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一是速度快慢相间的拳架;二是“气沉丹田”。在这里我想谈谈对“气沉丹田”的个人理解。
我们练太极拳的人大概都琢磨过“气沉丹田”的问题,也有许多人为它所困扰。武式太极拳大家李亦畬在《五字诀》中讲:“务使气敛入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拿)得人起;呼则沉得下,亦放得人出”,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气沉丹田”最精辟的论述,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在练拳的过程中意识要守住丹田,并进行逆腹式呼吸。在祖国传统医学中丹田是指肚脐以下的小腹部位,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看,人体吸入的空气不能进入小腹之中,空气只能到达胸腔并存于肺部。人的呼吸可分为顺腹式和逆腹式二种:人在睡眠时,腹部随着呼吸而起伏,即为顺腹式呼吸,是人类天然本能的呼吸方法;逆腹式呼吸是太极拳修炼的传统呼吸方法,它不是一种自然的呼吸方法,它要求与动作蓄发开合相结合,吸气时腹部上提、为合,配合动作蓄劲;呼气时腹部下沉、为开,配合动作发劲,“牵动往来气贴背”从而达到气宜鼓荡的目的。我认为逆腹式呼吸应是“气沉丹田”的现代叫法。“气沉丹田”(逆腹式呼吸)是在呼吸时通过意识指挥腹部扩张,使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隔膜下沉,使胸腔得以充分展开,肺脏能够最大限度地膨胀,增加了肺部空气进入量,使练习者进入最佳生理状态。
前人对人体的认识,多是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于是习惯地把呼吸时腹部的起伏,称为“气”(呼吸)在小腹进出,故将逆腹式呼吸叫做“气沉丹田”。传统武术中的确存在一些玄学的东西,这是客观事实,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陈照奎先生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为探寻他当年对“气沉丹田”的见解,我曾专门求教于他的几个著名学生,得到的结论是:陈照奎先生很少讲“内气”,他讲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用陈照奎先生自己生前说的一句话就是:“人体的运动虽然很复杂,但所遵循的仍然是人体力学的规律。”
“气沉丹田”(逆腹式呼吸)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气沉丹田能够使身体重心下降,下盘稳固。二是能够使人放松、冷静,从容不迫。三是可以按摩内脏,增强人体器官功能,有益于健康。
在练拳的过程中想要自如地“气沉丹田”(逆腹式呼吸),确需一个艰苦的训练过程,但也不要把它弄得玄中玄!
任晓林
2002年10月26日
编者按语:
上面是任晓林先生的文章,非常有个人见地,我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同时还附上另外一名网友“贝贝”的不同意见,目的是倡导一种自由讨论的学术气氛。
北方狼将“气沉丹田”和“逆腹式呼吸”等同起来的理解是错误的。“气沉丹田”之“气”非呼吸之“气”也。古代汉语往往一字多用,有的字甚至很难解释清楚。太极拳中所说的“气”与气功中的“气”相近,现代科学发现了他的存在,但不能完全确定他的具体内容,而且“气”并非完全一样,有各种不同的种类。请问,陈式太极拳所讲“气沉入涌泉”又做何解释呢。
我认为,“气”是一种成分复杂多变的物质,一种能量流,他与生俱来,他受人的意识支配,通过合理的长期锻炼,人们可以培育他,壮大他,支配他,运用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锻炼方法,锻炼的方式和时间不同,“气”的成分的大小也不相同。我们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人要着重培养一种“浩然之气”。一点粗浅的见解,大家见笑。
--贝贝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