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当前位置:汉程网 >体育 >体育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太极拳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拳种之一,它集百家之长,结合《易经》、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擒拿格斗技术等,成为中华传统武术之瑰宝。笔者现任公安部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擒拿格斗技术教官,在20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研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把太极拳理与擒拿格斗技术融合在一起进行科学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实,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我对太极拳理和擒拿格斗技术相融合的教学实践。

一、太极“乾卦”和“坤卦”打基础

太极拳理曰:“万物阴生阳不生。”太极理中的坤卦位于正北方向,此时是冬至的夜里12点,而“正北纯阴”。阴气达到极点。因此静极复动,“动而生阳”。太极拳学家经过实践,发现这一原理符合自然规律,揭示了练太极拳的精髓。道家认为“一”是母数,二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易变无穷。坤一生水。是母数、基数,所以养生家、拳术家要固本、健肾,肾藏为五脏之本、人体之本、人的能量源泉。练擒拿格斗先要培本、强健肾气,就像盖房打地基一样。地基打得深厚,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筑起高楼大厦,否则就如平地起高楼,经不起动荡考验。要想把擒拿格斗技术练精、练化,进入上层殿堂,必须先炼肾气,充盈先天真气,通过百天筑基功的练习,使先天真气由量变达到质变。沿督脉上下融会贯通。先天八卦要求坤一乾九相交,融合为十,要进行意念的调整,意念在人体这个小宇宙里为九。

若一般人常常是心猿意马,出现定力泛泛不足,因此要达到潜心修炼,必须先调整意念,通过百天意念调整,使自己的心意能达到无思无虑静下来,这是启发先天真气的前提条件之一。无念为真念的说教就是要求修炼者调心调意,使自己的意气神凝聚到“坤一”这个聚合部位,这个部位有肾、大肠、小肠等脏器,按照中医理论,这个部位为心脏、肺脏之腑,也就寓意着此是先天真气、后天气血之本源,它能激荡人身气血的运行,长期练习.会使人体内气鼓荡,增强人体肌肉、筋骨的弹性。会激发人体的潜在能力、能量。这种效力用在擒拿格斗技术上,会增强攻击的损伤效果,提高深化技术能力,达到良好的制人要求。

历代擒拿格斗学者认为从乾卦与坤卦、巽卦与震卦、离卦与坎卦、兑卦与艮卦分别相加所得到的和都是十,以及从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这八卦自然产生和排列的次序来看,乾卦和坤卦在《易经》中居于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乾坤,其《易》之门耶”。古人把乾卦和坤卦看作理解《易经》的基础和关键,“乾坤毁,则无以见《易》”。在人体这个小宇宙里,意与肾相交,则达到心与肾相交,气血融会贯通,肾阴、肾阳二气互根互变,可增强肾原气的聚变能力。擒拿格斗学家在研究《易经》的过程中,在意识到乾坤二卦对《易经》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了八卦自身间密切的相互关系,并认为“术学家分用,各有取义.擒拿格斗学家合用,无甚分别”。

二、太极中巽卦与震卦和擒拿格斗爆发力的关系

太极拳学家认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乾卦与巽卦相交产生的后卦中的一个阴爻在下面,五个阳爻在上面,表示一阴初生,称为“月窟”;坤卦与震卦相交产生的复卦一个阳爻在下面,五个阴爻在上面,表明一阳初生,称为“天根”,伏羲先天图从后卦的一阴初生到坤卦的全是阴爻没有阳爻,表示阴气由弱生长发展至极盛的全过程;从复卦的一阳初生至乾卦的全是阳爻没有阴爻,表示阳气由弱生长发展至极盛的全过程。阴主物,阳主人,因此说只有探明月窟盈虚规律才能够更好地研究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只有理解与通过练功实践了天根中所蕴涵的真理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之为人的道理。人得天地之灵气可以管窥到天理流行的真理和奥妙,而自己在练功过程中可使意、气、神周旋于天根月窟之中。就好像一直生活在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样。可以做到身心康健。

通过持之以恒的练功,使自身的阴阳二气来而复往,往而复来。川流不息,从得天地阴阳二气而生长的人的身体来说。人身腹中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等共有十二,背的骨节又有二十四,合起来为三十六宫,通过练功导气,可使内气充盈,各宫都被阳和之气布满充沛,春意一片,生机盎然。在自然界,春雷滚滚震天响。是阴阳二气相激的自然景观,雷震会产生能量,物碰到则毁.人碰到则死。太极拳学家通过修炼.通过对人体先天真气的养炼。使用时使巽卦与震卦相合产生激荡,也就是说通过意念使人体内阴阳二气相合,产生激荡带动外形,产生爆发力,则无坚不摧,能毁物死人,这就是拳家说的“功夫劲”。

三、太极中离卦与坎卦和擒拿格斗中虚实的关系

太极学说中离卦的卦象是一个阴爻位于中间,两个阳爻分别位于阴爻的上面和下面。意味着“离”开外面的光明,而里面是黑暗的。“离”为火,火力是外强而亮,温度高。所以火能够照亮火之外的事物,但是不能照见火之内的事物。心居膈上,为阳性,在八卦中称之为离宫,方向为南,在五行中属火,且为心肝之外户。故能视人、视物。坎卦是阳爻位于中间,两个阴爻分别位于阳爻的上面和下面。意思是“坎”里面光明而外面黑暗,而坎卦所指的具体物是水,所以从水中能够看见事物但水却不能把事物映射在外面,肾居膈下,为阴性,在太极八卦中称之为坎宫,方向为北,在五行中属水。水者,阳明居坎之中,阴浊在外,故水可人影以内,不能照物于外。心肾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人体上下、阴阳、水火平衡协调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对太极拳与擒拿格斗技术训练系统不断深入者,不但要使周身外形高度协调,还要研练内功,内功就是要调心火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熙肾阴,使肾水不寒。久之,则水中火发,肾水必然上济于心。与心阴滋养心阳,则心火不亢,年久功深,既可入影以内,又可照物于外,这即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取坎填离”、“坎离对位”。如此,则生机旺盛,生生不已,从而调整“离中虚”、“坎中满”的虚实比例关系,使这种虚实的灵动性更高。

四、太极拳中兑卦与艮卦和擒拿格斗中动与静的关系太极中的兑卦与艮卦,上面是一个阴爻与下面一个阳爻相对,而下面两爻表示是四象中的太阳与太阴相对。因为兑卦的卦象是泽,艮卦的卦象是山,所以叫作“山泽通气”。艮卦代表山,从地面起,立地要有根,为止、为终、为实、为静;兑卦代表泽,雨水从天而降。风雨飘荡,为轻、为虚、为动。虚实互根。动静结合,轻重权衡,正是练习擒拿格斗技术阴阳互动的绝妙法门。

兑四为肩。上肢的运动,肩居要位。太极拳与擒拿格斗的习练者必须重视对肩部松柔和顺的训练,尤其强调肩部关节的阴阳开合动作。肩部的转动和高度放松,能使上肢、胸、背等全部放松下来,从而达到上肢轻松灵活、变化神速,下肢沉实稳固。这是拳法和擒拿技术修炼的必备要素。肩部的松沉和旋转活动,既能起到舒展肩部肌肉和韧带的作用,又能牵引胸肌下沉内含、背部两侧肌肉上升,形成后背气机上升、前胸气机下降与气贴脊背的作用。

肩是人体中最灵活的关节,也是稳固性较差的一个关节。根据太极拳理论。修炼擒拿格斗技术要松沉肩关节,就是要加大肩关节腔的空隙,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腱、韧带的收缩强度和韧性,从而增强上肢的弹簧劲。肩关节一开,则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活泼泼地毫无滞机。所以说肩关节是放松上肢关节、内劲的传递关节,主松、主顺,不可僵硬。

肩关节与颈关节中点有一穴位叫肩井穴,练习太极拳和擒拿格斗技术时要求肩井穴下沉。肩井穴要与脚心的涌泉穴上下贯通,形成人体半身之中线(犹如木偶的操纵线),是人体半身之“中气”的运行通道,此气融会贯通力大无穷。肩关节要能做到前扣、内含、下塌、外碾、前卷、磨合与转换等技术动作。这些变化动作都必须在放松状态下运行,并且要求肩关节下的极泉穴要虚。要留有余地,才不致使两臂与肋部夹在一起而失去变化和弹性。

在太极拳与擒拿格斗技术练习中,肩关节是最容易用僵力、发硬的部位,初学者尤其易犯架、扛、抽、斜、压等错误。架肩,是指两肩上耸或肩胛骨上跷。有人亦称为“寒肩”,就是人在发冷时,脖子下缩双肩上耸之状态。扛肩、抽肩,是指运动中肩胯不照,肩过界则为扛,肩不到位则为抽。斜肩,即两肩高低不平,亦称“鸳鸯肩”。压肩,就是曲解了沉肩的含义和要求。肩关节沉塌过多,以至肩部压成死角,造成转换不灵、毫无弹性,亦称为死肩。

练习太极拳或擒拿格斗技术者。若肩关节不能正确松沉,气就不能自肋下上升;胸不能协调张开,气就不能合于后;胸不能协调合位,气就不能合于中;肩关节不能前卷里合,气就很难沉人下丹田。内劲上达于梢节,全凭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节节协调贯穿,一气呵成。肩关节则是传递内劲的关键环节,内劲通过肩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多为两肩传递,亦称之“通背劲”。两肩同步旋转一致,互相吸引。多有“两膀相系”之称,为此,肩部运动要求松而活,柔而顺。

艮六为髋,腰与腿的连接处称为髋关节(俗称胯关节),它支撑人体的重量,主静、主稳,牢固而又灵活。太极拳与擒拿格斗习练者称髋关节为“胯裆”部位。胯与裆既是调整人体动作虚实、动静的关键所在,又是腿劲转关过节的主要组成部分。

习练太极拳与擒拿格斗技术对髋关节的要求是开胯圆裆,运动中的髋关节应在放松稳固的基础上有对拉拔长之意,也就是意念臀肌由会阴穴横向分开上泛前合。同时催动胯根上部的阔筋膜张肌放松前卷里合,坐骨结节有争衡对拉拔长和下沉之感,并使耻骨联合腔和坐骨结节的关节缝隙扩大,从而增大运动幅度,这样既可以灵活腿脚的缠绕运动,又能促进内劲由足经腿缠至腰间;反之,能使腰劲放松下串,注入脚底,植地生根,稳如山岳。人体运动重心的转换调整须用双胯之松活运动,双胯的开合转动则是裆劲调整的主要动力,两胯的阴阳动静转换必须在腰劲的统领下进行,学者不可不知。

太极拳与擒拿格斗技术所指的人体“裆部”,是指大腿根前侧和内侧及会阴穴周围,大腿根前侧窝状(气冲穴周围)部分称为“前裆”.此处自始至终都要合住劲。大腿根内侧肾囊两旁和会阴穴部分则为“后裆”,此处自始至终都要撑开。拳论讲前裆劲要求里裹内卷,称为合前裆、扣前裆;后裆劲要求后裆部位争衡对拉拔长,撑开、撑圆,称为开后裆。此与现代力学中的拱桥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胯根同步下沉,坐骨结节如同虚座,要沉稳有力,腰劲随腹股沟顺双腿下串。注入脚底,称为松裆,也称为松腰下气。以圆裆和松裆为前提,运用裆劲的转换来调整技击动作或重心,通称为调裆。“裆劲”是指两胯根在对拉拔长、放松旋转的运动过程中,裆部生出一种类似弹性极佳的劲,随着束肋、塌腰、合腹动作的配合,以松胯圆裆为基础,以及腰劲在腹股沟内敛、外撑、下沉的前提下,窜人双腿注入脚底而植地生根。同时要求两胯根的旋转运行平、顺、松、活,确保髋关节和两个大转子及其坐骨结节的关节在争衡对拉拔长中后开前卷,引导胯根内侧的两条大筋(耻骨韧带)在耻骨内收和前卷中自然内藏。耻骨联合腔担负着人体的减震功能,在对抗拔长中使其缝隙增大,可提高减震效果。臂部肌肉随盆骨和髋骨对拉前卷中有上泛之意,催动阔筋膜张肌放松前卷合住劲,同时骶骨尖要有微微上泛之意,尾闾骨中正不偏。在松沉有力中又有直竖下沉之感,要注意轻提谷道,会阴穴则自虚。练习太极拳和擒拿格斗技术要注重调整裆劲,通过裆劲的变化带动上下肢的变化,形成周身内外、上下一致的协调劲力。裆劲的调整路线有以下四种:一是劲运下弧为下弧调裆,二是劲运上弧为上弧调裆,三是劲运后弧为后弧调裆。四是劲运S形为背丝扣调裆。裆劲的阴阳变化应自始至终在前裆合、后裆开的情况下进行,还要注意双胯始终保持窝状,使前胯正中的气冲穴虚灵,开合适中。此外,还须注意保持两胯平整自然,不可有忽高忽低、上下起伏、直线平移裆劲以及尖裆、夹裆、涮裆、荡裆等弊病出现,初学者应当认真细心体研。

太极拳家和擒拿格斗技术的操练者,要把各种理论融会贯通,从整体的角度加以利用,因此,各种学说也就没有什么分别和高下之分的不同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