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武术不开肌肉、动作的协调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来统一指挥的。太极拳打手除了身体各部位的适当活动外,还包含了“经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旨在畅通经络内外的锻炼方法。松圆缠绕,全身各部位的协调动作极为细致,因此其锻炼的内容更为丰富全面。

历代的太极拳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实践经验和刻收各门派精华而总结出的一些对外形合内动的要求。本文是我根据先师洪均先生所授,并研究太极拳先贤如陈鑫等 人的著作、拳谱,结合40余年的学习、实践、体会写成。应该指出,陈氏太极拳打手由于当初偏重技击,所以要求也多讲技击,所以要求也多讲技击方法要点,其要求也合乎人体生理的规律,因此养生保健作用也很高,值得我们细心地学习和研究。

陈氏太极拳打手虽然有“不在形式,在气势,不在外面,在内里”和“重劲不重形”的说法,但这是指功夫较深,动作纯熟了,不再需要分心在姿势和动作上面,而只须从“松静自然,内劲的变化,虚实应用”的内动来配合外形,以至内外相合后,仅需从神气上专一锻炼。对初学者来说,还是应该先重“形”后重“劲”必须力求姿势正确,学对学明,并在连惯的复杂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求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切不可躐等以求。等学习书法一样,应当先从正楷上下功夫,横竖撇捺,笔笔不苟,长短阔狭,间架端正,方可避免歪斜倒塌之病。外形端正了,然后讲究运笔的逆人平出,收笔藏锋,凝散收剑,立骨出神,使内有雄劲之气,外有端丽之姿;然后再学行草,用功日久,方能随意挥洒,自成法度。学书与练拳一样,都有一定的规矩,初学注重规矩,看似进度不快,实际上基础筑得坚固,有利于逐步提高,打手的姿势经过不断的修正和提高,在整体动作中形成了动力定型,并符合内动要求之后,外人所形,莫非内之所发,能够“明规矩而守规矩”,再向“神似”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够“守规矩而不泥于规矩”,达到所谓“神似”的境界。

陈氏太极拳打手各部姿势的要求都有符合陈氏太极拳“柔中寓刚”的要点,适应于太极拳从“松柔入手,化僵为柔,积柔为刚,刚复归柔”的锻炼步骤。太极拳,顾名思义,是包含阴阳对立面的统一体。阴阳指的是顺逆、开合、虚实、刚柔、轻沉、快慢、粘走、曲直、化我打等等,都是由内及外,以外引内的。因此,表现在姿势上也处处是矛盾对立统一,彼此互相转化。身体的某一部位姿势逐渐趋于正确。因此,初学时可以有重点地专心学练纠正部分姿势,逐渐克服缺点,以免顾此失彼,达不到全面的提高。

一、头部


头要正直,不可低头仰面,左右斜歪,转动时要自然平正,防止摇头晃脑,自以灵活,头部要求中正,术语说“虚领顶劲。”《十三势行功总歌》中说:“满身轻利顶头悬。”顶和悬字虽不同,方法是一样的。正如陈鑫先生解释的:“如同用绳子从头顶百会穴将全身向上悬起似的,”只要下内收,则头顶自然中正向上,而颈也自然竖起。

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至于头,耳能听敌来之声,眼能视敌发之色,头能前后左右触之,且左右手又能上行助之。

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故意做作。所谓“变脸”、“变色”,带喜怒,带形状之法或喊叫,不但形象丑,也不符合太极拳涵养功夫。洪均先生说:“面部要自然、严肃,秀如处女,落落大方,有儒雅之风,不可有张狂气。”

眼平视,不可偏高偏低,眼光要延展及远。意欲向何处。眼神先去。眼是负责观察地势、敌情,以指挥肢体因敌变化的器管。它的注意方向经常是前进,它观察所及的范围角度为150度左右。而且在这个范围内注意的“点”即目标处,还自然有“面”。俗语说的眼观六路应当是“一目了然”,而不可能把球转动6个方向。因此,我对陈氏太极拳十三势的眼法“左顾,右盼”解为左顾的同时应有右盼。反之,则右盼的同时也必有左顾。顾之处是视力所及力的集中点,是眼法的实处:盼之处是除集中点外视力所及范围面,是眼法的虚处。有人解为:左为顾,右为盼。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左就为顾,右就为盼。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左就为顾,右就为盼?恐怕没有正当理由可以说明。也有人将左顾右盼与前进后退并为一谈,说这为步法规律,也是讲不通的,因为脚上没有长眼,步法不适用顾盼字样。洪均生先生说:“眼注视目标,方向因敌而变,不准随手乱转。”陈鑫先生也说:“目平视前,光兼四射,眼睛顾视左右,要快。收视返听,含光默默。”

口唇要轻闭,齿轻合,舌舔上颚,这样就能口腔津液分泌较多,可以随时润喉,使呼吸不能受到喉头干燥影响,同时有较多的津液咽入胃脏,有利于消化。

用鼻呼吸,要自然,勿勉强深呼吸。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均,千万不可自然作聪明,否则有害无利。虽有“口呼鼻吸,吐故纳新”之法,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是为有益。陈鑫先生说:“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心息相依。”

俗云:“耳听八方”,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上下,心平气顺,听觉自然灵敏。

陈鑫先生说:“敌人之来,必先有风,急者其风大,缓者其风微,即无风也必有先兆,敌在前目能视之,其或在右、在左、在身后,是即先兆……惟凭耳听心防。”



“虚领劲”,即“顶头悬”,是在太极拳练法中特别强调的。陈鑫先生说:“拳自始终,顶劲决不失,一失顶劲,四肢若无附丽,且无精神,故必领 起,以为周身纲领。”顶劲的要求是头百会穴与会阴穴要保持垂直的姿势。

头顶有绳索悬着,百会穴轻轻上提除了可使头部自然垂直,防止前俯后仰,左右倾斜外,它便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机能活动,高度发挥 对人体平衡的作用。

“顶头悬”减轻对身肢的压力,从而使身肢灵便,因此,拳论作出了科学论断,即“虚领顶劲神贯顶,满身轻利头顶悬”。

“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在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要求身法中正,一直是相提并论的,前句有利于精神的作用,后句有利于稳定身躯重心,通过顶劲和沉气的上下对称,也可以帮助产生“似松非松”富于弹性的内劲,促使精神自然运用,导致全身自然松开,达到气定神闲。

顶劲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要虚虚领起,若有若无,不可硬往上顶;正像“气沉丹田”不可硬往下压一样,是“意注丹田”在若有若无之间。

百会穴下与会阴穴“上下一条线”的对称有利于身法中正,在内自然接通任督二脉之气。
点击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