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对和式太极拳又有数种新的叫法,如蒋氏拳法、赵堡太极拳、和式承架、赵堡武当太极拳等等。起名如此之多,让人疑惑不解,到底有几种架式?传人几多?为了尊重历史,笔者遵循严格而科学的治学态度,对此源流派的问题,做了许多年研究、分析,今不揣浅陋,直抒感触,借以与太极拳爱好者进行交流,切磋,以更好弘扬光大这一流派。
太极拳流派伊始于晚清,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蒋老夫子之拳传于赵堡邢喜怀,萧规曹随,一直沿袭下来,数递相传至赵堡陈清平.在陈之前,太极拳仅流传于赵堡、陈沟一隅之地,鲜为人知,尚在初创时期,习者又少,自然无流派可言。赵堡陈清平传授和兆元(1810年-1890年)与广平俯武禹囊(1812年-1880年),陈长兴(1771年-1853年)传授杨禄禅(1799年-1872年);继之又有杨班侯(1837年-1892年)陈鑫(1849年-1929年)、孙禄堂(1861年-1932年)、吴鉴泉(1870年-1942年)等优秀的太极拳家辛勤之耕耘下, 太极拳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了20年代, 太极苑终于形成了陈、扬、和、武、吴、孙六大门派。和兆元的传子和瑞芝(1847年-1916年)和敬芝(1854年-1928年),和瑞芝传子和庆喜(1862年-1936年),遂演化定架和式太极拳,在20年代后期已盛行此种命名。《中国武术大词典》(康戈武著)等已多次明确记载,并成定论。然如今,有个别人给和式太极拳改了名,难道对和兆元宗师为拳术所做的贡献有所质疑?和兆元宗承蒋老夫子之衣钵,总结太极拳拳理之后,在清道光年间,保三朝元老李棠阶进京.在京之时,对太极拳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研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取诸家武术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八卦之理,将脏腑经络学说及力度、技巧集于一体,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虚实结合,、技击修身共备的一种新型太极拳,使原始流传的“领落架”发展为“代理架”,产生了质的飞跃。自从和氏“代理架”诞生,其它拳种多为同化,现今特别是和庆喜老师呕心沥血尽毕生的精力发展传播这一优秀的拳种,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武林英杰,在他百余名弟子中,和学信、郝玉朝、郑悟清、和学敏、郑锡爵、陈桂林、郭云、柴玉柱、刘世英此九大弟子,堪称佼佼者,他们对和式太极拳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和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桂林老师抄载:“清朝晚期,太极宗师和公兆元依‘周易’、‘中医古理论’,以理推势,以弧行圆,一朝一式,路运近矣,功倍增也,独创‘代理’之神拳。皇清钦封例授‘武信郎’,和公于京还乡,拜望恩师陈清平。陈公观其拳而蘧然,言树一帜谓和氏,今此一脉而勃兴。”和式太极拳之理论,架式别具特色,刀枪剑棍等器械齐全。目前“代理”太极拳在国内外发展广泛,因此,称和式太极拳乃天经地义,如今推广和式太极拳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然而在今天和式流派中,何以出现不利团结,不利发展的怪现象呢?笔者抱着疑惑不解的心态,于1998年温县举办太极拳联谊会时,从宝鸡来到赵堡,经过二十余天明察暗访,接触了十几位老拳师。其中一位王先生坦言:“蒋发传授赵堡邢喜怀,邢传张楚臣;数传至赵堡陈清平,陈传和兆元,这说明和兆元以前就有太极拳,所以不应该称和式。”我答道:"原在赵堡村流传的蒋老夫子之拳,即原始的“领落架”,今于赵堡已濒于绝迹,现在赵堡村人都喜欢练和兆元创始的“代理架”太极拳,这在赵堡总是事实吧!另外,和兆元、武禹襄是同时代人,还是同一师 授,武禹襄能称武式,和兆元作为大弟子创“代理架”为何不能称和式呢?王先生答道:“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其一,我们称赵堡太极拳,就是在老师辈分上,可以说,武式、杨式、吴式、孙式都是赵堡的徒弟,他们练的拳也都可称赵堡太极拳。其二,武禹襄称武式,其后代没有太极传人,而和式就不同了,和兆元的后代不但练拳,还有发展之势,我们又不姓和,称赵堡,乃村名,谁都有份,何乐而不为?”我道:“陈式、杨式,难道没有异姓弟子?和庆喜老师的九大弟子中,除和学信、和学敏外,其余异姓弟子不是也称和式太极正宗传人么?”王先生只能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更为甚者,去年夏天,我看了西安赵增福先生《武当赵堡大架太极拳》大作后,令我等不寒而栗。先生批评陈家沟、唐豪、顾留馨谈太极源流之荒缪,更说是太极拳界的一种怪现象,后裔甚感不解。先生书还载:“……为了把赵堡街架与陈式太极拳区别开来,表演说是‘和式太极拳’来区别。”妇孺皆知,“赵堡街架”、“陈式太极拳”字不同,音不同,何需“区别”?!真不知先生是哪家逻辑。其实,称和式太极拳,除西安郑悟清、郑锡爵位老师外,赵堡村候尔良的老师柴玉柱、郑文轩的老师陈桂林、笔者的老师和学信,在40年代之前,早已均称和式拳。文中还有诸多不实之处,不想再一一点评,读者可自行判别。但,如果我们没有猜错的话,先生为了得到一点安慰,故将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第三代宗师和庆喜、第四代宗师郑锡爵之遗像敬奉于先生大作之前,且自谓能当继任掌门人,着实令我等为之敬佩。……今日的武林界真是一言难尽,难怪现习拳练武者常言:“功夫好,理论深,不如钞票多,找个代笔人,出本书,留个名。”
历史就是历史,称和式太极拳,并不是去忘记赵堡历史上各代太极先师,也更不是为了和氏家族之后人,而是为了瞻念和兆元宗师创“代理架”之丰功伟绩,当年和庆喜数十年如一日传拳之辛苦,及各位老师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借以更好弘扬、光大这一太极流派。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