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在《武当》杂志上对张祖意合太极拳的基本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受到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很多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话要求我详细介绍本门太极拳的练法。今仅就其中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一解答,以飨读者。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之瑰宝,其历史源远流长。三丰祖师继承前人九天功法、太极之理、养生之道和文道武道,灵感鹊蛇相斗之悟,创始了内外意形合一、以静为动、以松入柔、运肌成刚、以意摧形、刚柔相济,修炼人身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阴阳内外合一之太极。太极拳以道家哲学思想为主,以道家理论指导修炼,其内外动静一致的变化,刚柔相济的练法,阴阳虚实的相互转化,对于祛病健身和延年益寿,提高技击功夫,具有特殊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道家人道之法门,从不轻易外传示人。本门太极拳作为道家专修功夫,与现代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大不相同,因其保密,在民间所传极少。我自幼随父习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拜著名太极拳家王剑鹏为师,后又拜武当派传人虚无道长为师专修太极拳。多少年来,我严格遵守家父及师傅所传的道规,始终对自己所练的太极拳隐秘不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太极拳作为一项健身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备受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瞩目。为了满足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愿望,我将本门太极拳练法介绍给大家。
本门太极拳是调动人体206块骨头,500余块肌肉,采用道家吐纳功法,打通人体经络,修炼人身内外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用意念和太极行功要诀,激发和锻炼人体机能的一种运动,是道家养生护身之法。它能激发人体巨大的潜在能量,从而达到丹体长灵长存,不失不灭。太极拳外以形为主,内以意为主。而有些练拳者,不知其内,只知其外,蹿蹦跳跃,硬功猛烈,大动异常,这种练法只能练皮毛,过度则外伤筋骨,内伤五脏,不属养生攻守克敌致胜之法,不为高奥也。正如昙花一现,猛雨一时,仅及皮毛,乃为“今日练成今日功,明日不练就得空”。道家真传则不然,乃以意为主,练就心精气神力、筋骨皮毛肌。本门太极拳有三部功法,一为脱胎法,二为换骨易筋法,三为洗精髓法。三部练法练己练物练他人。乃有十大练功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五大法门:坐、卧、站、行、用。
下面我将第一部功
法脱胎法中站与行的行功法介绍给大家。
一、太极阴阳论
道曰:“把握阴阳,提挈天地”。又曰:“身具天地,心具太极。太极者,阴阳也。乃是动静开合,刚柔之分,混元之气,意形之修炼法焉。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万物之灵,天地之变化也。”
太极者合者为阴,开者为阳;虚者为阴,实者为阳;化者为阴,发者为阳;阴缩阳拔,阳缩阴长。人体背(督脉)为阳,人体胸腹(任脉)为阴;上肢掌背侧为阳面,上肢掌心内侧为阴面。腿外侧为阳面,腿内侧为阴面。指伸为阳,指曲为阴。脊椎伸为阳,脊椎缩为阴。太极拳乃为天地、开合、虚实、刚柔、阴阳之练法。道曰:“天地大吾身,吾身小天地”。又曰:“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
故三丰曰:“天地人三才,皆在自己一身”。何为“天地人”?
首:头百会穴为六阳之首,为天为阳;下颏为地为阴;鼻为中为人。
四肢:手掌为天为阳,肩为地为阴,肘为中为人。胯为天为阳,脚为地为阴,膝为中为人。
掌指:指为天为阳,掌根为地为阴,掌中(劳宫穴)为中为人。
身:大椎为天为阳,海底为地为阴,命门为中为人。
道曰:天地人三才也。中乃人体之支点,故习太极者必先懂阴阳,知天地,方可修炼太极也。”
二、太极拳脱胎法
世人皆有先后天不足,先者生而不足,后者由于服食五谷杂粮,后天身心劳作,精气神受外邪之侵,后天伤身等,使身体衰弱,肢体笨拙僵硬,精气神不足,内外不随合。脱胎法就是把人体先后天的内外僵硬笨拙之力、内外不随合、心意杂乱、肢体不整,这些先后天本能,用太极脱胎法取而代之,脱开练无,乃修炼太极之身。如何修炼此法?以太极九天功法桩功,调整内外形体意,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为下一步修炼打好基础。
三、太极桩功论
三丰曰:“桩功,以桩为基也。练拳先站基,站基得炼气,炼气要得意,阴阳合一乃太极。”又曰:“练拳不站基,一生枉费力。”
经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以天地之象帮助修炼太极阴阳。独,一个也;立,站立;守神,思不外散,集中存思内视炼意之法。桩功以无极而始,以静而练,静练乃为拳之功,功乃为拳之用,静乃神气集中,纵横交贯,圆融一致,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修养身心,调纳呼吸,贯通气血,调动筋骨,疏通经络,温和肌肤。精神意气力修炼法,外则而静,内则真动,阴阳合一,松静自然。桩功乃增意蓄劲,调整爆炸弹抖劲和搦缠柔化劲。把握阴阳者,即呼与吸,意与形,开与合,松与紧,虚与实,化与发,伸与屈,进与退,刚与柔的阴阳修炼法也。
久练桩功可以以气养身,增强功力,调节中枢神经,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挖掘人身潜能。太极桩功可以达到“身形并练”、“内外兼修”和“内动外静”的目的。从而达到养生与技击的功效。
站桩功的基本要领是松静自然。它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放松,练功时不仅全身要放松,精神也要放松。因为只有精神不紧张了,全身才能放松。第二是宁静,练功时要排除杂念,使精神活动进入相对安静的状态。对于松静要有正确的理解,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松可以帮助人静,人静可以帮助放松,松与静是相互促进的。第三是自然, 自然是指练功的许多方面,不可过于勉强。所谓练功之道,法于自然,即为此理。练桩前,先要排净大小便,身正自然,静如泰山,提挈天地,透空无物,先站无极。
(一)无极桩
身体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去除杂念,两眼微闭,目光内敛,做到凝神定意,清静无为,虚灵顶劲,两肩下垂,舒适自然。松要松衣,端正自立,混混沌沌,不想别意,达到全身内外皆松的境地。
(二)培元桩
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舌微卷,目微闭内视,周身自然放松,左手掌背轻叠于右手掌上,左手掌心轻按丹田之穴,鼻呼吸细微深长,自耳不闻,意想丹田,代鼻呼吸,存思呼吸在丹田。道曰:“开炉炼丹,周身放松要自然,海底烧火炼金丹,炼就七七四十九,开炉金丹随身转。”站至小腹丹田处似有火团之感,即可练太极混元桩。
(三)太极混元桩
三丰曰:“太极混元胸前抱,吸气归丹呼皮毛;练就一身混元气,天地相应最为妙。”
在完成培元桩的基础上练习此桩。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略有前顶上提之意;两手十指微张开,两手托抱如抱球,高低要与丹田平;胸微内含,沉肩垂肘;小腹放松自然;意顶头蹬脚,两目自然平视前方,微闭或半闭亦可;口似张非张,舌上卷,呼吸深匀细长,周身放松,存意抱球;两手臂卷抱松,内气充实,使意念逐渐加大。此乃用混元运气法。何为混元运气法?即毛发呼吸法,使周身毛孔呼吸与鼻肺呼吸为应合。中医讲:“肺主皮毛”。故毛发呼吸法乃本门真功呼吸法。身体毛孔随着呼吸开合鼓荡,吸气时意想外界之气进人丹田为合,虚中取气,道曰“收敛入骨”。呼气时意从命门发出,合身毛孔为开,毛发直竖如戟,气达梢端方为气足。气归丹田,要用神意。始终心精神意贯注,乃得此道真主宰,混元奥妙极矣。此桩站之越久越好。
三丰曰:“金丹烧开要混元,托抱太极走玄关;吸气归炉放金丹,呼拿金丹毛发展。”
又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四、太极身法论
头者,一身之主宰,六阳之首焉。人似太极,头为太阳上阳也。头为中正之官,修炼时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不可摇头晃脑。头虚领,用意如同与天地相应,面叩中正,在运架开紧呼气时,头顶上星穴,百会穴向上虚领,与额部神庭穴前顶颈两相合,名曰虚领顶劲也。现今流行之太极拳,对虚领顶劲的解释不完全准确,这易使很多初练者气血上涌,血压升高,头痛头晕,对养生健身不利,更失去了技击的意义。太极道论云:头上意领如冲天,神庭前顶壁击穿,项竖如鸡斗翅塌,头顶项竖能沉肩。又一说为虚灵顶劲也,吸气时要虚领要灵活,呼气时势要顶。
口者,嘴也,进纳之府焉。口之修炼,地仓内收,上下嘴唇自然闭合,发生咄气,口开自然。
牙者,齿也,骨梢也。修炼时乃有轻扣紧咬刚之说。吸气虚含时牙齿轻扣,呼气发劲时牙齿微紧,地齿前扣。修炼养生之时大小便出恭则要扣齿,使气不散也。
舌者,舌为肉梢,有阴阳主易之变,讲求松紧之分,振摧之别,在吸气时舌尖轻领,呼气时卷舌,运用内劲时舌必紧而摧,抵有上下,摧分阴阳。
面者,人之表情也。人内在的表情其华在面,行功走架,用面乃分阴阳,松静时,面部表情自然,而神意则集中,不可走漏神思。
目者,眼睛也。眼为视察之官,具监察之明,通肝,有传神达意之功。诀曰:有神在目。行功走架应凝神于目,手随眼,眼随手,吸气时目光内敛,呼气时目光四射。
耳者,灵性之窍也。谓之监听之官。耳通肾,一日健肾通耳益脑灵,二日提玉楼。玉楼乃完骨穴也。撮谷道,提完骨,精气贯顶神不散。
项者,脖也,一曰竖项,二日挺项。吸气时松领竖项,呼气时挺项。
肩者,吸气时肩要松开,呼气时肩沉。道曰:肩井照涌泉,势势如泰山。根通肩井,肘通曲池,手梢通神劳(神门、劳宫)。
肘者,中节也。具变化之灵,上联根节,下系梢节,居中环。肘分垂合领横摧之法。垂有下垂沉降之意,分有相抱互济之意,领有引导相随之意,横有棚化之意,摧有紧逼不放之意。
臂者乃分阴阳,具缠筋走化、敏捷灵健之功也。发打横竖,掤滚云拿,乃臂之用也。腕者,人之手腕也。乃有坐腕塌勾之分也。腕有柔韧强硬,不可偏于僵滞,柔不可散,灵不可浮,活不可僵,缠身带腕,刚柔相济。
手者,有手指、手掌、手根之分。拳经曰:“形于手指发于腰,节节贯通在手梢”。手分为刁、抓、扑、托、砍、领、挫、截、劈、点、扫、挟、压、擒、拿、盖、推,拳如卷饼掌瓦垅,爪如鹰爪不落空。经曰:回手如瓦垅,出手展劳宫,招招不落空。
胸者,胸位至上也。内有肺所在。胸有含有提有放,有发有降,有松有紧,有开有合,有起有落,有出有闭。含胸拔背谓之顺,吸气为含,呼气为拔。含胸要舒张,胸出要闭合,提胸则气聚,挺胸则气涌,回要空胸出要闭,含胸则能拔背。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要想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调节人体胸腺素是一条重要途径。人的胸骨内膜有左右两叶胸腺,含胸有助于胸膈的一张一缩,可使胸腺细胞常常处于活跃状态,可增加胸腺分泌,作用于各脏器组织,提高免疫功能,对抗老益寿极为有益。另外,胸膈的张缩,使腹腔脏器受到有规律的时松时紧的腹压运动,有利于疏通血液和内脏机能运动。拔背有助于脊椎屈伸运动,通过机体运动可起到自我按摩的功效,达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开通闭塞之作用。
脊者,脊柱也。乃有胸肌、腰肌、尾肌三节之分。肌骨要上下拉拔拧,上吊大椎,下垂龟尾,脊椎中正,不偏不倚。
腹者,肚也。乃有腹与小腹之分。腹藏中焦之气,小腹藏下焦之气,丹田藏于小腹,吸气时要松腹坐胯,呼气时要沉腹丹田。腰者乃人一身之中节。腰为人身之第一主宰。一身之功在于腰,腰为中轴,四肢为车轮,运化发力。在腰。三丰曰:“腰中是圆形,劲在腰中生,化发四肢行,拿丹田练内功,要修炼沉塌挺拔,拧转拨撑之力,乃是浑圆气之根。”
腰为肾脏之所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可以提高人体潜在功能,通过腰部的运动,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激发人体的潜在功能。
臀者,胯下肢根节也。胯松、缩、合、拧、反、缠,谷道自然上提,胯开合档,爆力增强。
膝者,下肢中节也。有蹿奔跳跃,起落进退,弹腿顶膝之功。膝要脊背,形于手指。诀曰:打人先上身,手脚齐到乃为真。
五、太极行功盘架法
夫太极者,修炼行功盘架,乃脱胎、换骨、易筋洗髓三部功法。三部练法练己练物练他人。三部功法要与桩功合练,第一步须练脱胎法。把先天与后天人体本能、内外肢体僵硬、拙力、笨力、内外不随合不整,用太极功法取而代之。将这些先天本能脱开练无,修炼成太极之身。始无极,松腰松衣,端正自立,浑浑沌沌,不想别意,以静为始,以松人柔,调合阴阳,虚领含拔,内外节节贯穿。身立平准,要以脐门(肚脐,命门)为中准。肢为车轮,腰为轴,骨架掤拉,运动四肢,周身放长,四肢伸拉,气血通畅,呼吸深长,意气鼓荡,筋骨松,皮毛攻,用毛发呼吸法,内敛形不露体。保持外三合,外展意不露外;保持内三合,用意不用力。形松意紧,行如抽丝,绵绵不断,滔滔不绝,要松慢柔合,掤随阴阳。松者周身放松,松静自然,去掉周身先后天僵硬之力。松者气血通,松者而力增,不僵不滞,骨掤肌松。慢者,太极慢者能脱胎换骨,慢者能察全身之病,慢者能贯注全身要诀,慢者气血通炼丹功。柔者,修炼以柔为始,柔而后刚,柔而能灵活不僵,要做到柔而不散不笨,不死不呆,身柔,肢柔,筋肌柔,骨柔,乃为之柔也。合者,把周身不合之病脱掉,周身内外要合,先外合,再内合,手足要合,肘膝要合,肩胯要合,三尖要合,心意相合,意气相合,筋骨相合。掤者,掤架也。掤要骨架,开要骨撑,掤腹覆挤棚在先,行功盘架要掤圆。随者,做到内外上下左右运动相随,心随意,意随气,气随身,外动随周身,太极一动内外皆动。阴阳者,在修炼时,每招每式、每块骨头每块肌肉,都要分内外、阴阳、虚实、开合、伸屈。初学者要把握阴阳。
六、如何盘好架子
对于太极拳盘架子,各家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指练拳的招法和套路的练习。其实不然,今人如果这样理解太极拳盘架,枉费一生,也将不得其道。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发音多有不同,而且有些字又音同字不同,故现今流行的太极拳论、谱、诀中不免有失误注处,而有的传人为了保密,又以讹传讹,使很多学练者不得其道,困惑不解。今举一例以作说明,多少年来,很多太极拳修炼者把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种行功法误认为是太极十三势,这其中有两个字与道家真传不同,一为“肘”,一为“盼”。道家真传应为棚捋挤按采捌抖靠,进退顾盘定。“肘”字解法我将在今后的文章中向大家介绍。在这里我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盼”字。前面说过“盼”写“盘”因方言的关系,在发音上有相同之处,因此流传有误;“盘”在练法中就是盘架子,盘架子就是在行功走架时将拳势掤架起来。三丰曰:“掤捋挤按掤在先,采列抖靠随腰转,进退顾盘身法定,伸屈阴阳身要缠。”
人的身体是由骨骼作支撑,皮包筋,筋缠骨,肉包骨,练者通过长期行功盘架,可以滑利关节,使劲肌韧带拉长。这是对身体本身的锻炼。另外对于内丹的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进退为步法之训练,故在行功盘架时上下、左右、内外、虚实、阴阳、刚柔、快慢、进退相顾,以意行气,以气摧形,意形相合,全身内外整体一致,只有对照行功要诀全部顾到了,才可以继续盘练下式。而不是现代太极拳所解释的左顾右盼。太极要诀要求不可摇头晃脑,如果左右乱看身体将失去中心,此为太极行功之大忌。定为中定之势。在初练太极时,每招每势皆有定势,定势可以保持中心稳定,不失中力,定势可以审察全身有无拳架之弊病,可以使气血畅通达于四梢,定势时要沉腹坐胯,气力发于丹田,吸气时浑身毛孔皆合,呼气时浑身毛孔皆开。毛发竖如戟,乃太极浑圆之发,用意不用力,乃用神意之发。
三丰曰:两肩下沉头虚领,沉浮坐胯如猫行。松慢柔合定虚实,棚架缠丝练行功。微形一动神意动,拿丹田修内功,太极浑圆皮毛攻,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腰为中轴肢为轮,周身阴阳来相争,动者分有合,静者合有分,阴中阳,阳中阴,身躯缠拧松和紧。学者应细心体验。
关于太极拳运动速度快慢的问题,是大多数练拳者关心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把行功要诀牢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行功时的快慢,行功走架过快者乱,过慢者滞,要把握快慢适中,使呼吸与动作相合,做到呼吸自然均匀。架子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非长期体验方可领会其中的奥妙。
太极拳是一项内外整体运动,对于它的行功要求缺一不可。在第一部功法修炼时要切记用意不用力,对照要诀细心揣摩,不可有偏重。在行功盘架时能做到松慢柔合才能静,才能行神意相合,才能达到“身体转动,其轻如羽”,“清虚其心,轻松其体”,“意领身随,意到手发”的境界,至此方为懂劲,为下一步的修炼打好基础。只有松慢柔合,才能使气血畅通,阴阳调和,内心调动,经络畅通,从而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提高技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