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长在
以下是张长在2003年发表的文章
教学中感到学员最难掌握的是推手中劲力的变化,入门都很难,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归纳出用力学图解法解秘太极推手取得了一目了然的效果,使太极推手从神秘中简化出来,可使初学者和推手多年未入门者很快提高。
力学图解法由力的三要素和力图组成: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图:由外力、平衡力和合力组成。
应用中应注意:
(1)分清外力的作用位置,即力的作用点、平衡力施加于此点。
(2)分清力的指向,即力的方向,决定平衡力(内力)施加角度。
(3)分清力的大小:外力的大小决定所施加平衡力(内力)的大小。
3.下面举例说明力学图解法:
(1)进攻外力F1平推胸部时,力点是A,被推者施加平衡力(内力)F2作用于A点,方向指向自己的前脚,不超过脚尖,(以免失去自身稳定),F2 力的大小控制在使二力的合力R作用于后脚跟C点即为最佳。此时,外力F1、平衡力F2、合力的反力R三力组成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并达到平衡,此时进攻外力即 失去进攻作用;如果想将对方反推起,只需增加平衡力F2,或将后膝上合力的反力R增大(即将膝关节微伸展一定量)即可,也可以F2和R支反力同时作用使二 力合力指向F1形成二力打一力,感觉很轻松,实现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效果。如图1所示: 身型要求:腰后蹋,象弓背一样,劲在后身,向前合抱,两后胯外开向前合抱,即孙氏拳进跟退撤之身法,双大腿吊于后腰,周身力整向前合抱,如鼠夹扑鼠之势。 图1
(2)进攻外力F1推肘部时,外力作用点A,此时施加平衡力F2作用于A点,方向指向自己的前脚,并不超过脚尖,(以保持自身稳定),施加平衡力的 大小控制在使其合力指向自己的后脚跟,进入平衡力系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对方的劲合住),此时,进攻之力立刻失效,如想将对方推起只需用使F2增 大,对方即被推起,或失去平衡。如图2所示: 要点:保持合抱身法,关键在训练。如上所述外力可以任意作用在手腕部、肩部、头部等等任意部位,均可实现力的平衡。
图2 4、用力学图解法分析推手易犯错误更加清楚:
推手易犯错误为“丢、顶、抗、瘪”用力学图解法解释更加简单。
(1)丢:当外力推来时,施加的平衡力与外力接头时要画一个小圆弧,方可接住外力与外力粘为一体,如若圆弧划的过大,即出现被外力推出,而想收也收不住的结果,即为丢。因此圆弧划得越小越好。
(2)顶:当外力推来时,施加的平衡力在作用点上与外力形成同一直线直对来力而发即为顶。
(3)抗:当外力推来时,施加的平衡力没有作用于同一力点上,而是作用在外力作用点的下方、上方、以及其它位置,若平衡住外力还需增加一个力矩M,使肢体由二力杆只受轴向压力状态变为梁的复杂受力状态。此力矩M即为抗力,在此状态下极易被对方推出去。如图3所示: 图3 (4)瘪:对方外力推来时,接受外力的部位失去棚劲即为瘪。此时即失去了应有的承接能力而被外力推出。 通过力学图解法分析教学可使丢、顶、抗、瘪四种推手易犯毛病做到一目了然,使初学者心中有数,使习练多年未入门者快速进步提高,可自行判断每个手法的成败原因,可作一个心中自明的推手练习者。
说明:此文是申报武术七段位论文中的一部分,写于2003年2月,今天在此发表是为了与广大太极拳练习者交流,错误之处希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