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幼时家贫,除学校所发之教学课本外,无图书、漫画或小说之类之课外读物。偶得《周易本义》一册,如获至宝。然而,久玩其文,未获其实;于是,转向中医求解焉。中医驳杂,多借易理释病证转化,亦未得所要;再转习太极拳,匆匆廿余载,尚流连其中。

太极拳是遵从易经的法则,从万千技击动作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动作方式及炼功方法。所以,每一个动作,除了有练功和技击的目的外,尚有《易经》及儒、道两传之哲理在支撑。对熟习易理者而言,很快能从太极拳之动作之中,见到天道、乾坤、阴阳的法则。然而,自露禅祖师打响太极拳之名号后,应广大慕名而来的学者之需求,各门派之太极拳秘笈纷纷出笼;更有不少好事者,藉耳闻附会,著书立说,使人望之却步。面对如此紊乱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取舍呢?以最近逸文书局出版、戚建海着之《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一书为例,书名十分能引诱太极拳之同好,书中亦提供了许多新发现的老资料,拳、捶不分;但是,数据之真伪因未获原件无法辨别,就让专家学者及时间来处理它吧!自然能得知是否和陈鑫的太极拳论著一样。我们学太极拳的人,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数据能否指导我们练成上。或者有人会说:「书中都会留一手,不可能让你看书就能练成的。」其实不然,只要你经过了「入门引路需口授」的阶段,不保证你看书就能练成;但是,你可以知道可否按他说的方法去练。其实书中所提供的数据,大部份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最大的不同是数据的著作者和时间,和少量丹道与太极拳的论述;令人难以认同的、反而是著者对修练太极拳至丹道相接的论点,甚至和书中所提供的数据抵触。可能是练法不同,看法互异吧!但指出他的问题,可以为同好借镜。

著者虽然主张破除门户之见,但是阴阳相济的论述是充满门户之见的,连王宗岳先生「一羽不能加,绳虫不能落。」的用语皆遭到牵连。露禅祖师传授之杨家太极拳与陈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抛开了陈家阴阳相济的练法,彻底遵照《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及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的指导,从虚静入手,使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在拳中实现。陈家的人,因为有祖传红炮捶的关系,知道太极拳虚静的要领,只好采用阴阳相济的练法,使红炮捶与太极拳并存。在陈家,原来是以红炮捶为主要技艺的;而且不传外姓,是很自豪的。在太极拳名显及陈鑫著书之后,才将红炮捶改称为陈式太极拳第二、三、四、五路。依据书中所提供的资料,陈清平先生的歌诀不也是说:「极柔极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一羽不加至道藏」吗?蒋发的太极拳诀也说:「觔骨要松」!在杨家的论述里,柔是因为松、再加借力使力所产生的外样态,身松是身虚的表现;至柔的目的,在求得绵里藏的那根至刚之金针,所以才会说:「不松不是太极拳」,要一松到底;不必为了强调著者认为的「阴阳相济」而否定它。极柔极刚极虚灵也是杨家太极拳修炼的程序,由至柔产生至刚,而且极虚灵,不是和陈清平先生的歌诀相同吗?对阴阳相济的认知,著者和杨家太极拳也有极大的不同,杨家所谓的阴阳相济就是由至柔产生至刚,及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与书中蒋发先生之《太极拳功》内容相同,而不是分左右手;如果是分分左右手的话,双按时又如何处理?双手内合齐出,自然被著者认为是病手了。王宗岳先生「一羽不能加,绳虫不能落。」是表示极虚灵的听劲及化劲,相同的表达见书中王柏青先生之《太极丹功要术》中:「形动而神静,意会而势灵。微风亦能顺化,叶落亦能知警。」;著者甚至完全不顾杜元化在书中附件一内,对至道的说词,把「一羽不加至道藏」解释为「一羽不加」之句是来自《道藏》这部书,真是极尽混淆视听之能事,不知著者为何如此。相较于《列子》仲尼篇、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来说,王宗岳先生的表达方式,还是很平实的。不能因为自己没做到,就否定它;对一个学了太极拳套路,而不肯去炼太极功、或未炼成太极功的人说:「太极拳那些东西都是骗人的,那些太极拳高手都是武侠小说一样,是乱编的。」大家会有何感想?

亢仓子之言、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实际上却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条件。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气即共振的能量,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经络、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网络。人中、劳宫、涌泉,是血管动脉未端回流圈的所在,一方面增加吸收压力波,一方面降低反射。详细内容,见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王唯工着之《气的乐章》。大易所言的规律,实指日月星辰之辰,日月冲和的时间之辰的变化规律;而非历法规律。知此辰,按法炼功,求日月合,阴阳合的生生之德。这个阴阳是天之阴阳,它可促使人体阴阳的迅速合化。易道阴阳说,虽原于古天文历律模式,但其内涵远高于古天文历律之价值。这是从气的角度论阴阳之重点,也是近年来学易取得的新知。日与月一年有12次合、12次冲合。这个时空是有加速度运动的时空,拓朴时空。北斗七星之斗柄的运动是正手螺旋的话,日与月的运动,则是反手螺旋运动。在物理学中,这代表了正、反方向的动量传输。日月的合有德生,反映此时日月合代表的天地、阴阳合,对中心体人或物有动量、能量交换。常人因精神、思维的分散,不易查知这种能量交换。而养生炼功人,由于精神、思维的散乱,因入虚静而消除。在功能态下,通过内照、内观(内视)、内听气血的运行,有可能感知日月合时阴阳、能量交换,对自身的影响。道德文化所言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从气血的角度去感知这种天体对人体的影响。一年有24节气和对应的物侯,说明这种影响是真实存在的。而从物理学角度看人的虚静功能态,是人自动造成与外界隔绝的,接近全封闭的封闭系统。古人通过这种养生内求法,认知了人体内有12正经、奇经八脉、中脉上的三丹田存在、上下鹊桥的存在、脊柱后有三关的存在、脑中有脑九宫位的存在等等诸多事实。汉后丹道学家说,通过修内丹,可以证实这一事实。守中、守一、守住了虚静,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要求,便可通过振动的共振效应,人获得阴阳合德的天地大化化生能量。《老子》说:「道法自然」,孔子在《帛书易》中说:「易本不卜、不筮,其理在得一,知损益之道。」,《庄子》天下篇说:「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点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日、月、斗皆在天运动,人在地面观之。圆中有两个坐标系。一是不动的地面坐标系,有南北二方、四方、八方之分。还有个随28宿转运之天赤道坐标系。日、月、斗在天运动有位,因而投影在地面上有方。冲、合有时。皆可以斗柄投影在地而指向位定之。故握斗建之位,可知天地阴阳之合。日代表阳精,月代表阴精。日月合,历示天地阴阳合;合则人有感。以上由大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赵定理先生在网站上发表的内容看来,将先天八卦横图依序代入九宫,除了中宫五不入(虚中)之外,顺理成章的形成帛书易经说卦篇中,八卦之方位;及《参同契》中所谓的:「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钥。」、「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这些疑是太乙游九宫所形成的记载,和以上引述皆可以肯定为真,是中华道德文化之魂;应该肯定、实施,并且操作、验证。能量交换就像收音机,将信号接收后供人体在特定的时、方、位使用。现今为白羊季、末法时期,道法可以外传,还祈得道高人指正。

书中最令我注意的,还是太极拳与丹功之间的种种。这是继吴公藻《太极拳讲义》之后,正式发表、谈论太极拳与丹功的书。太极拳与丹功各自有诸多记载,而谈论两者之间的关系者不多。虽然如此,引用书中的数据的数据还是有疑虑的。首先,书中谈论太极拳与丹功之间的关系最多的是著者,而著者并没有交待如此认知的来源或引喻失当。其次,书中明确原引述太极拳与丹功之间的关系者,有王柏青、张三峰、蒋发、刑喜怀,而在《和氏拳谱》和兆元所述之太极拳师之姓名中,仅见张三峰;如将音似者亦列计,尚差王柏青;还有王老夫子讳林桢师事之云游道人是谁?与张三丰又有什么关系?杨家太极拳之传承内只涉及武禹襄,未谈及其师杨露禅,好像太极拳真的只要四十多天的学习,再加上赵堡秘笈,就真能练成武林高手似的,皆待厘清。第三,著者谈论由太极拳修炼丹功之方法中,有明显的瑕疵。

书中第40页,有无极原理图,图右及次页,有开环、死循环、无极原理图与浑沌现象的解释。这是著者主观的认知,虽然觉得太牵强附会,但是,那是著者的自由;然而,到了后面第74页,为了行文的需要,解释的内容就变了。所以,著者对云手、阴、阳、虚、实、开、合、背丝、纒丝的解释,就失去说服力。何况,仅用双手开合并不能分成上下阴阳两仪;顺、逆时针方向与太极拳或丹道的顺、逆内容无涉。掤劲不是由一只手划圆的离心力形成的,一只手划圆的向心力亦不是炼成内丹的原因;「太素者,气之始也。更与云手无关。书中记载,杜元化在《太极拳溯源》中又说:「余师尝曰:此拳本是修身炼气之术,长生不老之基,打人尤其余事。」,人身气的修炼及解释见《庄子》、人间世篇:「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一若志」才是太极拳炼气的入门方法,如《易经》系辞篇、上传中「夫干,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所言。「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是修炼的过程,「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及「唯道集虚」是炼气的说明。虚有身虚和心虚,身虚就是一般所谓的松身;由《列子》、仲尼篇,龙叔与文摰之对话,可知心虚之具体内容。俞玉吾曰:「心虚则神凝,神凝则炁聚。」,施肩吾曰:「吾尝闻之吾师曰:体虚而气周,形静而神会。」,由虚静而至感通,是太极拳修炼必经之路!有心的人,不妨试试。

太极拳与丹功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著者论述的重点。著者认为:陈清平先生掌握了《来氏有极图》和《先天八卦太极图》内涵和运行轨迹与之顺逆之法,以及太极炼丹术与太极拳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在意《来氏有极图》学者多以附会视之,确认它是道家修炼内丹专用之图,认为它反映了五行学说内涵,其运动轨迹是双手由外圈向内圈旋转,纯向心力的聚合运动。为什么「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钥。」,指的是以人身脊椎骨为正轴,运用双手「运毂」,犹如推拉立式风箱似的龙升虎降划圆?著者亦知真正了解《来氏有极图》深邃内涵和用于修炼内丹术者,为数不多;著者却未加说明再三引用,还将自己的看法强加在先师身上,认为是他们受到《来氏有极图》的启发,进行了科学而精妙的、高度概括的总结。到底是《来氏有极图》在先呢?还是王宗岳在先?为什么王林桢是王宗岳?著者完全没有提出它的根据和说明。对陈清平先生的腾挪架的说明也是一样,逐势加圈并不是炼成内丹的原因,螺旋进极亦不是促成内丹生成的方法,更不是腾挪架的名称来源;都是著者主观的认定。在杨家太极拳腾挪是由松沉而来的,是「如意向上,既寓下意。」的具体表现。看来著者在杨家学的时间,真的太短了。「由现在的太极拳过渡到太极炼丹术,只须在运行轨迹上稍加变动既可。」的说法,不知是指的那个现在的太极拳?!那一个现在的太极拳,都不能只须在运行轨迹上稍加变动既可过渡到太极炼丹术;有的不需在运行轨迹上稍加变动既可炼丹,有的变动了也不行。内劲心法可以说是手法,但手法决不是仅指手,「浑身是手,手非手。」;不仅是手,脚也有运行轨迹。「仰而视之」不是离心力,「俯而观之」亦不是向心力,不论离心力或向心力,皆与结内丹无关,「四象攒来会中宫,何愁金丹不自结。」谈的根本不是物理上有形的力量。「五行攒簇盗天地」只用双手?书中引用丘处机在《大丹直指》中的文字:「采之惟在阴蹻为先」、「阴蹻一脉,上通泥丸,下透涌泉。」,阴蹻一脉就是没经过手。细、慢、均、长的呼吸,也不是专指胸式肺呼吸。看来只是著者想当然尔的附会吧!著者自称已修炼至内丹的某一层次,即使是真的,也不会是从太极拳中修炼出来的。

太极拳与丹功之间是有步骤、有方法的结合,结合在中定上!《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对待用功法守中土章内说:「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方中即是心!心定加上足有根就是中定;而且先要明了掤、捋、挤、按四正手及进、退之身法才能保持中定,杨家太极拳之第一动式揽雀尾,就是练的这个;走的是《大学》:定、静、安、虑、得的路线。然而以易论拳,「时中」、「得定」,可谓中定。即无论何时何处,皆能恰如其份不失机势;无论是动是静,皆能从容入定;「神闲气定」是最佳照。「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取无舍,寂灭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太极拳虽然不能说是「形同槁木」,但是务必「心若死灰」,才能「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列子》曰:「闲心劳形」,此之谓也。《管子》、内业篇:「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圆而履大方,鉴于大清,视于大明。敬慎无忒,日新其德,偏知天下,穷于四极。敬发其充,是谓内得。」、「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枝坚定,可以为精舍。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列子))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更是中定之至。杨家太极拳之串拳和功操,皆从无极桩开始,且起式是由观无极进入揽雀尾,收式退入平立步无极桩,对粗通易理者,就可不言而喻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