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注释
以心行气,务令沉气,乃能收敛入骨。
注:心以精神意气之总称。乃指走架时一拳一动以精神为主动。驱使其气,即每一开合之中,开时必须意气达于手指,合时必须意气通于脊背,而后之足跟.在如斯 线路中,将全身之筋伸直行之,则自然沉着而有缠劲,其气就自然而收敛入骨髓矣。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注:用功既久,气能随意而运动,则身之运动,为意之运行。其根乃在心<精神意气>,因以心行其气也,所有屈伸起落,务须曲线缓和,毋使身手内 发生棱角之病。是之为顺遂,如此则身可从气,而气可从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注:使目平视,两头略拔,则谓虚领顶劲也。精神自然而连带提起矣,亦即头顶上有棚劲之谓也。头顶上有棚劲,则可减去身之重量,其转动自然轻灵,而无迟重之 虞矣。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注:每一动作其身手均有主宾之分,如能随机换意互为主宾,意之所至气即随之,是之谓灵,意左则左为实,意右则右为实,能如意而倒换之,意气不滞住某一 点,是之为活,内中顺遂,是之谓圆,能保顺遂以倒换,亦即虚实之变化也。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注:头顶悬起为调整身之中正法,中正者,必须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有偏倾,只能支撑他之一方有棚劲,失去其余之七方矣,故气向下沉,则意不浮躁,而身体 安定舒展,自然中正不偏,能得中正何方来何方即可支撑之,故无论如何变化之动作,而身体均须中正内行之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净>,专注<主>一方。
注:此言凡发劲时其身平均须在棚劲中沉着行之,尤须不准发生丝毫努责作用,如无努责为之"松",体会空洞谓"净",如斯松净沉着之劲,而具弹性,方有 发之可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