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主要内容是走架和推手。走架讲究自身虚实变换,推手讲究彼此双方的虚实变换。何谓虚实?简单地说,走架时式式频频转换,是靠身体某些部位该着力时着力,该放松时放松,着力大意识重时谓实,小些时谓虚。杨澄甫先师说:“全身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推手是双方斗智斗勇,也是着力大之刹那谓实,小些时谓虚。现代体育要不要讲究虚实呢?现代体育也是十分讲究虚实的,比如跳高运动,想跳得高必须借助一段快跑,把由快跑而得的动能转化为高度势能。跑是水平方向用力,跳是纵向用力,跑得太快会影响纵向发力,慢了动能小,高度不理想。快慢的掌握,跑与跳的衔接,这里面就有虚实讲究,只是现代人不习惯用虚实两字罢了。虚实并非不可捉摸。但是,在太极拳里讲虚实还需要对双重有比较清楚的理解。对初学太极拳者来说,拳论里出现的虚实、双重之词,是指导走架的还是指导推手的?要清楚。
一、走架推手都有双重问题
郝月如说:“切记两足在前弓后蹬时不要全然占煞,应该分清一虚一实,否则即成双重之病。”
杨澄甫:“见其练法骑马坐裆,握拳怒目,力大如牛,气也未敢出也,此为双重练法。”
两位先师对双重的理解,显然有针对走架的意思。但绝无“双腿平均负担体重即为双重”的意思。
郝月如:“所谓步法虚实分清,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必须精神贯注。腾挪谓之虚,虚中有实;精神谓之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即此意也。”这是先师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双重。
王宗岳《太极拳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此处出现的“双重”是针对走架还是推手,或是都有所指?
这需要通观全文或相关联的前后句来加以考察。“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皆自为人制,率不能制人,则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从“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不能明确看出是针对走架还是推手。对于这一句,杨澄甫先师是这样理解的:“……前说有车轮之比,犹如一脚蹬轮偏,自然随之而下。何为双重?又如右脚蹬上右方,左脚蹬上左方,两力平均,自滞而不转动,此理自明,勿须细说。”杨师的表述,似更多地针对走架。
从“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皆自为人制,率不能制人,则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清楚地看出是针对推手。
看来,双重这个毛病会在走架和推手中都出现。在走架中出现时,是身体发生呆滞,不是“双腿平均负担体重即为双重”。在推手中出现时,是什么一个情况呢?是否“彼有力,我亦有力”即为双重?
二、弱顶并非定为双重
推手要制人而不受制于人。要坚持“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的打法。有力谓实,无力谓虚。彼有力谓实,我亦有力,也谓实。彼实我亦实,不成了双重了吗?
彼有力我亦有力,后面紧跟“我力在先”,是我抢先用力,这里有个时间差。抢先用力后,彼我双方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彼力上来了,两力对顶,但这两对顶之力是有区别的。彼之力准备不充分,我之力有备而来,虽有力皆谓之实,但彼之实较我之实,可谓虚。比如:彼双手按我双手,我双手在下,在彼企图全力以赴猛按我双手,但未发作之际,我抢先接定彼劲,用力向上绷发,将对方绷弹起来。此作是彼实我亦实,但我之实强于彼之实,也当属以实破虚。如果在此过程中,彼按我不下,我亦绷彼不起,出现相持呆滞,则为双重。立地不稳的巨石,只用一个手指轻轻一点就能推动,不管手指用力多么小,在推的刹那间,两力是对顶的。两力对顶技法,在较技时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散手、摔跤者较技,不是比划,是放开来较技,不用力让对方失势自跌的情况其实是极少出现的,最多是跌撞几步,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决定胜负还是力的行为,是力触到根上,是以实破虚。二是彼体能强健,优于我,我试探性的抢先用力效果不佳,而彼能连续猛攻,此情彼谓实。我若与之对攻,以实对实,我之实较彼之实可是虚了,显然吃亏无疑。彼猛攻时,力量过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空隙,体能消耗很快。我若一味化解是错误的,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彼掌握着以实破虚的主动权,会逼得你走投无路。要神松意紧,双手绵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处处时时抢先用力,边化边干扰,令对方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发动进攻,诱彼用力消耗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进攻威力,避实就虚。这里也无双重可言。三是彼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虚虚有劲随时准备发动。我也是抢先用力,是试探性的用力。具体操作过程是,在彼力将出未出之际,我“手先著力”作用于彼,破坏彼之意图。此举于我谓实,于彼为虚。紧接着,我“随即松开,”彼在我这破坏力的诱激和彼自身原先意图产生的惯性驱使下,不得不用力,不得不偏离原先意图,做很不情愿很不自在的运动。此时,我已松开,由实转虚转空,彼却由虚转实。彼之实具盲动性和被动性,我之虚则具灵动性和主动性。彼之盲动得不到力的响应,找不到对象,无依无靠,处背势。这里也无双重可言。
彼准备不充分或不及调整,难于使力,不敢用力,避免妄动,双手疲软无力,此谓虚象。吾则就长驱直入,一呼即出,以实破虚。这里更无双重可言。
郝月如:“如二人打手,我欲去彼,先将周身安排好,意仍在先,对定彼之重点,笔直去之;我之意方挨彼皮毛,如能应手,一呼即出;如彼之力顶来,不让其力发出,我之意仍借彼力,不丢不顶,顺其力而打之;此即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之妙也。”武禹襄:“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可见,太极拳从全局、战略上讲是处处抢先、先发制人,在战术和效果上,更多地是后发先至。
综上所述,推手较技,接定彼劲刹那间对顶,不为双重;双方两力对顶且出现呆滞,为双重。走架时,两足平均负担体重,不为双重;出现呆滞,为双重。双重者,无虚实之谓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