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但对太极拳的真髓及要领真正理解者很少,大都以其对太极拳的形体表面印象来认识太极拳--大体概括以慢、柔为主,故误认为太极拳是中老年人健身的专有拳术,与“中老年”划上了等号。其实不然,太极拳不仅可以强体健身,更有技击的功能,以慢打快,以柔克刚,舍己从人,后发制人。其威力不可估量。
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不同之处主要区分为:它以体内之精气神所谓大至大刚“浩然之气”仿自然之“水、火、风”,借地球引力,运用杠杆原理、螺旋原理、膨胀原理、漂浮、冲击等,量来人之力避其实处,舍己从人,不与来力丝毫相抵,击其无力,沾粘连随不与来力丝毫相脱离攻其虚处,避实就虚,以柔克刚,灵活运用自然能量来克敌制胜。所谓“四两拔千斤”就是衡量是否太极拳的标准。其主要入门的基本功夫----“不丢不顶也”。
不丢不顶为太极拳之本,即“中”。如何理解不丢不顶?我们试图用循序而进的方式来逐步加以分解说明:当两种力量相对或相反方向运动时,或力与反作用力相抵,产生顶力,如牛相抵斗力,或相脱离即所谓丢。这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
在“太极”中我们说的“居中”“中定”“不丢不顶”恰与习惯(常理)有根本的不同。我们做一个试验感觉一下:首先不用力,在全身放松前提下利用地球的引力即自身的重量,将手臂落在对方手臂上,如果 对方用力直线向上运动,我方手臂仍然自然下沉不用力,没有顶也没有丢?!这时候对方感觉到我方的手臂沉重,但没有顶力也没有脱离。
在这种状态下,他方直线用力向上运动,我方在松沉的状态下,与来力成90度方向平行移动,对方的来力即被我方引动化解。
这种松沉重量,与来力成90度方向移动的状态可以说是启发如何做到“不丢不顶”的一种思路。
我们想象一下,与来力成为90度方向的运行状态,如果在太极拳运用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够保持这种走向,何惧来力!
那么人体又如何来完成上述的运动?先来研究一下“膨胀、开合原理”。
我们仔细观察气球、皮球打气。请注意:当皮球、气球被充气时,它们的表皮向四周逐步膨胀。设想从皮球、气球的中心看皮球、气球充气,其表皮向四面八方扩张,运动方向包括有上下左右前后。从平面来看它们的运动,当一种力量单方向直线的向皮球、气球运动,我们发现被皮球、气球充气四面八方的运动改变了方向,也可以说是被发散化解了。
我们身体模仿想象如皮球一般被冲气扩大,练习时,设想我们人体开始充气(意识上充气),四周逐步扩大,初练时我们的表皮、骨架也会感到张力,向四周平均的扩张运动。拳经中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设想人体如皮球状态,其大无外,比任何物体都大,即所谓的开;但自身中间的中心点又小的没有任何物体可以钻入即所谓的合。大极了小也必定在其中了。练到一定火候,直线来力将被化解。对方会感到被触及的人体富有弹力,处处饱满,没有着力点,有力无用。
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我们的意识圆要大于对方把对手包围,但对手想要进攻,却无法钻入我的极小之圈。大圈小圈,相互运动。不近不离,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既分又合,开合互为,开中有合,大既是小,小既是大。合中有开,开既是合,合既是开。每一手中都包含着“二”动之则分而“二”又溶在每一手中,静之则合。既所谓阴阳相济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