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拳论》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通,访良友。"在我见到的太极拳武馆、武校中,有一大批曾拿过国家级、省级比赛冠军、亚军的太极拳修炼者,他们基本上现在都是教练员,有的还任馆长、校长等职。但是由于理不明、路不清,不知太极较高境界,所以当在比赛中拿到名次后惰于练拳,给人有"苗青壮而未结穗"的感觉。睹此情景,实为惋惜。于是我夜读前辈太极拳大师的经典。并身体力行,坚持研练,多次向我的老师----陈正雷大师请教,现将我学习领悟到的点滴体会公之于众,以便共同研练、共同提高。
习练太极拳如同学生上学,可分成小学、中学、大学三阶段;又如同上楼梯,不经过一楼就上不了二楼。必得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层夫都有一定的验证、标志,表示功夫的现有水平。从体用技击意义方面而言,可分为用技(懂劲)、用气(化劲、太极境)、用神(灵劲、无极境)三个层次;从练新拳步骤和方法而言,可分为九段。
第一层功夫,从体用技击意义上来看,由开始没有内所气到引得内气,进而由内气渐足,再到通周天这个阶段。击技较微,但可用四正四偶即"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技功去取胜于人,所以要概括成用技阶段。练拳时,从身体直接感觉而言,这个阶段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从练拳步骤与方法而言,可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一、熟套路、明姿势。
套路是太极拳的整套架式,姿势是整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侧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让"明"师去正架,侧重于姿势的正确,只有这样才能牵动内气。因为太极拳是动中求静,以外有的动作去牵引体内的先天真气。所以练拳时必须排除杂念,保持头脑清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收敛内气,引得真气先天之气在体内鼓荡。《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