为人知。愚意以为,这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所至,而绝非少候先生本意。为此笔者撰写此文,对少候拳技予以扼要介绍,并藉此缅怀我的恩师张虎臣先生,藉此纪念先师祖——武林泰斗、太极拳宗师杨少候先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