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拳种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在对太极拳的探讨研究,基本上还处在传统的古典理论之中。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太极拳的古典理论,也将用科学原理来说明,太极拳只有纳入科学研究的轨道,才能更加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太极拳的理论本身涉及到多种科学原理,在这里,我仅用现代物理学和医学的某些原理、观点来分析陈式太极拳的松柔和技击这两个方面。

太极拳理论认为,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因此,可以看出,松柔是积累太极拳功夫的基石,是入太极拳之门的第一个阶梯。既然松柔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松柔呢?怎样才能做到松柔呢?为什么要松柔呢?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内功拳种之一,是练“静”练“意”的。在动作上,它要求松柔。但是,对松柔的理解是各有不同的。我认为,松不是松驰,是松开,放松。用物理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全身无数个分重力自然下垂,由无数个分重力所组成的总重力,自然下垂落于底盘之内(底盘指的是脚或手落于地面所圈成的面积)。松是紧的反面,但也决不是懈。懈而无绷劲,就不是真正的柔。由此,可知松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要是松不开,柔就没有来的可能。

太极拳,是从多方面进行松柔的。首先,从意念上来讲,思想要放松,只有大脑中枢神经充分放松了,肢体、内脏等,全身处处才有松柔的可能,这是松柔的最主要的前提。第二,从动作的静态来讲,太极拳要求是要稳,要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圆裆和泛臀等等。这些要领,实质上反映了身体各处自然放松、自然松沉,从而形成了上下一条线,上虚下实的姿势。这个姿势,贯穿于动作的全过程,无时无处都不能被破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动作动态中的静态,在动作中要自始至终,保持这个静态。这就运用了物理学中的重心稳定原理。这一原理是说,在动作步法转换的过程中,人体重心始终要落在底盘之中,人体才能稳定。因此,当提腿迈步或退步的时候,重心仍要控制在支撑腿上,当迈步或后退的脚跟或脚尖着地时,重心才能缓缓移动,这样迈出或后退的腿,就能放松、轻灵,体现出“迈步如猫行”。同时,由于身体稳定,整个身体才能自然松沉。所以重心稳定原理,是保证静态,达到放松的重要条件。第三,从动作的形态来讲,要求要圆,就是在腰脊的带动下,螺旋运转,决无直来直去。很多人都有这样体会,沿着一条直线跑步到时候,要是突然改变了跑步的方向,就需要较大的力。要是沿圆弧改变跑步的方向,就感到很容易,省力的多。也就是说,在圆弧运动中改变方向惯性力容易克服重力,省力,放松和柔和。第四、从动作的速度上来讲要缓慢便于放松。第五、从动作的用力程度上来讲,要求要轻。太极拳不可能不用一点肌肉的收缩力,要是不用一点力的话,动作就无法维持。但是,动作中要用的力,只是用来克服各肢体的重力,而保证动作的运行,不至于用多余的力,这样用力轻,从而达到松柔。

太极拳强调的松柔,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主要是在健身和技击两个方面。由于人的全身放松,运动柔和,对人身气血的运行能起抑制、疏导、协调作用,只要坚持锻炼,气血就会随着运动,很自然的形成柔缓匀顺地进行运转,对气血的升降,心脏的跳动都可以起到抑制协调的好作用。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各部分的表面上,每平方厘米上约有两万多个毛细血孔,在正常的情况下,只有几十个毛细血孔大大地增加,达到拳论上所说的,气血无微不至。从而大大增强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由于全身的松沉,动作的柔和顺当,又结合腹视呼吸,对人的五脏六腑,自然而然起着蠕动作用,这就增强了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了食欲,改善了肠胃功能,这是太极松柔运动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作用。由于全身放松运动,可以使我们全身各个关节间的韧带拉长,身躯韧带松开放长,关节之间就产生了缝隙,拉长了距离,活动起来就灵活多了。这就加强了肌肉、骨骼系统的机能,对慢性关节炎,老年骨质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总的来讲,太极拳的松柔运动,对生理各方面的健康,防治各种疾病,都起积极作用,太极拳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情操。太极拳是以柔克刚的。长练太极拳,可使气血随之下沉,归于丹田。身体重心下移,下肢稳健,桩基稳固象盘石一样。形成了上虚下实,当你要和对方技击站得稳,不会轻易地被对方牵引或被对方打倒。至于松柔在技击上的其它作用,在我讲第二个方面技击问题时,还要讲到,在这里就不讲了。

现在我就讲第二个方面,技击问题。技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技击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取胜,战胜对方,把对方打倒。要把对方打倒达到取胜的目的,涉及到的方面是很多的:有双方内在功夫的差别问题;技击指导思想问题;原则、方法运用问题;技击中时机火候把握问题;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问题等等。今天,我就只谈谈陈式太极拳技击中的最基本进程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那些物理力学原理。这一最基本过程:首先是以静待动,其次是运用“听劲”,侦察了解对方,再次是运用化劲,也就是引进落空,最后把对方发出去,一下子把对方打倒。

太极拳理论上说:“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彼不动,我不动”。在这里我所说的静,是指我方的静,表现在动作上,外于相对的静止状态;表现在我方的思想上,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里所说的动,就是对方的出手。以静待动,就是以我方相对静止状态,等待对方的出手。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知道,太极拳在技击时,侦察了解对方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肢体的接触,用皮肤的灵敏感,了解对方,要通过皮肤的感觉,必须要等对方先出手。如果对方不出手的话,我就没有感觉的对象。因此,拳论上说,要以静待动,后发制人。但是,我的静,并不是绝对的,思想有个初步的估计。对方如要出手,我就采取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迅速了解对方。就是要知道,对方来的力量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在物理学上,叫力的三要素。同时还要知道对方来力的快慢。要了解对方来力的三要素,我所用的手段是“听”。这里所说的“听”不是耳朵的听,而是我的肢体、皮肤,同对方的接触,用我方的皮肤灵感,来探知对方。

太极拳功夫高深的人,用皮肤的灵感来探知对方来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快慢,是很准确的能够做到,麻雀放在手中,不能飞走。为什么麻雀飞不走呢?大家都知道,麻雀要起飞时,首先要使身体下蹲,紧接着就是伸腿吃劲蹬地,给地面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向上飞起的。不仅麻雀起飞是这样,所有的鸟类起飞都是这样的。连人走路也是这样的。麻雀放在手中时候,要起飞和地面上一样。因为手的灵敏度很高,当麻雀下蹲时,伸腿蹬手的时候,我们手立即感觉到麻雀起飞向下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快慢、手相应地向下微微松沉。同时手掌向下心松凹,减缓并消除了麻雀向下的作用力,没有这个作用力,也就是说,我们的手没有给麻雀向上起飞的反作用力,,麻雀起飞向上起飞的反作用力,麻雀再使大劲也不能飞起,由麻雀飞不走的例子说明,手的灵感度是很高的。麻雀的一举一动,我们的手都能感觉到,从而消除了反作用力。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正是皮肤这种高度灵感的表现。皮肤这种高度灵感,不是吹牛,这种灵感度是在松柔的前提下,通过长期的练拳和练习推手中得来的。使丹田内气十分旺盛,也就是我们陈式太极拳中所说的,丹田有浩然之气,而打通了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内气在人体内日日灌输、周流无滞,最后到达皮肤之外。气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手也摸不着的,它就好象一团云雾包围着人的整个身体。当对方有来力时(对方打来)首先来力传递给气,气再给皮肤一个压力效应,皮肤就有了感觉,通过感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迅速准确地探知了对方来力大小、方向、作用点。当然这一过程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是一眨眼的功夫。以上说明,我们通过“听”,就能迅速准确的掌握对方来历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快慢,达 到了知彼的目的,为我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听”知道对方的来历,如果很大、很猛时,我方马上松柔走化。太极拳走化时,通常用以下几个物理学原理:

1.分力:当对方有一个很大的力向我打来时,我要落空他,只要用一个小力,从侧面加在大力上,对方从我身侧落空。

2.转动(公转)指通过肢体的圆弧运转来使对方的来力变成我圆上的切线方向力,从我身侧落空。

3.滚动(自转)指人腰脊或肢体的自转,实质上也就是圆转。比如,当对方来力作用在我身臂上,我手、腕、肘、胳膊、顺应来力(打来的力)滚动,使对方来力的作用点发生改变,形成对方落空。转动与滚动,都是使对方来力,从我圆弧的切线方向落空。我的肢体,就象一个由无数个轴的圆球一样,对方没胡来力时,轴没有定下来,对方有来力时,就有了一个确定的轴,手如车轮。

4.松沉:对方的来力时,我肢体顺着来力松沉,减缓到消除对方的来力,不给对方的反作用力,使对方落空。

松沉的例子:我的徒弟朱光明,有一天,他很想和我练习推手。当时,他出手较快、较猛,来了一个向前,向下的来力打我,从我前面打来,我眼明手快,我左手由上向左下弧形松沉,落空了他来的力。由于他重心前倾,惯性较大,一下子前跌在我的面前地上。他握着我的手说,真妙,我再一次拜你为师。以上四种手段,都是对方打来较大的力,我方用较小的力,人刚我柔,以柔克刚,实行走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里的拨,就是改变了对方来力的方向、作用点。达到了引进落空的目的。不仅是这样,引进落空,往往还会使对方由于惯性的作用,移动了重心,失去了平衡,成了我顺、我背之势,为我发放打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时机。当对方来力被我的分力化解之后,对方就会沿着合力的方向,由于惯性,失去了平衡。对方为了保持平衡,害怕前倾跌倒,会仓惶后退,我眼明手快,乘机出击,顺水推舟,顺着对方后撤方向,干脆加力直线发放,对方后撤力和我的发放力两力相加,打在对方的身上,对方会向后跌倒。当对方有一个来势很猛的力,从我前方打在我的右肩时,我身右转圆弧,把对方来力改变为我圆弧切线方向的力,化解了对方。同时我圆弧运转,自身切线力和对方的切线力两力相加,就会使对方沿切线方向惯出去, 就象扔手榴弹一样,这就是即化即打,化打同时。如果对方用的力越大,对方就会被打得越远,越狠。这就是我以小力胜大力,借力打人。当对方来力不很大的时候,我也能利用自身的圆弧切线力将人扔出去。大家都知道,一个小石子落在一个高速旋转的砂轮上时,小石子立即沿着砂轮旋转的切线方向飞出去,再如砂轮打磨铁器,飞溅出火花,就是切线的作用,这里因为砂轮旋转速度高,切线力大。太极拳运行圆转时,不可能象砂轮运转那么快,没有那么快,也就是没有那么大的切线力。那么,我应该用什办法来产生那么大的切线力呢?也有办法。通常用抖劲,抖劲的特点,是速度快,内劲足、时间短。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也就是冲量大,这时的圆转切线力也大。所以能把对方扔出去。这里有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我的堂叔陈照旭的打我堂哥陈立治的例子:

有一天,立治哥冷不防的,从照叔的背后,两手紧抱住他的右膀臂,全住劲,反关节猛往下采。同时,还问九叔,你怎么破?照旭叔一百一十多斤,立治哥一百六十多斤。照旭叔要解一百六十多斤的大个子,是不容易的。可是,只见照旭叔,一边将右臂自上而下,再往上一抖,立治哥就被腾空扔起了,他头朝下,脚朝上,蹬到三米多高的屋梁上,来了个倒裁葱。照旭叔害怕摔伤了他,就急转身来抢前一步,弓起右腿,用手接住了他的腰,顺随着他的身体斜着落下,把他平放在地上,把他吓得面色苍白。

第二个例子,就是我的族老爷蓦地陈尧打我族伯陈子侠的故事。一天,陈尧老爷没事干,出外闲游散步。正好走在我村南边下坡路上。这个坡很陡、很长、子侠伯看见了,就悄悄的跟在他的后边。陈尧老爷正要从坡高头往下走,子侠伯就从他背后,猛推尧老的右肩膀,想试试尧老的功夫。尧老稍向左转身,子侠伯就从尧老的右肩头,头朝下,脚朝上,一下跌在坡底下去了。头破了,衣服扯烂了。在上边两个例子里,我把技击的基本过程和这个过程中所用的物理原理,都说了。在技击中是千变万化的,是复杂多变的。从时间上来说有长有短,从用着数来说,有多有少,不一定就是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特别是陈式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把上面所说的分力、合力切线力、滚动力等都融合成为一体。空间螺旋的公转线,任何一点,都同时存在着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三个分力都对,对方打来的力,三力相加,起着或化或打,或同时化打的作用。所以,功夫高深的人,在化发对方的时候,能把对方微带螺旋地腾空扔出去,而且扔的力量很大,而且扔的很远。这里我亲眼看见堂爷陈发科推手打人的实例。有一天,在陈家嗣堂里,看他的徒弟们练推手,我偷偷坐在桌底下,看爷爷和他徒弟们的功夫。三爷推手发人时,也就是打人时,他使用螺旋缠丝劲,把对方打在墙壁上,对方以从墙壁上,反螺旋的摔倒在地面上。这就是空间螺旋缠丝劲运用的结果。对立的双方往往在哼哈之间, 就决了胜负。上面,谈技击所用的原理是宏观方面的,至于与技击有关系的内气方面,是属于微观方面的。由于拳术界直到科学界,对内气的本质,尚未认识清楚,在这里我也就不谈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