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陈式太极拳推手技击法”是中国武术技击中的瑰宝之一,是陈式太极拳运动对练和对抗的形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古老的东方哲理。它有助于人的整体训练和身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养生、保健、防身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称之谓中华武术之林中的精华,应非过誉。

一、”陈式太极拳推手技击法”的起源与发展

“陈式太极拳推手技击法”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为明末清初陈氏第九代传人陈王廷所创。据《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剑棍创始人也。”他在祖传108式通背长拳的基础上,吸取明代民间诸家武术流派之精华,结合《易经》、《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学说,根据阴阳动静开合的原理,反复实践,发明了一种独创性的竞技运动,即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以及推手技击法。

推手原称”搁手”或”打手”,它能在不用护具、设备的情况下练习各种技击方法,从而成为训练周身皮肤触觉和身体感觉的一种竞技运动。实质上,早在明末清初,除踢、打、摔、拿、跌五种徒手技法练习外,就出现了这种新的徒手技击练习内容—-推手技击法。其技法对抗性甚强,对增强体质、耐力,提高动作灵敏度和反应速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王廷《拳经总歌》的开头两句是:”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据此说明了”推手”的特点和方法。”诸靠”指的是两人以手臂互靠,运用”绷、捋、挤、按、采、列、肘、靠”八种方法和功力,以粘随不脱、引进落空为技术训练的基本原则。到18世纪中未叶,山西人王宗岳以及后来的河北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李亦畲(1832—1892)充分发展了太极拳的理论和练法,各自写下了总结性的太极拳论文。陈家沟陈氏十六世的陈鑫(1849—1929)阐发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用13年时间写成了《陈氏太极拳图说》,文中逐势详述其理法,结合经络学说,以易理说拳理,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蓄发互变为原则,贯穿缠丝劲为核心。这些古典太极拳理论,都已成为练习太极拳推手技击法的指导性理论。

在唐豪、顾留鑫先生所著的《太极拳研究》中,阐述了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在研究整理武术资料方面如下的创造性成就:
1.把武术和中国古代的”导引”、”吐纳”相结合;

2.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圆活,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

3.创造了双人推手的竞技运动;

4.发展了以太极精义为依据的拳法理论。

通过前人对太极拳的研究可以看出,太极拳的特点是以易理说拳理,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其健身的理论基础,以古代兵家的哲学思想作为其技击的指导思想,也反映”道法自然”的哲理,如”舍己随人”、”不丢不顶”的拳理,较为全面反映了中国武术的整体特点。

最初陈王廷所创造的太极拳推手方法,只是综合了擒法、拿法、跌法和掷法的运动,与摔跤一样,姿势低,难度大,容易使人受到伤害,因此在普及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经过陈氏几代太极拳家的改进和发展,到目前在推手方法上逐渐改成了不摔、不管脚、不下蹲的推手方法和推手技击法,在方法上仅主张拿住对方的劲路,而不允许采用拿脉和反关节拿法。新的推手技击法着重发展了练习触觉和身体感觉的灵敏,以达到沾连相随并乘势借力发劲,使人练习时感到兴趣盎然,比赛是在避免伤害的基础上各分胜负,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推手讲究”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知己知彼”的战略战术,以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推手高级境界。在练习中不需要护具,两人随时皆可搭手练习,便于开展,适应面广,又不易受伤害,很利于推广。因此太极拳推手可谓是高雅、文明兼养生、娱乐、保健、竞赛于一体的最佳运动方式。

二、由浅入深练习”陈式太极拳推手技击法”

《拳论》曰:”由招熟而后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此论就是由浅入深最精辟的写照。在开始演练推手技击法时,相互谦让,注意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以画弧和画圆为主,互相听劲,不可丢顶,待单手平圆和立圆熟练后再练习四正手,既而四隅手,循序渐进。放松是原则,走化是基础。这些须通过四正手和四隅手八门劲别的反复实践锻炼,达到周身触觉灵敏和肌肢能自然反应后,方能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进需知彼缓急、刚柔、进退等,此时皆可以皮肤、听觉来随时做出判断,从而巧妙地综合利用抓、拿、摔、按、打、跌等技击方法。但技击法运用时有宽、窄两面之分,如能懂得跌法,运用巧妙自如,发击时可用窄面,即使击人于3米之外,也无须用护具和地面设施来保护,被击者则毫无损伤,发击者的劲力轻重应把握适当,巧妙就在其中。而巧妙全在日积月累。特别是单人演练时,要视无人似有人,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还须有心意、精神、气质、劲力、速度的紧密配合,时时处处以假设的”听劲”为本,先粗后细、熟中生功,切莫为练而练。否则,到头来费劲不少,效果不好。演练者在练习中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最后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健身和技击的双重目的。
点击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