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袖生风,劈啪作响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显然,太极拳并不是只要慢不要快,该慢则慢,该快则快,否则就做不到“急应”和“缓随”。现在风靡全国的杨氏太极拳,以架子轻慢圆柔、中正安舒为主要练习形式,其他各家的太极拳大多也是这种情况。太极拳多数流派有快速度练习,有些杨氏太极拳传人不承认曾经有杨氏太极长拳的存在,成书于杨澄甫在世的《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更有专门章节论述“杨澄甫先生所授太极拳长拳动作名称”。而在陈氏太极拳一路里仍保留着发劲的拳式,二路拳发劲更是拳拳不断,势如鸣鞭燃炮,声声不绝。沈寿先生在《太极拳走架推手问答》一书中,也谈到杨氏拳“快太极”的练习方法,“据传杨澄甫先生生前单练野马分鬃式发劲时,两袖生风,劈啪作响。可想见其速度之快和内劲之充盈非同一般。”本文谈谈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发劲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太极拳带有普遍性意义。
二、快速、气足、力猛、劲长、动短、意远
就显现于人体的肩、臂、肘、手等部位的发劲而言,陈氏一路拳发劲有掩手肱捶、指裆捶、护胸捶、青龙出水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