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的特点较多,如重视不贪不欠,动作上既不能过大,又不能不到位。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有“无过不及”之语。要做到“无过不及”,首先要明三事,即先做到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随后逐步做到内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不管是练拳还是推手,如果做不到外三合,必重心偏移,失去平衡,怎么练都是不准确,也容易挨打。赵堡太极拳经曰:“上法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即要求在技击中,身手步要完全一致,做到不贪不欠。明外三合易,而做到内三合很难,内三合是形于内,不显于外,故不易做到,也就是先求形同,后求神似,做到形神合一,一开无有不开,一合无有不合,形神俱备,方为太极拳之真谛。
赵堡太极拳还特别重视三节的作用,拳经中特别强调:“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吃栽跌。”三节在推手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谓“击中节首尾相应,击梢节即中节相应。”令对方觉得浑身都是手,处处都能引化拿发,这是充分利用三节的作用,做到周身如一家,处处可拿可发,这也是赵堡太极拳的独特之处。此处还有“小圈克大圈”之说。所谓小圈克大圈,主要是指小圈的半径小,距离近,速度就快,以短取胜对方,但必须双方实力相当,否则同样大圈能打小圈。
赵堡太极拳之“耍拳”,是赵堡人练拳的特色,所谓“耍拳”,顾名思义,即是玩耍之意,赵堡太极拳博大精深,见难学之更难,为何把修炼太极拳功夫称为“耍拳”呢?称其为“耍拳”,取其自然、轻灵、松柔之意,如和风细雨,如儿童戏耍,逍遥自然。没有故意造作、故弄玄虚,无需瞪目怒视、咬牙切齿,不用刚猛威烈之发劲。赵堡太极拳以慢生柔,以柔求活;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腰,至柔至坚,炼柔成刚。“耍拳”非常放松,毫无拘谨、凝滞之态。这种“耍拳”的精神,正符合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耍拳”比起“练拳”、“练功”,似乎更确切,更朴实无华,超凡脱俗,从自然中求真求道,道理至简至易。
笔者在刚接触赵堡太极拳时,老师说过,练拳要像“耍拳”一样,精神要放松,动作要协调,周身随和,轻灵自然。天地有三直:上、中、下,人身亦有三直:头、身、腿;天地有四顺:寒、温、暑、凉,人身亦有四顺:手、身、腿、脚;天地有六合:上、下、东、西、南、北,人身亦有六合:手、脚、肘、膝、膀、胯;天地有四大节:春、夏、秋、冬,人身亦有四大节:两膀、两胯。天地有八小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人身也有八小节:两手、两肘、两膝、两胯。
“耍拳”是赵堡太极拳几代宗师沿用的名称,可见赵堡太极拳家对“耍拳”特别重视。赵堡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最早独创“耍拳”之公式,以供后人学练。第九代传人和庆喜著有“耍拳”解。第十代齐悟清老师对“耍拳”更有精辟的论述。
历代赵堡太极拳宗师,对“耍拳”之称谓如此重视,主要是追求太极拳的道法自然,使太极拳返朴归真。白玉蟾在《修仙辨感论》中曰:“但能凝然静定,含中无念,功夫纯粹,打成一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得,自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与钏中并驾矣。”修炼太极拳本着自然无为的精神,只需神气合一,身心合一,即是大道至简的最高法门。
太极拳至柔至坚,首先要求至柔,要轻松自然,这样才能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练太极拳首先要去掉后天拙力,刚的内劲才能产生,、赵堡太极拳不主张专修刚力,太极拳的刚是不露形,不显眼,绵里藏针。练习太极拳并非处处发劲发力,赵堡太极拳要求极轻松,极柔软,至柔才能至坚。太极拳之刚实为有心至柔、无意成刚。“耍拳”就是在这种轻松自然中进行,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我们修炼的就是这种真意。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认为柔是生命的起端,强是生命的弱点。我们练赵堡太极拳,追求轻松自然,柔软而无为,这是练拳之真谛,是返朴归真之妙法。
“耍拳”这个朴实简单的称谓,道出了大道至简的原始含义。赵堡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兆元之所以把修炼太极拳叫做“耍拳”,用心良苦,独具慧眼。欲要炼就真种子,真种就在无为中,即抛弃至繁至难的步骤,回归于至简至易的原始修持法。
赵堡太极拳“耍拳”之公式,是学练太极拳的楷模,否则难以进入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殿堂。
和氏“耍拳”之公式,有其独特精辟之处:其一,以柔中求刚为日的;其二,以轻灵自然为原则;其三,以中正平和为用功方法。此三句话蕴含太极拳修持之真髓。《道德经》说:“载营魄抱一却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有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望及之也。”赵堡太极拳之“耍拳”,是先辈常年结累的体验,也是最形象、最自然、最能体现功夫的明证。
断手义称实作,是以大成拳特有的搏斗方式进行的实战活动。
大成拳断手是一种激烈的对抗运动,若想参预,必须具备抗击打能力、速度、快速反应能力等多种条件,其中抗击打能力是参预大成拳断手的第一条件。
训练是通过训练双方的身体接触,即一方以拳脚肩肘踢打碰撞另一方身体,以达到提高身体抗击打能力的目的。因为人体相互接触根据双方的承受能力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而且双方可以根据对方发力情况做出相应反应,所以十分安全。
摘自《精武》2004.1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